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gàn shí |
注音: | ㄍㄢ ㄕˊ |
干时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参见:干时 ,干时
引证解释:
⒈ 犹言治世;用世。
引晋潘岳《西征赋》:“思夫人之政术,实干时之良具。”
《宋书·颜竣传》:“竣自谓才足干时,恩旧莫比,当赞务居中,永执朝政。”
《北史·房彦谦传》:“设有正直之士,才堪干时,於己非宜,即加摈弃。”
1. 求合于当时。 《管子·小匡》:“寡人欲修政以干时於天下,其可乎?”
五代谭用之《约张处士游梁》诗:“好携长策干时去,免逐渔樵度太平。”
明陈铎《渔隐》曲:“笑他们干时的欠老成,叩諫的忒直正。”
吴世昌《鹧鸪天》词:“平生未作干时计,后世谁知定我文。”
⒉ 违反时势。
引《慎子·威德》:“故欲不得干时,爱不得犯法。”
《后汉书·袁术传》:“若陵僭无度,干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
国语词典:
求合于时世。《文选.曹植.求自试表》:「干时求进者,道家之明忌也。」也作「干世」。
网络解释:
干时
字义分解
- 拼音gān,gàn
- 注音ㄍㄢ,ㄍㄢˋ
- 笔划3
- 繁体乾、幹
- 五笔FGGH
- 五行木
gān
1. 触犯,冒犯,冲犯:干扰。干涉。干预(亦作“干与”)。森然干霄。
2.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干禄。干仕。
3. 关连,涉及:干系。互不相干。
4.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干戈。
5.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干支。
6. 涯岸,水边:“河之干兮”。
7. 个数:若干。
8.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干燥。干旱。干枯。干柴。豆腐干。
9. 枯竭,尽净:干尽。干杯。
10. 徒然,白白地:干着急。
11. 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干亲。
12. 〔干将(jiàng)〕古剑名。
13. 姓。
gàn1. 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干。躯干。干线。
2. 做:干事。说干就干。
3. 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干才。干员。干练。
4. 方言,坏、糟:事情要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