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社仓:即义仓。古代为防荒年而在乡社设置的粮仓。始于隋代。其管理﹑发放等体制历代不一。
  • 2、社场: 1.古谓祭土地神的场所。
  • 3、社副: 1.宋代民间自卫团的副指挥。
  • 4、社稿:古代生员会课之作。
  • 5、社伙: 1.即社火。古代节日﹑迎神赛会所扮演的杂戏﹑杂耍。
  • 6、社稷: 社稷shèjì (1) 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例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史记·陈涉世家》 例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英 the god of the land and the god of grain — the state
  • 7、社祭:古谓祭祀土地神。
  • 8、社君: 1.古称社稷之主。 2.鼠的别名。
  • 9、社庙:社与宗庙。 旧时祭祀土地神之庙。
  • 10、社评: 社评shèpíng (1) 社论 英 editorial
  • 11、社群: 社群shèqún (1) 社会群体 例 大学是一个知识的社群 英 social community
  • 12、社赛: 1.指社日迎神赛会。这是古代农民祭祀土神的一种风俗。
  • 13、社区: 社区shèqū (1) 同一地、同一地区或同一国的人所构成的社会 例 华人社区 英 community
  • 14、社交: 社交shèjiāo (1) 指社会上的交际往来 例 社交活动 英 social intercourse;social contact
  • 15、社神: 1.古代谓土地神。
  • 16、社团: 社团shètuán (1) 指各种群众组织,如工会、妇女联合会、学生会等 英 mass organizations
  • 17、社日: 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间或有四时致祭者。
  • 18、社鼠:社庙中的鼠。比喻有所依恃的小人。
  • 19、社戏: 社戏shèxì (1) 旧时某些地区的农村中春秋两季迎神赛会时演的戏 英 village theatrical performance given on religious festivals in old times
  • 20、社公: 1.旧谓土地神。 2.旧俗用以称生而眉发白﹑面颜赤的男子。 3.宋李涛的小字。
  • 21、社火: 社火shèhuǒ (1) 民间节日举办的杂戏、杂耍等游艺活动 英 folk art performance given on traditional or religious festivals (2) 同伙 英 partner
  • 22、社鼓: 1.旧时社日祭神所鸣奏的鼓乐。 2.指社庙内敲的鼓。
  • 23、社论: 社论shèlùn (1) 报刊以本社名义发表的有关当前重大问题的评论 例 人民日报社论 英 editorial
  • 24、社学: 社学shèxué (1)明、清时期官府在乡镇设立的学校 英 schools in Ming or Qing Dynasty
  • 25、社伯:指地方的城隍神。
  • 26、社饭: 1.旧时于社日以猪羊肉等美味食品铺于饭上,谓之社饭。
  • 27、社員: 社员shèyuán (1) 以社命名的社会团体或组织的成员。一度曾特指人民公社社员 英 commune member
  • 28、社屋:犹社庙。
  • 29、社酒:旧时于春秋社日祭祀土神,饮酒庆贺,称所备之酒为社酒。
  • 30、社树:古代封土为社,各随其地所宜种植树木,称社树。
  • 31、社师:社学的教师。元﹑明﹑清于大乡巨镇各置社学,以生员为社师。
  • 32、社宫: 1.古代祭祀土神的宫殿。
  • 33、社风: 1.古代吴地民俗称社日前后所起的大风。
  • 34、社事:旧指祭祀土地神的各种活动。
  • 35、社林:社庙丛林。
  • 36、社坛: 1.古代祭祀土神之坛。
  • 37、社雨: 1.谓社日之雨。 2.用以指春社多雨季节。
  • 38、社饮:谓社日聚众饮酒。
  • 39、社宰:一社之长。
  • 40、社鼷:居于社庙中的小鼠。喻君侧之奸人。
  • 41、社长:一社之长。古代以社为基层地方组织,选年老晓农事者任社长。即社公。旧谓土地神。 以社命名的集体组织的领导者。
  • 42、社木: 1.代表社主的大树。
  • 43、社家: 1.犹行家。
  • 44、社肉:谓社日祭神之牲肉。
  • 45、社栎: 1.《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牛,絜之百围……﹝曰:﹞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后以"社栎"谓里中不材之木。喻无所可用。
  • 46、社燕:燕子春社时来,秋社时去。故有'社燕'之称。
  • 47、社祀: 1.同"社祭"。 2.古谓祭祀土地神。
  • 48、社直:元代村社迎神赛会中轮直扮演杂戏的演员。
  • 49、社众:里社众人。
  • 50、社翁:旧时对文士名流的尊称。
  • 51、社鬼:即社公。古谓土地神。
  • 52、社教: 社教shèjiào (1)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简称 英 the socialist education movement
  • 53、社南: 1.复姓。
  • 54、社首: 1.山名。在山东省泰安市西南,上有社首坛。因周成王封禅得名。唐宋帝王也曾到此封禅。 2.村里中祭社活动的首领。
  • 55、社北: 1.复姓。
  • 56、社主: 1.古谓社稷之神。 2.古谓土地神的神主。
  • 57、社壝:四周筑有矮墙的社坛。
  • 58、社钱: 1.社中积存之款。 2.指进行社事活动所需的款项。
  • 59、社人: 1.村人。
  • 60、社司: 1.主管社仓储粮之官吏。
