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节
拼音:kàng jié
注音:ㄎㄤˋ ㄐ一ㄝˊ

抗节的意思

词语解释:

坚守节操。

引证解释:

⒈ 坚守节操。

汉贾谊《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已而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
唐王烈《酬崔峝》诗:“荣宠无心易,艰危抗节难。”
明张煌言《罗子木诗序》:“逋臣处士,率抗节其间。”
苏曼殊《岭南幽光录》:“﹝僧祖心﹞每以淟涊苟全,不得死於家国,以见诸公地下为憾,而其弟驎、騄、驪以抗节……皆死。”

国语词典:

坚守节操而不屈服。

网络解释:

抗节

  • 抗节是一个汉语词汇,出自汉 贾谊 《治安策》,解释是坚守节操。
  • 字义分解

    • 拼音kàng
    • 注音ㄎㄤ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RYMN
    • 五行

    (1)(动)抵抗;抵挡:顽~|抵~|~日战争。

    (2)(动)拒绝;抗拒:~命|~租。

    (3)(动)对等:~衡|分庭~礼。

    • 拼音jié,jiē
    • 注音ㄐㄧㄝˊ,ㄐㄧㄝ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ABJ
    • 五行

    jié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3.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6. 礼度:礼节。

    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8. 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 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10. 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12. 姓。

    jiē

    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