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徒
拼音:wú tú
注音:ㄨˊ ㄊㄨˊ

无徒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没有朋友;没有同伴。 2.指无赖之辈。 3.指无赖之行。

引证解释:

⒈ 没有朋友;没有同伴。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宋范仲淹《举彭乘自代状》:“﹝彭乘﹞博学不倦,孤立无徒,馆殿之中,独为淹久。”

⒉ 指无赖之辈。

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向中令徙义》:“某四海无徒,愿在左右。”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没来由遇着无徒,使尽威权。”
《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乐、韩暹又连名保奏无徒、部曲、巫医、走卒二百餘名,并为校尉、御史等官。”

⒊ 指无赖之行。

《全元散曲·梧叶儿·嗔》:“怒纷纷心肠恶,气昂昂胆量粗,动不动撒无徒。”

国语词典:

没有朋友,没有同类。

网络解释:

无徒

  • 无徒,读音wú tú,是汉语词汇,指没有朋友或没有同伴。
  • 字义分解

    • 拼音wú,mó
    • 注音ㄨ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FQV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 拼音
    • 注音ㄊㄨ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TFHY
    • 五行

    (1)(形)空的;没有凭借的:~劳。

    (2)(副)表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仅仅:~留。

    (3)(副)徒然:~自惊扰。

    (4)(名)徒弟;学生。

    (5) 姓。

    (6)(名)信仰某种宗教的人:教~。

    (7)(名)同一派系的人(含贬义):暴~。

    (8)(名)人(含贬义):好色之~。

    (9)(名)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