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之以法
拼音: | shéng zhī yǐ fǎ |
注音: | ㄕㄥˊ ㄓ 一ˇ ㄈㄚˇ |
词性: | 成语 |
绳之以法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以法律为准绳来加以惩治。指对违法者执行法律。
国语词典:
以法指以法律做为约束力量。语本《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减宣传》:「自部署县名曹实物,官吏令丞不得擅摇,痛以重法绳之。」后指以法律治裁罪犯。如:「他虽四处躲藏有数年之久,终究还是被警方寻获,绳之以法。」
网络解释:
绳之以法
- 1、看见那些不法分子被绳之以法,真让人痛快淋漓。
- 2、对那些行贿受贿、贪赃枉法、大搞不正之风的败类,必须绳之以法,才能平民愤。
- 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群歹徒一定会被绳之以法的。
- 4、他在职期间,徇私舞弊,贪污了大量的钱财,最后被绳之以法。
- 5、犯罪分子终于被绳之以法了,真是大快人心!
- 6、他在村里作恶多端,闹得天怒人怨,群众早就盼着将他绳之以法了。
字义分解
- 拼音shéng
- 注音ㄕㄥˊ
- 笔划11
- 繁体繩
- 五笔XKJN
- 五行金
(1)(名)(~子、~儿)用两股以上的棉、麻等纤维或稻草等拧成的条状物:麻~|线~。
(2)〈书〉(动)纠正;约束;制裁:~之以纪律。
(3)〈书〉(动)继续。
(4)(名)姓。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yǐ
- 注音ㄧˇ
- 笔划4
- 繁体以
- 五笔NYWY
- 五行土
(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
(2)(介)依:~次就座。
(3)(介)因:何~知之?
(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
(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书〉(连)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黄河~北|九年~前。
与绳之以法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