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pǔ zi |
注音: | ㄆㄨˇ ㄗˇ |
词性: | 名词 |
谱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谱子
(1)曲谱
引证解释:
⒈ 曲谱。
引《朱子语类》卷九二:“人听他在行在録得谱子。大凡压入音律,只以首尾二字,章首一字是某调,章尾只以某调终之。”
《新观察》1984年第14期:“惊人的音乐记忆力,使得她听一遍就能记下谱子。”
⒉ 大致的标准;依据。
引朱自清《欧游杂记·罗马》:“因为平常看屋子大小,总以屋内饰物等为标准,饰物等的尺寸无形中是有谱子的。”
洪深《鸡鸣早看天》第一幕:“我一定要找你先略略地谈一谈,回头说话才有谱子。”
吴组缃《山洪》二二:“长途没轻担,老三,你心里要有谱子啊!”
⒊ 引申为标准。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三回:“成本每元不过六钱七八分的谱子。”
国语词典:
记录一些格式或符号让人模仿学习的书册。
网络解释:
谱子
- 1、翻开歌谱,仿宋体的歌词,整齐地跟着谱子排列。
- 2、大家甚至不需要看谱子就可以猜出来。
- 3、记者观察到,在伴奏的交响乐团中,管弦系大三男生孙瑞一边排练,一边趁着空当儿,迅速地拿起笔在谱子上涂写。
- 4、几乎不懂意大利语的和慧,需要将歌剧谱子里的唱词一个一个从字典里查出来,再标上去。
- 5、在起谱子时,除按制度及拓样规划外,细部特点对照历史照片认真纠正,待彩画谱子验定后再施。
- 6、一些指挥家经过培训有惊人的记忆,他们能够通过视觉记忆来记住整页管弦乐的谱子。
字义分解
- 拼音pǔ
- 注音ㄆㄨˇ
- 笔划14
- 繁体譜
- 五笔YUOJ
- 五行水
(1)(动)按照对象的类别或系统;采取表格或其他比较整齐的形式;编辑起来供人参考的书:年~|食~。
(2)(名)用来指导练习的格式或图形:画~|棋~。
(3)(名)曲谱:歌~|乐~。
(4)(动)就歌词配曲。
(5)(名)(~儿)大致的标准;把握:心里有~。
- 拼音zǐ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子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