  • 61、社方:古谓祭祀后土神和四方。语出《诗.小雅.甫田》:"以我齐明,与我犠羊,以社以方。"郑玄笺:"秋祭社与四方,为五谷成熟报其功也。"孔颖达疏:"社,祭土神……祭四方,谓祭五官之神于四郊也。"
  • 62、社宗:古谓军社与迁主。
  • 63、社友: 1.同社之人;里中时相往来之友人。
  • 64、社客:燕的别名。燕子为候鸟,江南一带每年以春社来,秋社去,故有此名。
  • 65、社鸣:古时乡里立社,种植其土所宜之木。古人认为社木发出声响预兆有变异。
  • 66、社员: 社员shèyuán (1) 以社命名的社会团体或组织的成员。一度曾特指人民公社社员 英 commune member
  • 67、社会: 社会shè huì 1.  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 英 society; 2.  泛指由于共同利益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 3.  指社团。 英 mass organization; 4.  古时社日举行的赛会。 英 a religious festival with parades of idols,stilts,floats,etc.;
  • 68、社情:社情是在中国商标局注册申请的品牌;社情主要经营成人用品,阴道冲洗器,振动按摩器,性玩具,吸奶器,按摩手套,避孕套,非化学避孕用具,子宫帽,人造乳房,性爱娃娃等成人用品。
  • 69、社恐: 社恐是社交恐惧症的简称,也称社交焦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对社交困难和社交回避,患者常愿独处,不愿处于人较多的环境,且希望自己不被关注。社交恐惧症患者在上台演讲,或被多人注视等特殊场合,可能产生焦虑,表现为情绪紧张或存在身体反应,比如心慌、脸红、出汗等。遇到上述社交场合时,社交恐惧症的患者会尽量回避。
  • 70、社死: 社会性死亡,即当众表现或被揭露很糗/很暗黑的事,程度可轻可重
  • 71、社稷臣:谓关系国家安危之重臣。
  • 72、社稷坛:1.旧时帝王祭土神谷神之所。2.今北京市有社稷坛古迹,在天安门西侧中山公园内。
  • 73、社稷神: 1.即土地神﹑谷神。
  • 74、社稷器: 1.犹社稷臣。
  • 75、社稷主: 1.邦国之主。
  • 76、社零星: 1.社日以猪﹑羊﹑鸡﹑鸭﹑粉面﹑蔬﹑米所作之羹。
  • 77、社会学: 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社会学既要研究实际的问题,又要研究理论的问题。诸如人口、劳动、文化、道德、妇女、青年、儿童、老年、城市、农村、职业分工等等问题,都在社会学研究范围之内。
  • 78、社翁雨: 1.同"社雨"。 2.谓社日所降之雨。
  • 79、社公雨: 1.见"社翁雨"。
  • 80、社木砦: 1.故址在今湖南省常德市东。相传因汉光武帝刘秀在此植木得名。宋时在此驻兵戍守。绍兴四年(1134年)曾被农民起义军杨么所攻破。
  • 81、社会化:指经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发展自我、改变自我的过程。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指个人学习社会的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参与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二指社会按其文化价值标准把一个新生儿培养、教化并塑造成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分子的过程。内容包括生活技能、社会价值、道德规范、理想目标以及预期的社会角色的教育和培养。
  • 82、社会美: 词语解释⒈  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和现象呈现的美。与自然美合称现实美。包括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环境美等。它来源于人的社会实践,因此人的美在社会美中占有中心地位。
  • 83、社会人:社会人是在社会学中指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完整意义上的人,与“经济人”相对。
  • 84、社会性: 社会性是社会性动物的意识的表现,它使社会内部个体的生存能力远远超过脱离社会的个体的生存能力。社会性主要包括这样一些特性,如利他性、协作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
  • 85、社交装B:社交装B”,就是指在互联网社交中,不实事求是,不是为了寻求真相和公理,而是功名利禄与自我情绪的宣泄。
  • 86、社保重仓: 所谓重仓就是指持有的某一股票市值占其资金总量的比例很高,而社保重仓股票就是指社保基金持有的某一股票的市值占基金总量的比例较高。
  • 87、社会预测:对社会未来发展过程和结果的推断
  • 88、社会阶层:以固定工资收入为主要或惟一生活经济来源的社会成员。
  • 89、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
  • 90、社交空窗: 由于离职、待业等原因导致的社交圈空白。通常出现在全职妈妈身上,主要表现为:女性朋友没空联系,原来的同事也因为没有了工作这层关系没必要联系等。
  • 91、社會存在: 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 92、社会存在: 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 93、社會活動: 职业以外的集体活动,如党团活动、工会活动、学会活动等。
  • 94、社会规范:社会规范(Social Norm),是指特定情境下某一群体成员都广泛认可的行为标准。
  • 95、社会沟通:奴隶社会 núlì shèhuì记号为媒介实现社会行为交互作用。
