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篾
拼音:zhú miè
注音:ㄓㄨˊ ㄇ一ㄝˋ

竹篾的意思

词语解释:

剖削成一定规格的薄竹片。

引证解释:

⒈ 剖削成一定规格的竹皮;成条的薄竹片。

《元史·天文志一》:“月行白道,出入不常,用竹篾均分天度,考验黄道所交,随时迁徙。”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潘烂头》:“﹝潘﹞乃注水于盆,取竹篾编小舟如掌大,繫以綫而引之。”
老舍《民主世界》:“凭他的势力与关系,他才在一个大杂院里找了两间竹篾为墙,茅草盖顶,冬寒夏热,有雨必漏,遇风则摇的房屋。”

国语词典:

薄而狭长的细竹片,可用以编制竹篓、竹篮等。

词语翻译

英语
thin bamboo strips used for basket weaving

网络解释:

竹篾

  • 竹篾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hú miè,意思是剖削成一定规格的竹皮;成条的薄竹片。可以编制成竹篮、篱笆等工具。
    • 1、竹帘是用竹篾片加上细绳索编织而成的。
    • 2、那这几根竹篾子能做成什么东西?
    • 3、到河边淘米洗菜,不管是米淘箩,还是菜篮子一律只准半边弄湿;全弄湿了,容易烂掉,要挨训。
    • 4、老宅进门的穿堂处有一尊庞大的物体,上面盖着破烂的竹篾席,四周围着脏乎乎的麻袋布。 
    • 5、花灯一般用竹篾扎架,外糊花纹纸,写上一些吉祥的谜语;花灯内点燃油灯,需逐日添油。
    • 6、取象风筝而不用线,以棉纸搓之灭性,缀其端如毂,削竹篾作环,以纸附之;中交午系两铜丝,交处置极薄铜片,周围上乔作墙,中辅苎麻。

    字义分解

    • 拼音zhú
    • 注音ㄓㄨ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TGH
    • 五行

    [ zhú ]

    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 姓。

    • 拼音miè
    • 注音ㄇㄧㄝˋ
    • 笔划17
    • 繁体
    • 五笔TLDT
    • 五行

    (名)竹子劈成的薄片;也泛指苇子或高梁杆上劈下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