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民
拼音:yě mín
注音:一ㄝˇ ㄇ一ㄣˊ

野民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居于"六遂"之民。六遂,周代王城百里外至二百里内的行政区划。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居于“六遂”之民。六遂, 周代王城百里外至二百里内的行政区划。

《周礼·地官·遂师》:“军旅,田猎,平野民,掌其禁令,比叙其事而赏罚。”
贾公彦疏:“云‘平野民’者,谓遂师平正六遂之民,故云平野民也。”

网络解释:

野民

  • 野民,读音是yě mín ,汉语词语,是指古代居于六遂之民。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ㄧㄝˇ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JFCB
    • 五行

    (1)(名)野外:~地|~外。

    (2)(名)界限:视~。

    (3)(名)指不当政的地位:在~|下~。

    (4)(形)不是人所饲养或培植的(动物或植物):~花|~草|~兽。

    (5)(形)蛮横不讲理;粗鲁没礼貌:~蛮|粗~|撒~。

    (6)(形)不受约束:~性|玩~了。

    • 拼音mín
    • 注音ㄇㄧㄣ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NAV
    • 五行

    (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

    (2)(名)某族的人:藏~|回~。

    (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

    (4)(名)民间:~歌|~谣。

    (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