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包
拼音:shāo bāo
注音:ㄕㄠ ㄅㄠ

烧包的意思

词语解释:

烧包shāobāo

(1) 〈方〉

(2) 由于富有或得势而忘乎所以

有的人钱多了就烧包,吃喝玩乐,满不在乎
forget oneself

(3) 旧时祭鬼神,焚烧封成包的纸钱

paper money

引证解释:

⒈ 方言。指祭祖时焚化包封好的纸钱。

清袁枚《新齐谐·烧包》:“粤人於七月半,多以纸钱封而焚之,名曰烧包,各以祀其先祖。”

⒉ 方言。谓荒唐或挥霍。

《锺山》1982年第5期:“眼下咱们手里都攒下俩钱,咱们得把钱用在正道上,千万不能烧包,不能瞎折腾,是不是?”

国语词典:

北方方言。讽刺有钱就想花出去的样子。

网络解释:

烧包

  • “烧包”是中国北方方言词语,见于北京话、山东话、天津话、东北话、洛阳话等。“烧包”的意思是“有点钱总想花出去”。比喻很得意,有炫耀的意思。也比喻贪图享用不计后果。
    • 1、技术上应注重烧包要保温,温度均匀,晾包时要通风。
    • 2、没叉烧包啊…我这里显示的的啊。
    • 3、对于没有经济实力去扫墓的贫民阶层来说,只能“烧包袱”,即将冥钱、冥衣用包袱皮裹,在十字路口焚化。
    • 4、近日,范冰冰在微博晒出自己的手机屏保,图片中的内容全是关于减肥的“励志”话语,如“胖死拉倒”、“滚去减肥”、“没褶的叉烧包”等,言辞激烈。
    • 5、绿娇娇看到了自己想看的情形,于是叫了店小二过来,吩咐再送六个大叉烧包下去给孩子们,这次一人有一个大包,绿娇娇想看看黄头发男孩的吃相。
    • 6、包着狗屎的叉烧包,怎可说是真正的共和?至于。

    字义分解

    • 拼音shāo
    • 注音ㄕㄠ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OATQ
    • 五行

    (1)(动)使东西着火

    (2)(动)加热或接触某些化学药品、放射性物质等使物体起变化:~水|~砖。

    (3)(名)烹调方法;先用油炸;再加汤汁炒或炖;或先煮熟再用油炸:~茄子。

    (4)(名)烹调方法;就是烤:叉~|~鸡。

    (5)(动)发烧:他现在~得厉害。

    (6)(名)比正常体温高的体温:~退了。

    (7)(名)过多的肥料使植物体枯萎或死亡。

    • 拼音bāo
    • 注音ㄅㄠ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QNV
    • 五行

    (1)(动)用纸、布等裹起来

    (2)(名)(~儿)包好了的东西:药~|邮~。

    (3)(名)装东西的口袋:书~。

    (4)(量)用于成包的东西:两~大米|一~衣服。

    (5)(名)物体或身体上鼓起来的疙瘩:树上有个~|腿上起了个~。

    (6)(名)毡制的圆顶帐篷:蒙古~。

    (7)(动)围绕;包围:骑兵分两路~过去。

    (8)(动)容纳在里头;总括在一起:~含|无所不~。

    (9)(动)把任务承担下来;负责完成:~医|~教|~片儿(负责完成一定地段或范围的工作)。

    (10)(动)担保:~你满意。

    (11)(动)约定专用:~车|~了一只船。

    (1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