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
拼音:zhú jié
注音:ㄓㄨˊ ㄐ一ㄝˊ

竹节的意思

词语解释:

竹子各段之间相连突出的部位。
喻坚贞。

引证解释:

⒈ 竹子各段之间相连突出的部位。

《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夷》:“其竹节相去一丈,名曰濮竹。”
唐李洞《秋宿梓州牛头寺》诗:“詔散松梢别,棋终竹节收。”
《中国歌谣资料·红军谣》:“一根竹子大又长,通开竹节把米装。”

⒉ 喻坚贞。

宋范成大《送通守林彦强寺丞还朝》诗:“纷纶草木变暄寒,竹节松心故凛然。”

网络解释:

竹节

  • 竹节:汉语字词
  • 竹节:邢台弘更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旗下品牌
  • 竹节 (汉语字词)

  • 竹子各段之间相连突出的部位。《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夷》:“其竹节相去一丈,名曰濮竹。” 唐 李洞 《秋州牛头寺》诗:“诏散松梢别,棋终竹节收。”《中国歌谣资料·红军谣》:“一根竹子大又长,通开竹节把米装。”
    • 1、目的观察竹节参总皂苷的镇痛作用,以确定竹节参镇痛作用的活性部位。
    • 2、该厂生产的亚麻、涤粘麻系列产品竹节布、绉布、弹力布、兰花布等享誉海内外,是江苏纺织新产品开发的优秀企业。
    • 3、府墙铜门为界,内藏“三进五巷”的礼序与规格,层层院落“竹节贯顶”。
    • 4、本文从竹节纱和转杯纺两个方面来探讨转杯纺纺竹节纱这一课题。
    • 5、海平面到处都有爱阳光的蜥蜴;有只巨大的热带竹节虫潜伏在尖锐的灌木丛中。
    • 6、对于规则循环的竹节纱,采用两种方法确定竹节纱一个循环内的外观参数。

    字义分解

    • 拼音zhú
    • 注音ㄓㄨ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TGH
    • 五行

    [ zhú ]

    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 姓。

    • 拼音jié,jiē
    • 注音ㄐㄧㄝˊ,ㄐㄧㄝ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ABJ
    • 五行

    jié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3.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6. 礼度:礼节。

    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8. 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 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10. 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12. 姓。

    jiē

    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