  • 96、社鼠城狐: 社鼠城狐shèshǔ-chénghú (1) 城狐社鼠。比喻依仗权势为非作歹而又不易清除的坏人 例 不堤防柙虎樊熊,任纵横社鼠城孤。——清·洪??《长生殿》 英 officials who take advantage of others power to bully people
  • 97、社稷为墟:宗庙:祭祀祖先的场所;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也借指国家。
  • 98、社稷生民: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指国家。指国家与人民
  • 99、社稷之役:宗庙:祭祀祖先的场所;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也借指国家。
  • 100、社稷之臣:社稷:指国家。本指春秋时依附于大国的小国君主,即小国。后指担当国家重任的大臣。

社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白社人:指隐士。
  • 2、白社客:指隐士。
  • 3、村社长: 1.村社负责人。
  • 4、黑社会: 黑社会hēishèhuì (1) 指社会中包括盗贼、骗子、流氓、娼妓等在内的社会阶层 英 gangland
  • 5、甓社湖: 湖名。在江苏·高邮县西北。湖东西长七十里,南北宽五十里。
  • 6、旧社会:对"新社会"而言。一般指1949年以前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的中国社会。
  • 7、甓社珠:相传宋孙觉在甓社湖边夜坐,忽窗明如昼,循湖求之,见一大珠,其光烛天。当年孙觉登第。
  • 8、宗社党: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皇族中的顽固分子良弼﹑溥伟﹑铁良等结成集团,反对清帝退位及与革命政府议和,企图保存清皇朝的统治,被称为"宗社党"。
  • 9、反社会: 指个体的行为与公认的社会规范有显著差异,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
  • 10、曹社之谋:社:曹之国社。后指灭亡他人国家的阴谋。
  • 11、上层社会: 指处于优越地位的社会集团。
  • 12、下层社会: 指旧时生活贫苦的社会阶层。
  • 13、城狐社鼠: 城狐社鼠chénghú-shèshǔ (1) 要掏挖狐狸恐怕毁坏城池,要熏死老鼠恐怕烧灼社庙。比喻凭藉某种势力的庇护而作恶的人 英 take advantage of one's or sb. else's power to do evils;the evildoes are like foxes in the city and rats in the temple
  • 14、村箫社鼓: 1.指民间鼓乐。
  • 15、村歌社鼓:民间的歌谣﹑鼓乐。
  • 16、村歌社舞: 1.指民间歌舞。
  • 17、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fēngjiàn shèhuì (1) 一种社会形态,出现在奴隶社会之后,特征是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农民或农奴只有很少土地或全无土地,只能耕种地主或领主土地,绝大部分产品被地主或领主剥夺 英 feudal society
  • 18、稷蜂社鼠:比喻倚势作恶的人。
  • 19、工业社会:在西方社会学中指继农业社会以后的社会。其特征为:工业本身的机械化、科学化; 生产事业的企业化、资本化; 组织管理的标准化、合理化;交通运输的机械化、动力化; 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比例大幅度增长,以及大批大城市的出现。
  • 20、河清社鸣: 《文选•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
  • 21、患夫社鼠:出处是晏子对曰:“患夫社鼠,注释是治国之患 患。
  • 22、阶级社会: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
  • 23、宗庙社稷: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
  • 24、江山社稷: 君王统治万里河山,老百姓在万里江河山川的土地上种庄稼。
  • 25、李唐社稷:宗庙:祭祀祖先的场所;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也借指国家。
  • 26、階級社會:指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社会形态。阶级社会有几个发展阶段﹕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由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
  • 27、阶梯社会:阶梯社会中阶梯比喻向上的凭借或途径,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其深刻含义是自己可以依靠获得前进的事物。
  • 28、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núlì shèhuì (1) 一种社会形态,基本特征是奴隶主占有奴隶和生产资料,奴隶没有自由,为奴隶主进行生产劳动 英 slave society
  • 29、鼠凭社贵:老鼠靠神庙的保护。比喻倚仗别人势力胡作非为。
  • 30、洽阳社区:洽阳,在宋代立乡里时,属合阳里。
  • 31、墙角社区: 这里的墙角是指挖墙脚,如:喜欢上了一个人,他有了对象,而我们不可能去追求,但是去把这人的男女朋友给抢过来做自己的男女朋友,所以叫“挖墙脚”。一般很多人都很讨厌别人挖墙脚的,但是在墙角公司,他是专门出招教你怎么去挖一个人的墙角,成功率是非常的之高。
