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台
拼音:chūn tái
注音:ㄔㄨㄣ ㄊㄞˊ

春台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春日登眺览胜之处。 2.饭桌。 3.礼部的别称。

引证解释:

⒈ 春日登眺览胜之处。

《老子》:“荒兮其未央,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
唐贾岛《送刘式洛中觐省》诗:“晴峯三十六,侍立上春臺。”
郭沫若《水调歌头·喜雪》词:“驱旱魃,除虫害,登春臺。”

⒉ 饭桌。

《水浒传》第六回:“只见灶边破漆春臺,只有些灰尘在面上。”
《儒林外史》第二回:“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臺。”

⒊ 礼部的别称。

国语词典:

古时春天眺望览胜之处。

网络解释:

春台

  • 春台,典故名,典出《老子·道经·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指春日登眺览胜之处。后亦有指饭桌。也是古代礼部的别称。
  • 字义分解

    • 拼音chūn
    • 注音ㄔㄨㄣ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DWJF
    • 五行

    (1)(名)春季;一年的第一季。

    (2)(名)男女情欲:~情。

    (3)(名)姓。

    • 拼音tái,tāi
    • 注音ㄊㄞˊ,ㄊㄞ
    • 笔划5
    • 繁体臺、颱、檯
    • 五笔CKF
    • 五行

    tá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2.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台甫。

    3.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4. 量词:一台戏。

    5. 台湾省的简称:台胞。台币。

    6. 姓。

    7. 桌子、案子:写字台。

    8.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

    tāi

    1. 〔天台〕①山名,在中国浙江省;②地名,在中国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