献状
拼音: | xiàn zhuàng |
注音: | ㄒ一ㄢˋ ㄓㄨㄤˋ |
献状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观裸状之罪。
呈现某种形态;做出某种姿态。
投献的状纸。
引证解释:
⒈ 谓观裸状之罪。相传晋文公骈胁,而曹公曾近观其裸浴,故责其观裸状之罪。
引《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羈而乘轩者三百人也,且曰‘献状’。”
惠栋补注:“献状,谓观状也。先责其用人之过,然后诛观状之罪。”
⒉ 呈现某种形态;做出某种姿态。
引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简伟塞门,献状絳闕。”
唐刘知几《史通·辨职》:“岂与夫冠猴献状,评议其得失者哉!”
浦起龙通释:“献状,媚态也。”
宋黄庭坚《胜业寺悦亭》诗:“苦雨已解严,诸峰来献状。”
元尹廷高《雨中度江见海怪出没》诗:“江神唯识诗客意,故尔献状聊相娱。”
⒊ 投献的状纸。按,此指卖身状。
引《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璩公归去与婆婆説了。到明日写一纸献状来府中,郡王给与身价,因此取名秀秀养娘。”
国语词典:
自呈功状。
网络解释:
献状
字义分解
- 拼音xiàn
- 注音ㄒㄧㄢˋ
- 笔划13
- 繁体獻
- 五笔FMUD
- 五行木
(1)(动)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宝|~策|借花~佛|~技|~计|~礼|~花。
(2)(动)表现给人看:~媚|~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