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xì wén |
注音: | ㄒ一ˋ ㄨㄣˊ |
戏文的意思
词语解释:
戏文
(1) 见“南戏”
(2) 见“戏词”
引证解释:
⒈ 即南戏。 南宋时流行在南方的戏曲。据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祖杰》载, 南宋温州乐清县僧祖杰,横行霸道,“旁观不平,惟恐其漏网也,乃撰为戏文,以广其事”。
引元夏庭芝《青楼集志》:“宋之戏文,乃有唱念,有諢。”
明沉德符《野获编·词曲·杂剧院本》:“元曲有一题而传至四五本者,予皆见之,总只四折……自北有《西厢》,南有《拜月》,杂剧变为戏文,以至《琵琶》,遂演为四十餘折,几倍杂剧。”
⒉ 泛指戏曲。
引《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汪秀才定席已毕,就有带来一班梨园子弟上场做戏,做的是《桃园结义》、《千里独行》许多豪杰襟怀的戏文。”
《红楼梦》第四七回:“因其中有个柳湘莲,薛蟠自上次会过一次,已念念不忘,又打听他喜串戏,且都串的是生旦风月戏文,不免错会了意,悮认他做了风月子弟。”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四篇:“如《赤壁鏖兵》、《诸葛亮秋风五丈原》……等,而今日搬演为戏文者尤多,则为世之所乐道可知也。”
国语词典:
宋、元时代流行于我国南方的戏曲。
网络解释:
戏文
- 1、“南戏”语义最初含有贬义,是元人以统治中心自居而对宋代以降戏文的贬称。
- 2、拿起一篇鲁迅的作品,读了很多遍,还可以再读,因为这种反复的阅读,本身就可以让你体会到审美逸韵就跟听京戏一样,很多的戏迷对老戏文倒背如流,可以唱。
- 3、第六、对关索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 4、相信,逢场作戏文化可以得以改变。
- 5、菱花镜里妆,胭脂泪轻痕,总之是,这位从香溪潆绕的秭归走来的汉家女,容貌之艳与内心之寂足可引人想象,远非明妃和番的戏文那么理想化。
- 6、骗尽多情是戏文骗过天下是忠贞你问我今生做哪种人,成败盖棺才定论何必前事到如今却牢记你沉默那个转身。
字义分解
- 拼音xì,hū
- 注音ㄒㄧˋ,ㄏㄨ
- 笔划6
- 繁体戲
- 五笔CAT
xì
1. 玩耍:游戏。儿戏。嬉戏。戏豫(嬉游逸乐)。二龙戏珠。
2. 嘲弄,开玩笑:戏言。戏弄。戏谑(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
3. 戏剧,也指杂技:一出戏。黄梅戏。看戏。演戏。皮影戏。
hū1. 〔於(wū)戏〕同“呜呼”。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文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