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习
拼音: | tōng xí |
注音: | ㄊㄨㄥ ㄒ一ˊ |
通习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贯通熟悉;普遍地研习。 2.普遍的习气。
引证解释:
⒈ 贯通熟悉;普遍地研习。
引《汉书·哀帝纪》:“上令诵《诗》,通习能説。”
唐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宋叶适《京西运判方公神道碑》:“公学极原本,有书以来,无不通习。”
曹禺等《胆剑篇》第三幕:“方才那个老人,正是此地的乡贤,他通习六艺,是个有学问的庶民。”
⒉ 普遍的习气。
引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功名欲望》:“以诗文求有权位者荐举(‘干谒’),是唐代士子的通习,倒不能以此苛责杜甫。”
郭沫若《<十批判书>后记》:“就和当时对于科学思想仅其一知半解的学者们的通习一样,隐隐引以为夸耀。”
网络解释:
通习
字义分解
- 拼音tōng,tòng
- 注音ㄊㄨㄥ
- 笔划10
- 繁体通
- 五笔CEPK
- 五行火
tōng
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的。山洞快要打~了。这个主意行得~。
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炉子。
3.有路达到:四~八达。火车直~北京。
4.连接;相来往:沟~。串~。私~。~商。互~有无。
5.传达;使知道:~知。~报。~个电话。
6.了解;懂得:~晓。精~业务。粗~文墨。不~人情。他~三国文字。
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万事~。
8.通顺:文章写得不~。
9.普通;一般:~常。~病。~例。~称。
10.姓。
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鼓。挨了一~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