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
拼音: | wén huà kè |
文化课的意思
词语解释:
文化课指知识性或艺术性的文化课程·笼统的讲可分为文科与理科。
- 1、你们的专业考试有四部分,主项、副项、理论以及最后的文化课高考。
- 2、文化课是艺术院校的弱项,科班出来的毕业生一出校门就被当成艺术家,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是他们手中唯一的仗恃。
- 3、我想文化课还是主要的,毕竟学校的国家队的运动员太多,可是到了快毕业了,作同样还是得自己找。
- 4、学生除了学习淮海戏专业课程外,还继续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学习地点全部在市艺术学校。
- 5、随着“壶茶同誉”、宜兴紫砂壶与武夷大红袍“天仙绝配”等文化课题的蓬勃开展,这些文化理念早已在闽北人心中扎下了根,绽放鲜艳的花朵。
- 6、我国的高中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文化课毕业成绩考试。
字义分解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文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 拼音huà,huā
- 注音ㄏㄨㄚˋ,ㄏㄨㄚ
- 笔划4
- 繁体化
- 五笔WXN
- 五行水
huà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化。分化。僵化。教(jiào )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
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化缘。化斋。
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化。绿化。
4. 习俗,风气:有伤风化。
5. 特指“化学”:化工。化纤。化肥。
huā1. 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