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威风
拼音:bā miàn wēi fēng
注音:ㄅㄚ ㄇ一ㄢˋ ㄨㄟ ㄈㄥ
词性: 成语

八面威风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八面威风bāmiàn-wēifēng

(1) 形容十分神气、威风的样子

方显出大将军八面威风。——《元曲选·无名氏·马陵道》
awe-inspiring appearance;pomp and circumstance

引证解释:

⒈ 形容威风十足,声势慑人。

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你八面威风大,端的是将相才。”
明董穀《碧里杂存·满江红》:“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威风。”
亦省作“八面威”。 明陈汝元《金莲记·释愤》:“只趁俺将军八面威,呀,教他们狭路难相逢。”

⒉ 宋徽宗内库所藏玉杯名。见《通俗常言疏证·武备》引李绍闻《云间杂志》。

国语词典:

比喻声势浩大、神气十足的样子。

词语翻译

德语
überall hohes Ansehen genießen

网络解释:

八面威风

  • 八面威风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ā miàn wēi fēng,意思是形容神气十足,声势盛的样子。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很威风。一般指人。
    • 1、,八面威风,九足饭饱,十点上学,天天快乐!学习更上一层楼!。
    • 2、跑在前面的大雄狮确实八面威风,成群的狮子都跟着它跑。
    • 3、绿茵场上;超级球星莱茵克尔真是八面威风
    • 4、怎样八面威风,手舞足蹈?
    • 5、年龄不到五十许,体态虽十分端丽,神情却八面威风
    • 6、巾帼英雄穆桂英横刀立马,八面威风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ㄚ
    • 笔划2
    • 繁体
    • 五笔WTY
    • 五行

    (1)数目字:~成|~股|~卦。

    (2)不定数;表示多:~面玲珑。

    • 拼音miàn
    • 注音ㄇㄧㄢ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DMJD

    (1)(名)头的前部;脸:~孔。

    (2)(动)向着:背山~水。

    (3)(名)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儿。

    (4)(动)当面:~谈|~洽。

    (5)(名)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鞋~|~儿。

    (6)(名)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平~|~积。

    (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

    (8)(助)方位词后缀:上~|前~|外~|西~。

    (9)(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

    (10)(量)用于会见的次数:一~镜子。

    (11)(名)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

    (12)(名)(~儿)粉末:药~儿。

    (13)(名)面条:挂~|切~。

    (14)(形)〈方〉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瓜。

    • 拼音wēi
    • 注音ㄨㄟ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DGVT
    • 五行

    (名)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气魄:~风|~势。

    • 拼音fēng
    • 注音ㄈㄥ,ㄈㄥ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MQI
    • 五行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