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才
拼音:fù cái
注音:ㄈㄨˋ ㄘㄞˊ

赋才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赋材"。 2.天赋,才能。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赋材”。天赋,才能。

宋苏轼《追和林子中寄文与可》:“赋才有巨细,无异斛与斗。”
宋王安石《上运使孙司谏启》:“顾赋材之艰拙,借容德之庇存。”
明宋濂《<詹学士文集>序》:“窃自叹赋才暗劣,规规方圆中日蹈古人轨辙,不敢奋迅吐一奇崛语。”

网络解释:

赋才

  • fù cái ㄈㄨˋ ㄘㄞˊ
  • 赋才
  • 亦作“ 赋材 ”。天赋,才能。 宋 苏轼 《追和林子中寄文与可》:“赋才有巨细,无异斛与斗。” 宋 王安石 《上运使孙司谏启》:“顾赋材之艰拙,借容德之庇存。” 明 宋濂 《<詹学士文集>序》:“窃自叹赋才暗劣,规规方圆中日蹈古人轨辙,不敢奋迅吐一奇崛语。”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ㄈㄨ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MGAH
    • 五行

    (1)(动)(上对下)交给:~予。

    (2)(名)旧指田地税:田~|~税。

    (3)(名)我国古代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4)(动)做(诗、词):~诗一首。

    • 拼音cái
    • 注音ㄘㄞˊ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FTE

    (1)(名)才能。

    (2)(名)有才能的人:~子。

    (3)(名)姓。

    (4)(副)刚才;表示以前不久。

    (5)(副)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6)(副)表示在特定的条件下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

    (7)(副)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含有“刚刚”的意思。

    (8)(副)对比起来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等;有“只”、“仅仅”的意思。

    (9)(副)表示强调或确定的语气(句尾常用‘呢’字):那里的风景~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