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城一战
拼音:bèi chéng yī zhàn
注音:ㄅㄟˋ ㄔㄥˊ 一 ㄓㄢˋ
词性: 成语

背城一战的意思

词语解释:

背城:背靠守卫的城池。指背靠自己的城池,与敌人决一死战。引申指最后的斗争或努力。

引证解释:

⒈ 谓作最后决战。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六年夏” 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北地王諶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

⒉ 引申指最后的斗争或努力。参见“背城借一”。

明陈继儒《读书镜》卷四:“古今文字之祸,其端有三:或君子以此攻击小人,而为背城一战之举。”
《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一来他自己打定主意,定要趁今日这个机缘,背城一战,作成姑娘这段良缘。”
茅盾《子夜》十八:“可是吉人的意见有点不同。他觉得此时我们一补进,就是前功尽弃;他主张背城一战!”

国语词典:

与敌人决一死战。《东周列国志.第二○回》:「世子华,年少方刚,请背城一战。」也作「背城借一」。

网络解释:

背城一战

  • 背城一战,读音bèi chéng yī zhà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 1、所以说,你们大家全部留在城内,由我亲自率领幻想和誓言这两个行会的玩家去峡谷伏击,我们消磨掉他大半兵力,然后你们再跟他们来背城一战
    • 2、这时唯有一鼓作气,出城与金兵背城一战,置死地而后生,方可取胜。
    • 3、贼率其众十余万背城一战,阻河列阵,亘二十余里。
    • 4、子夜要做的,只是背城一战,只死不生。
    • 5、若势穷力极,祸败将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奈何降乎?
    • 6、现在只有主降与主战两派了,两派的势力都差不多,说得都有道理,让谢道清难以分辨是和谈些,还是背城一战些,才多次改变决定。

    字义分解

    • 拼音bèi,bēi
    • 注音ㄅㄟˋ,ㄅㄟ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XEF

    bèi

    1.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背脊。背包。背影。

    2. 物体的后面或反面:背面。刀背。背后。背景。

    3. 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背光。人心向背。

    4. 向相反的方向:背地性(植物向上生长的性质)。背道而驰。

    5. 避开,离开:背地。背井离乡。

    6. 凭记忆读出:背书。背诵。背台词。

    7. 违反:违背。背离。背信弃义。

    8. 不顺:背运。背兴(xìng)。

    9. 偏僻:背静。

    10. 听觉不灵:耳背。

    bēi

    1. 人用背驮(tuó)东西,引申为负担:背负。背包。背黑锅(喻受冤枉代人受过)。背包袱(喻有沉重的思想负担或经济负担)。

    • 拼音chéng
    • 注音ㄔㄥ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FDNT
    • 五行

    (1)(名)城墙:~外|万里长~。

    (2)(名)城墙以内的地方:东~。

    (3)(名)城市(跟‘乡’相对):消灭~乡差别。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
    • 繁体
    • 五笔GGLL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zhàn
    • 注音ㄓㄢ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HKAT

    (1)(动)作战、战争、战斗。

    (2)(动)进行战争或战斗。

    (3)(动)泛指斗争。

    (4)(动)发抖:寒~|打~|胆~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