  • 32、大众社会: 也称“群众社会”。在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作用下形成的群众性的社会。其特征是:组织松散;成员之间缺少直接接触;人员流动频繁,不受团体力量的约束;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递彼此之间的信息。
  • 33、上流社会:是社会上掌握政治权力社会资源及自然资源分配权的已得利益者。
  • 34、下流社会: 旧谓社会中居于低级地位的阶层。
  • 35、原始社會: 又称“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原始公社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始于人类的产生,延续数百万年。主要使用石器工具,以采集经济和狩猎经济为生。生产资料归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在集体劳动中结成平等互助关系,基本没有剩余产品,实行平均分配。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剥削和阶级,也没有国家。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弓箭的发明,直至金属工具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间,出现了第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落和手工业相继分离出来,剩余产品日益增多,私有制随之产生。原始社会逐渐为奴隶社会所代替。
  • 36、原始社会:人类史上一种早期的社会组织型态,学者认为由亲族组成,生产资料采平均分配,共同劳动、消费,并靠家长和传统方式控制社会。原始社会形式分为狩猎、采集、渔业或农业等。
  • 37、酒社诗坛:指文人墨客相约一起饮酒作诗组织
  • 38、和谐社会: 指体现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创造活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稳定有序的社会。
  • 39、渝大社区: 渝大社区由重庆各大高校精英联合创办,旨在更好的服务于重庆各大高校学子。
  • 40、天域社区:天域社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现由天域花园、中茵皇冠两个小区组成,共有39幢楼69个楼道2068套住宅。
  • 41、酒桌社交: 酒桌上的社交。在中国,几乎做任何事情都少不了要请客吃饭:求人办事要请客,结婚要请客,孩子满月要请客,老人寿诞要请客,升官要请客,乔迁新居要请客,涨工资要请客,孩子升学要请客,打麻将赢了要请客,中了奖要请客,送行要请客;接风要请客;到了年底本系统内各单位之间一般也要互相请客;至于相熟的朋友之间更是经常互相请客(因为中国人吃饭很少采用西方的AA制消费习惯。)英国《金融时报》形容说,在中国,“关系”是一个迷宫般的网络,外人很难窥得其中的奥秘,维护这个迷宫需要昂贵的成本,而酒是其中一项。
  • 42、宗法社会: 实行宗法制度的社会。亦以泛称封建社会。
  • 43、户外社区:是户外爱好者社区的简称
  • 44、福利社会: 词语解释⒈  西方一些以立法形式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范围包括社会救济、劳动保险、儿童福利、老年扶助等社会福利计划和社会服务工作。以政府征收的公益税及慈善机关的募捐作为经费来源。
  • 45、政社合一: 我国的集体经济组织最早叫合作社。如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等。后来又搞了人民公社(1958年开始)。所谓政社合一指的是。人民公社既是行政组织同时又是经济组织。一个牌子履行两种完全不同的职能。它就是政企合一的前身。
  • 46、法治社会:是和人治社会相对而言的。
  • 47、礼俗社会:礼俗社会是费孝通所著《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的“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其一,与之相对的是“法理社会”的概念。
  • 48、父系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男子在生产部门中突出地位的出现,原来男女在氏族中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男子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 49、服务社会:指在服务行业中招待顾客的工作人员。
  • 50、城市社会学: 也称“都市社会学”。与“农村社会学”相对。社会学分支学科。研究城市社区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社会功能、社会变迁规律及其特殊社会问题等。
  • 51、工业社会学: 也称“产业社会学”。社会学分支学科。运用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工业制度和工业化及工业与社会的关系。
  • 52、教育社会学: 运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教育的关系问题的学科。主要探讨教育与整个社会的关系,班级与社会的关系,学校教育与社会不平等的关系,教育与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变迁的关系等。
