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huǎn bīng zhī jì |
注音: | ㄏㄨㄢˇ ㄅ一ㄥ ㄓ ㄐ一ˋ |
词性: | 成语 |
缓兵之计的意思
词语解释:
缓兵之计
(1) 使敌方延缓进军的计策
(2) 后用以比喻拖延时间使局势暂时缓和的策略
引证解释:
⒈ 延缓敌方进攻的计策。比喻暂时拖延,使事态缓和,然后俟机再动的策略。
引《三国演义》第九九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所谓调和只是敌人的缓兵之计。”
国语词典:
使敌人延缓进攻的计策。《三国演义.第九九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比喻暂时设法拖延时间,使事态缓和的方法。《老残游记.第二○回》:「许大决意要杀陶三,监生恐闹出事来,原为缓兵之计,告诉他有种药水,名:『千日醉』,容易醉倒人的,并不害性命。」
网络解释:
缓兵之计
- 1、这是敌人的缓兵之计,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 2、敌人要求谈判,是缓兵之计,我们可不能麻痹大意。
- 3、这种调和只不过是敌人的缓兵之计。
- 4、我军主动撤退,只不过是一种缓兵之计。
- 5、敌军使用缓兵之计,我军洞烛其奸,最后使其阴谋破产。
- 6、他采用了平日专为应付这种局面的缓兵之计
字义分解
- 拼音huǎn
- 注音ㄏㄨㄢˇ
- 笔划12
- 繁体緩
- 五笔XEFC
- 五行火
(1)(形)迟;慢:迟~|~慢|~步向前。
(2)(动)延缓;推迟:~期|~几天再办。
(3)(形)缓和;不紧张:~冲|~急。
(4)(动)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过来。
(5)(形)坡度小:~坡。
- 拼音bīng
- 注音ㄅㄧㄥ
- 笔划7
- 繁体兵
- 五笔RGWU
- 五行水
(1)(名)兵器:短~相接|秣马厉~。
(2)(名)军人;军队:工农~|~种|骑~。
(3)(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
(4)(名)关于军事或战争:~法|纸上谈~。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缓兵之计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