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岭
拼音: | yě hú lǐng |
注音: | 一ㄝˇ ㄏㄨˊ ㄌ一ㄥˇ |
野狐岭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山岭名。在河北万全西北。山势高峻,风力猛烈,雁飞过此,遇风辄堕,为军事要隘。
引证解释:
⒈ 山岭名。在河北万全西北。山势高峻,风力猛烈,雁飞过此,遇风辄堕,为军事要隘。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 李文忠北出野狐岭,败元兵于察罕脑儿 ;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 英宗自瓦剌部南归, 也先遣兵送至野狐岭,皆即此地。
引《辽史·兴宗纪一》:“夏四月,猎野狐岭。”
《元史·木华黎传》:“金兵号四十万,阵野狐岭北。”
网络解释:
野狐岭
字义分解
- 拼音yě
- 注音ㄧㄝˇ
- 笔划11
- 繁体野
- 五笔JFCB
- 五行土
(1)(名)野外:~地|~外。
(2)(名)界限:视~。
(3)(名)指不当政的地位:在~|下~。
(4)(形)不是人所饲养或培植的(动物或植物):~花|~草|~兽。
(5)(形)蛮横不讲理;粗鲁没礼貌:~蛮|粗~|撒~。
(6)(形)不受约束:~性|玩~了。
- 拼音hú
- 注音ㄏㄨˊ
- 笔划8
- 繁体狐
- 五笔QTRY
- 五行水
(1)(名)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毛皮可做衣物。较常见的草狐和赤狐。通称狐狸。
(2)(H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