  • 53、后工业社会: 词语解释⒈  也称“工业化后社会”。在西方未来学和社会学中指20世纪后期将在最富有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社会。其特征是:(1)大多数劳动力从第一、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2)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就业人员中比重迅速增长;(3)技术的重大发展主要靠科学家进行理论探索等。
  • 54、家庭社会学: 词语解释⒈  社会学分支学科。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学说、观点和方法,研究家庭的起源、发展、结构、功能和变迁及其相应的婚姻制度的演变形态。
  • 55、人口社会学: 词语解释⒈  社会学分支学科。运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人口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人口问题的社会文化因素等。
  • 56、生产社会化: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 57、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分两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在高级阶段以共产主义公有制为基础,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社会生产力有了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已经消失,人们的思想觉悟有了极大提高,劳动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和乐生手段。
  • 58、俄通社塔斯社:俄罗斯国家通讯社。前身为塔斯社,1925年设立,为苏联国家通讯社。1992年改现名。
  • 59、封建社会主义: 号称“社会主义”而代表没落封建贵族利益的社会思潮。流行于19世纪中叶英、法等国。以法国维尔纽夫巴尔热蒙等为代表。他们提出资本主义社会工人贫困是因为封建王朝被推翻的缘故,认为封建专制政权才能“拯救世界”。
  • 60、讲坛社会主义: 以“社会主义”作为幌子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19世纪60-70年代起开始在德国流行。因其代表人物瓦格纳、施穆勒等多为大学教授,他们在大学讲坛上宣扬这一思想,故名。他们主张在不触动资本家利益的条件下,逐步实现“社会主义”。
  • 61、伦理社会主义:伦理社会主义是指用康德伦理思想修改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和学说。
  • 62、农业社会主义:农业社会主义是反对少数人垄断土地,体现农民土地要求的思想主张。
  • 63、空想社会主义: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准确的译法为乌托邦社会主义。
  • 64、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实行雇佣劳动制度为基础,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社会。
  • 65、国家社会主义: 词语解释⒈  企图利用资产阶级国家进行社会改良的思想。19世纪出现于德、法等国。主要代表有法国路易·勃朗、德国拉萨尔等。主张依靠资产阶级国家帮助建立工人生产合作社,以和平实现社会主义。
  • 66、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主张依靠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实行无产阶级革命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从而建立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学说。
  • 67、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是英国工党和其他国家的右翼社会党理论家所宣扬的一种现代改良主义思潮。
  • 68、基督教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是拉丁美洲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
  • 69、基尔特社会主义: 词语解释⒈  一译“行会社会主义”。20世纪初在英国出现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有潘蒂、霍布逊等。他们否认国家的阶级性,主张和平地用行会社会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 70、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8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随后,在全国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10月底,全国农村实现公社化。原有的七十四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为二万六千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一亿二千万户,占全国农户的99%以上。由于人民公社化运动违反了生产关系要同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客观规律,妨碍和破坏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实行政社分开,到1984年底,全国建立了九万多个乡(镇)政府,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已经不复存在。
