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拼音:jiàn zhī bù qǔsī zhī qiān lǐ
注音:ㄐ一ㄢˋ ㄓ ㄅㄨˋ ㄑㄨˇ,ㄙ ㄓ ㄑ一ㄢ ㄌ一ˇ
词性: 成语

见之不取,思之千里的意思

词语解释

⒈  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

国语辞典

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jiàn zhī bù qǔ sī zhī qiān lǐ ]

⒈  见到时不拿,等到以后想要时,就变得遥远而难取。比喻事不及时,则后悔莫及。也作「见物不取,失之千里」。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八出》:「见之不取,思之千里。只道张协状元,不知榜眼探花是那里人,买本看。」

字义分解

  • 拼音jiàn,xiàn
  • 注音ㄐㄧㄢˋ,ㄒㄧㄢ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MQB
  • 五行

jiàn

1. 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

3. 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

5. 会晤:会见。接见。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

xiàn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
  • 注音ㄑㄩ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BCY
  • 五行

(动)选取:~道|录~|可~。

  • 拼音sī,sāi
  • 注音ㄙ,ㄙㄞ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LNU
  • 五行

1. 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

2. 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

3. 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

4. 姓。

sāi

1. 〔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思思者如故矣”。

  • 拼音qiān
  • 注音ㄑㄧㄢ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TFK
  • 五行

(1)(数)数目;十个百。

(2)(形)比喻很多:~方百计。

  • 拼音
  • 注音ㄌㄧˇ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JFD
  • 五行

[ lǐ ]

1.(~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儿。衣服~儿。这面是~儿,那面是面儿。

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屋。~圈。往~走。

3.街坊:邻~。~弄。

4.家乡:故~。乡~。

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6.姓。

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