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帙
拼音: | fù zhì |
注音: | ㄈㄨˋ ㄓˋ |
负帙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负袟"。亦作"负帙"。 2.背负书籍。谓游学外地,勤奋读书。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负袟”。背负书籍。谓游学外地,勤奋读书。
引《梁书·武帝纪中》:“朕思阐治纲,每敦儒术,軾閭闢馆,造次以之。故负袟成风,甲科间出,方当置诸周行,饰以青紫。”
《魏书·邢峦传》:“峦少而好学,负帙寻师,家贫厉节,遂博览书传。”
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宗室书》:“或有渔猎三史,纷纶五经,都讲开黌,诗生负帙。”
《隋书·经籍志一》:“四方鸿生鉅儒,负袠自远而至者,不可胜算。”
网络解释:
负帙
字义分解
- 拼音fù
- 注音ㄈㄨˋ
- 笔划6
- 繁体負
- 五笔QMU
- 五行水
(1)(动)〈书〉背(bēi)
(2)(动)担负:~责任|身~重任。
(3)(动)依仗;依靠:~靠|~险固守。
(4)(动)遭受:~伤|~屈。
(5)(动)享有:久~盛名。
(6)(动)亏欠;拖欠:~债。
(7)(动)背弃;违背:~约|忘恩~义。
(8)(动)失败(跟‘胜’相对):胜~未分。
(9)(形)小于零的(跟‘正’相对):~数|~号。(形)指得到电子的(跟‘正’相对):~数|~号。(形)指得到电子的(跟‘正’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