  • 71、新民主主义社会: 词语解释⒈  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起来的并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过渡性社会。毛泽东于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这种社会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不同于社会主义。在经济上由起着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经济成分组成。在政治上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 72、乌托邦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Utopian Socialism),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流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著名代表人物为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等。
  • 7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ASS)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国务院直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其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
  • 74、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以社会主义为自我标榜。
  • 75、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词语解释⒈  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主要代表有瑞士西斯蒙第、法国路易·勃朗等。他们要求保存小私有制度,认为只要把社会改造成各种小生产组织,把劳动者变为小私有者,就能把资本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 76、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词语解释⒈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中共十四大、十五大报告都作了深入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7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词语解释⒈  国家对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的主要活动、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所作的规划和安排。是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有长期计划(十至二十年)、中期计划(一般为五年)、年度计划。中国从1953年起至1995年共制订和执行了八个五年计划。
  • 78、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词语解释⒈  联合国主要机构之一。1945年10月成立。由联合国大会选出五十四个理事国组成,每届任期三年。负责联合国有关国际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事务,就发展、世界贸易、人口、社会福利等问题提出建议并开展活动。
  • 79、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 词语解释⒈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生产资料私有制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包括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通过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通过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把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社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白社:地名。在河南省洛阳市东。 地名。在湖北省荆门市南。 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特指某些社团。 白莲社的省称。 特指隋末农民起义的一个团体。
  • 2、邦社:指国家。
  • 3、保社: 1.旧时乡村的一种民间组织,因依保而立,故称。
  • 4、报社: 报社bàoshè (1) 编辑、出版报纸的机构 英 general office of newspaper
  • 5、北社:大社以北六里所建的祭祀土神的社坛。
  • 6、亳社:殷社。古代建国必先立社。殷都亳,故称。
  • 7、曹社: 《左传•哀公七年》:“初,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后以“曹社”为国家将亡的典故。
