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法
拼音: | xí guàn fǎ |
注音: | ㄒ一ˊ ㄍㄨㄢˋ ㄈㄚˇ |
习惯法的意思
词语解释:
社会习惯风尚经国家确认,具有法律效力,但无条文规定的,称“习惯法”。
引证解释:
⒈ 社会习惯风尚经国家确认,具有法律效力,但无条文规定的,称“习惯法”。
国语词典:
法律上指未经明文规定,但为国家、国民承认,且具有法律效力的礼俗风尚或社会习惯。
网络解释:
习惯法
- 1、有元以来的汉籍文献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包括刑事法律规范,民事法律规范,社会组织方式,婚姻家庭习惯法。
- 2、英国的议会制度并不是基于成文宪法,英国宪法不由单一文件构成,而由成文法,习惯法和惯例组成。
- 3、苗族古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习惯法研究的视角可分为神话类古歌、历史类古歌、诉讼类古歌和婚嫁类古歌四种。
- 4、这种情况下,调整基层社会秩序的行为规则除了国家法外,少数民族习惯法在很大程度上也发挥着现实的作用。
- 5、许多未婚同居多年的情侣,可能认为没必要立遗嘱,因为他们是习惯法认可的夫妻。
- 6、无论从理论还是从规范上分析,习惯法在我国法制上至少应占据次位法源的地位。
字义分解
- 拼音xí
- 注音ㄒㄧˊ
- 笔划3
- 繁体習
- 五笔NUD
- 五行水
(1)(动)学习;练习;温习:~武|~练。
(2)(动)对某事物常常接触而熟悉:~焉不察。
(3)(名)习惯:恶~|陈规陋~|积~。
(4)姓。
- 拼音guàn
- 注音ㄍㄨㄢˋ
- 笔划11
- 繁体慣
- 五笔NXFM
- 五行土
(1)(名)习以为常;积久成性;习惯:我劳动~了;一天不干活就不舒服。
(2)(动)纵容(子女)养成不良习惯或作风:娇生~养|不能~着孩子们吃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