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罪
拼音:zhèng zuì
注音:ㄓㄥˋ ㄗㄨㄟˋ

正罪的意思

词语解释:

真正的罪行或罪犯。

定罪;治罪。

应得之罪。

引证解释:

⒈ 真正的罪行或罪犯。

汉王符《潜夫论·断讼》:“故一人伏正罪,而万家蒙乎福者,圣主行之不疑。”
《后汉书·霍谞传》:“是为刑宥正罪,戮加诬侵也。”

⒉ 定罪;治罪。

明沉德符《野获编·台省·按臣笞将领》:“熊即於马上褫佟下,就地綑打一百收监,随亦奏闻正罪。”
《东周列国志》第六回:“陈侯即欲将吁厚行戮正罪。”

⒊ 应得之罪。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世名已别过母妻,特来就死,惟求速赐正罪。”

网络解释:

正罪

  • 【词目】正罪
  • 【释义】
  • 1、真正的罪行或罪犯。
  • 2、定罪;治罪。
  • 3、应得之罪。
  • 字义分解

    • 拼音zhèng,zhēng
    • 注音ㄓㄥˋ,ㄓㄥ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GHD
    • 五行

    zhèng

    1.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4.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7.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8.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ù)。

    12. 姓。

    zhēng

    1.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 拼音zuì
    • 注音ㄗㄨㄟ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LDJD
    • 五行

    (1)(名)作恶或犯法的行为:~案|~犯|~名|~囚|~人|~责|~证|~恶滔天|~魁祸首|~孽深重。

    (2)(动)过失:归~于人。

    (3)(形)苦难;痛苦;受~。

    (4)(动)把罪过归到某人身上:~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