  • 8、茶社: 茶社cháshè (1) 卖茶水的处所,多用做茶馆儿或茶座儿的名称 英 teahouse
  • 9、趁社: 1.谓社日集会祭祀土地神。
  • 10、城社: 1.城池和祭地神的土坛。 2.代指城镇。 3.指邦国。 4.喻靠山(含贬义)。
  • 11、楚社: 1.楚国社稷。借指故国。
  • 12、樗社:指村社。
  • 13、锄社: 1.古时北方农民自发的耕作互助组织。
  • 14、春社:古时于春耕前(周用甲日,后多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以祈丰收,谓之春社。
  • 15、词社:词人为填词而定期集聚的社团。
  • 16、丛社:丛林中的神社。
  • 17、邨社:村中祭土神的场所。
  • 18、村社: 旧时农村祭祀社神的日子或盛会。 犹村落。 原始社会末期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的社会经济组织。由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包括同一氏族的和其他氏族的一群家庭组成。土地公有;牲畜、农具、住宅、生产物私有。
  • 19、党社:指结成党派的社会团体。
  • 20、倒社:谓全村社的人都出动。
  • 21、帝社:古代帝王祭祀土神﹑谷神所设的坛。又名王社﹑藉田坛﹑先农坛。
  • 22、鼎社:轮流设乐集妓,谓之鼎社。
  • 23、枌社:枌榆社的省称。指汉高祖的故里。 指新丰枌榆社。 泛指家乡﹑故里。
  • 24、附社:祭祀社神﹔亦指祭祀社神之所。附﹐通"祔"。
  • 25、复社:明末江南士大夫主张改良政治的文学结社之一。
  • 26、祓社:祷告于社。
  • 27、公社: 公社gōng shè 1.  古代官家祭祀天地神鬼的处所。 例 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礼记·月令》。《疏》:“谓大割牲以祠公社,以上公配祭,故云公社及门闾者。” 英 community; 2.  原始社会中,社会成员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社会结合形式。如:氏族公社等。 3.  有自己的经济或社会观点并生活在一起的团体。 4.  曾经(1958—1978)在中国风行一时的政经合一的乡级组织。又叫“人民公社” 英 commune;
  • 28、攻社:谓击鼓惩戒土地神。
  • 29、珪社:官爵和封地。
  • 30、过社:谓逢到春社这一天。
  • 31、侯社:诸侯为己所立的祀社神之所。
  • 32、几社:明末的文社组织。名为'几社'者,盖取知几其神之义。主要成员有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何刚等人。其文学主张颇受前后七子影响,作品则对政治的混浊﹑民生的疾苦有所揭露。明亡后,陈子龙等数人曾致力抗清。
  • 33、祭社:祀土地神。
  • 34、郊社: 1.祭祀天地。周代冬至祭天称郊,夏至祭地称社。 2.古代祭祀天地之处。
  • 35、诫社: 1.后代所建前朝的社稷。意在引为鉴戒﹐故称。
  • 36、结社: 结社jiéshè (1) 结成团体 英 form an association
  • 37、剧社:表演戏剧的团体。早期多称剧社,如春柳社﹑南国社等。现称剧团或剧院。
  • 38、军社:军中所祭的社主。
  • 39、莲社:佛教净土宗最初的结社。晋代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与僧俗十八贤结社念佛,因寺池有白莲,故称。
  • 40、陵社:陵庙与社稷。借指国家。
  • 41、戮社: 谓杀戮于社神木主之前。语出《书•甘誓》:“弗用命,戮于社。”
  • 42、栾社: 汉·栾布因军功封侯,复为燕相,死后齐·燕间为之立社祭祀,称“栾社”。
  • 43、洛社:宋欧阳修梅尧臣等在洛阳时组织的诗社。 即洛阳耆英会。 洛阳社的简称。
  • 44、闾社: 1.闾里乡社。
  • 45、旅社: 旅社lǚshè (1) 旅馆(多用做旅馆的名称) 英 hotel
  • 46、茅社: 1.亦作"茆社"。 2.古天子分封诸侯,授之茅土使归国立社,称作茅社。
  • 47、庙社:宗庙和社稷。 以喻国家。
  • 48、闹社:指在春社之类的集会上哄闹。
  • 49、农社:古代农村中的互助组织。
  • 50、鸥社:犹鸥盟。
  • 51、配社:配食于社庙。
  • 52、甓社: 即甓社湖。
  • 53、凭社: 1.指老鼠托身于土地庙,人无奈其何。后用以比喻仗势作恶。
  • 54、蒲社:殷之社坛。古代建国时必先立社,以祭祀地神。
  • 55、岐社:周文王所立的周室神社。
  • 56、秋社: 1.古代秋季祭祀土神的日子。 2.近代南社诸人为纪念秋瑾在西湖结集的诗社。
  • 57、赛社: 1.旧俗。一年农事完毕后,陈酒食以祭田神,相与饮酒作乐。
  • 58、僧社:僧寺。
  • 59、阿社:方言。父亲。
  • 60、罢社:停止社祭。《三国志.魏志.王修传》:"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后用为对别人丧母表示哀悼之典。
  • 61、朝社:朝廷和社稷。
  • 62、赤社: 1.指赤色的社土。古代天子封土立社,以五色土象征四方及中央。赤色象南方,因以赤社分赐南方诸侯,使归而立社建国。《史记.三王世家》:"皇帝使御史大夫汤庙立子胥为广陵王。曰:'于戏,小子胥,受兹赤社!朕承祖考,维稽古建尔国家,封于南土,世为汉藩辅。'"后用作出任南方封疆大吏之典。
  • 63、大社:指我国农业合作化时期﹐由几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64、杕社: 1.《诗.唐风.杕杜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后多以比喻骨肉情谊。 2.《诗.小雅.杕杜序》:"杕杜,劳还役也。"后多用为欢庆凯旋或远道过访的典故。
  • 65、读社:朗读祭祀土地神的文章。
  • 66、法社:修道所结之会社。
  • 67、番社:指高山族的村社。
  • 68、方社:指四方之神和土地神。
  • 69、官社:帝王祭祀土神的社宫。
  • 70、鬼社:指奸党,私党。
  • 71、国社:诸侯受封后为百姓所设祭土地神之所。
  • 72、会社: 会社huìshè (1) 日公司 英 company;corporation (2) 成员间信仰相同的小团体 英 company
  • 73、酒社: 1.犹酒会。
  • 74、蜡社:泛指祭祀。
  • 75、里社: 1.古代里中祭祀土地神的处所。 2.借指乡里。
  • 76、立社: 1.建造生祠。
  • 77、栎社:1.乡里的代称。 2.作为神社象征的栎树。
  • 78、两社:春秋鲁之周社和亳社的合称,两社之间是朝廷处理政务的地方。
  • 79、马社: 1.养马之地所设立的祭祀后土之社,以发明用马驾车之人配食。亦指配食者。 2.宋时陕西军中买马的组织。
  • 80、民社:民间祭祀土神。 指人民和社稷引申指民间。 指州﹑县等地方。亦借指地方长官。 古代民间自行结集的团体。 民国初年拥护黎元洪的政治组织。
  • 81、明社:指明朝。社,社稷,旧时用作国家的代称。
  • 82、南社: 辛亥革命时期的进步文学团体。由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等发起,于1909年成立于苏州。其社名取“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早期参加者多同盟会成员,其后流品渐杂。社员曾达千余人。1923年因内部分化而停止活动。该社成员所作诗文,辑为《南社丛刻》,共出二十二集。
  • 83、千社:谓二万五千家。
  • 84、青社:祀东方土神处。借指东方之地。 借指青州。辖境在今山东北部一带,为齐故地。
  • 85、三社: 1.指大社﹑王社﹑亳社,为天子所立。 2.指国社﹑侯社﹑亳社,为诸侯所立。
  • 86、汤社: 聚会饮茶之称。
  • 87、诗社:诗人定期聚会做诗吟咏而结成的社团。
  • 88、誓社:誓众于社。谓田猎祭社之前教习战阵之法。
  • 89、祀社:祭祀土神。
  • 90、松社: 古代立社种树,为社的标志。以松树作社树的,称为“松社”。
  • 91、泰社:古代天子的宗社。
  • 92、太社:古代天子为群姓祈福﹑报功而设立的祭祀土神﹑谷神的场所。
  • 93、坛社:设坛祭祀的场所。
  • 94、天社:星名。虫名。
  • 95、田社: 1.古代奉祀田神的处所。
  • 96、同社: 1.犹同乡,同里。古以二十五家为一社。 2.志趣相同者结社,互称同社。亦谓同在一社。宋朱熹有《己未九日诸友载酒见过次韵为谢并呈同社诸名胜》诗。 3.犹同学。明清时,乡社皆立社学,同社学习者,称"同社"。
  • 97、土社: 史书称我国台湾省高山族的基层社会组织。每社户数不等,有头目,多由群众选举,少数世袭。头目处理社内外事务,较大事件须征得老人们和本社成员同意。
  • 98、王社:天子祀土神谷神之所。
  • 99、文社:志趣相投的文人所结成的团体。以切磋文章为主。有的也议政﹐如明末的"复社"。
  • 100、汐社:宋遗民谢翱创立的文社名。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社组词,社的组词,社字怎么组词,社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社字组词的组词,其中社字在开头的组词有204个,社字在中间的组词有79个,社字在结尾的组词有210个。
  • 拼音shè
  • 注音ㄕㄜ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PYFG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示从土。土亦声。社土同字。本义:土地神)(2) 同本义社,地主也。——《说文》共工之子 句龙为社神。——《春秋传》社,土也。——《论衡·顺鼓》以社以方。——《诗·小雅·甫田》。传:“社,后土也。”命民社。——《礼记·月令·仲春》。注:“社,后土也。”故社,祭社也。——《荀子·礼论》。注:“社,土神。”故祀以为社。——《国语·鲁语上》。注:“社,后土之神也。”不谓之“土”何?封土为社,故变名谓之“社”,利于众土也。——《白虎通·社稷》(3) 又社者,土地之神也。后土为社。——《左传·昭公二十九年》(4) 又如:社伯(城隍神);社鼠(原指土地庙中的老鼠,后用来比喻仗势作恶的坏人);社长(即社神,土地);社主(古谓社稷之神;古谓土地神的神主);社鬼(即“社公”。古称土地神);社神(古代称土地神);社稷神(即“土地神”、“谷神”);社公(旧称土地神)(5) 土地之神的神主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书·甘誓》(6) 祭祀社神之所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7) 又如:社稷坛(旧时帝王祭土神谷神之所)(8) 台湾高山族的基层社会组织。史书上称“土社”、“番社”,每社自八、九户至几百户不等,头目多由群众选举,少数世袭(9) 集体性组织;团体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10) 又如:社友(同社之人);社家(内行人);社陌(社会,社团);社条(社团组织制定的条例)(11) 社日,祭祀社神的日子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2) 又如:春社;秋社(13) 机构(14) 为他人办理某种业务的机构。如:广告社(15) 政府的一个部门或行政单位。如:新华社动词(1) 祭祀社神里中设,平为宰,分肉甚均。——《史记·陈丞相世家》(2) 又如:社饭(祭社时所供的饭食);社头(迎神赛社的领土);社酒(古代祀社神用的祭酒);社赛(祭祀酬谢社神的赛会);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社肉(社日祭神之牲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