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秦碑:指秦始皇所建的石碑。
  • 2、秦壁:战国时秦军筑的防御工事。唐时名秦长垒。
  • 3、秦璧:指和氏璧。秦昭王曾致书赵惠文王愿以十五城易之﹐故名。
  • 4、秦钗:指汉秦嘉赠其妇徐淑的宝钗。亦泛指钗饰。
  • 5、秦谶: 1.预言秦国未来前景的谶书。
  • 6、秦川:古地区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因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而得名。 河川名。源出甘肃省清水县的汤峪,西南流纳后川河,注入渭水。地名。今陕西、甘肃二省。
  • 7、秦典: 1.秦代的典籍。
  • 8、秦娥: 1.古代歌女。 2.指秦地女子。
  • 9、秦纲: 1.指仆隶。
  • 10、秦弓:指古时秦地所产的弓。
  • 11、秦垢: 1.秦朝的尘垢。对秦朝暴政的贬斥之辞。
  • 12、秦篝:指秦人编制的熏笼。
  • 13、秦规:谓秦代的建筑规模。
  • 14、秦虢:唐明皇时秦国夫人和虢国夫人的并称。宋蔡梦弼《草堂诗话》:"葛常之《韵语阳秋》曰:'老杜《丽人行》,专言秦虢宴游之乐,末章有"当轩下马入锦茵,且莫近前丞相嗔"之句,当是谓杨国忠也。'"后因用以比喻雅淡轻盈的女子。
  • 15、秦韩: 1.古国名。辰韩的别名。 2.指战国时秦国和韩国。
  • 16、秦蘅:草名。秦为香草﹐蘅为杜衡。一说﹐秦为木名。
  • 17、秦衡:草名。秦为香草﹐蘅为杜衡。一说﹐秦为木名。
  • 18、秦淮: 1.河名。流经南京﹐是南京市名胜之一。相传秦始皇南巡至龙藏浦﹐发现有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垄为渎入于江﹐以泄王气﹐故名秦淮。
  • 19、秦缓:春秋时秦国良医。
  • 20、秦灰: 1.指秦朝宫殿为项羽焚烧而成的灰烬。 2.指秦始皇所烧书籍的灰烬。 3.指秦始皇焚书之火。
  • 21、秦货: 1.指秦昭王之子子楚。
  • 22、秦祸:指秦始皇焚书事。
  • 23、秦嘉: 1.东汉诗人。《玉台新咏》有嘉《赠妇诗》三首﹐嘉妻徐淑答诗一首﹐叙夫妇惜别互矢忠诚之情﹐为历代所传诵。
  • 24、秦鉴: 1.见"秦镜"。
  • 25、秦椒: 秦椒qínjiāo (1) 〈方〉细长的辣椒;即“花椒”。以产于秦地得名 英 chilli
  • 26、秦晋: 秦晋Qín-Jìn (1) 原指春秋时秦、晋两国世通婚姻,后泛称任何两姓之联姻。亦指双方和睦相处 例 永结秦晋之好 英 marriage between two families
  • 27、秦京:指秦国首都咸阳。
  • 28、秦镜: 亦作“秦鉴”。
  • 29、秦炬: 1.犹秦火。
  • 30、秦坑:指秦始皇坑儒事。
  • 31、秦牢: 1.谓韩非陷秦国狱中事。比喻自己所陷之冤狱。
  • 32、秦垒: 1.亦称"秦长垒"。 2.即秦壁。
  • 33、秦隶:秦代隶书。又称佐书。秦始皇时下杜人程邈作。对今隶而言﹐故又称古隶。
  • 34、秦梁:地名。一说秦始皇东巡涉水时从官提石所填的石桥。
  • 35、秦岭: 秦岭Qín Lǐng (1) 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到河南西部的山脉。山峰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主峰太白山3767米。秦岭有阻挡冬季风南下的作用,是中国自然地理的重要界线 英 Qinling Mountains
  • 36、秦嶺: 秦岭Qín Lǐng (1) 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到河南西部的山脉。山峰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主峰太白山3767米。秦岭有阻挡冬季风南下的作用,是中国自然地理的重要界线 英 Qinling Mountains
  • 37、秦陇:秦岭和陇山的并称。指今陕西﹑甘肃之地。
  • 38、秦楼: 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之楼。亦名凤楼。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好乐。 指妓院。
  • 39、秦鹿: 1.指秦国的帝位。鹿﹐喻帝位。
  • 40、秦娘:指歌女。
  • 41、秦茾:药草名。
  • 42、秦腔: 秦腔qínqiāng (1) 流行于中国西北各省的地方戏曲剧种,由陕西、甘肃一带的民歌发展而成的,是梆子。腔的一种。也叫“陕西梆子”。泛指北方用梆子腔演唱的剧种 英 Shanxi Opera
  • 43、秦桥:相传秦始皇东游时所造的石桥。
  • 44、秦青: 古代传说人物。战国时秦国人,善歌,以教歌为业。据《列子·汤问》记载,秦青曾收薛谭为徒。薛谭未尽得其艺,欲辞归。秦青送行至郊外,别时引吭高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闻之大惊,乃放弃回归之念。
  • 45、秦艳:指秦地美女。
  • 46、秦妍:指秦国美女。
  • 47、秦和:古代名医扁鹊与医和的并称。秦﹐指秦越人﹐即战国时名医扁鹊;和﹐春秋时秦国名医。亦泛指医道高明的人。
  • 48、秦凤:传说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后两人俱乘凤仙去。事见汉刘向《列仙传》。后用以为典。
  • 49、秦篆: 秦篆qínzhuàn (1)见“小篆” 英 an ancient style of calligraphy adopted in the Qin Dynasty
  • 50、秦雪:秦地之雪。亦泛指白雪。
  • 51、秦七: 1.北宋词家秦观辈行第七﹐故称。
  • 52、秦越: 秦越Qín-Yuè (1) 春秋时两个国家,一南一北相距很远,不大往来。后比喻两方疏远 例 这公子赋性慷慨,原不是秦越肥瘠,不肯引手一救之人。——《歧路灯》 英 distant relationship
  • 53、秦瑟:古乐器的一种。
  • 54、秦轩: 1.谓西轩。轩﹐有窗的长廊。
  • 55、秦关: 1.指秦地关塞。 2.指关中地区。
  • 56、秦正:指夏历十月。正﹐一年的开始。秦以夏历十月为正月。
  • 57、秦妃: 1.指秦穆公女弄玉。
  • 58、秦塞:秦代所建的要塞。
  • 59、秦女: 指秦穆公女弄玉。
  • 60、秦嬴:泛指秦王。秦乃嬴姓﹐故名。指赵国的美女。赵姓嬴﹐故称。
  • 61、秦筝: 古秦地(今陕西一带)的一种弦乐器。似瑟,传为秦·蒙恬所造,故名。
  • 62、秦地: 1.指秦国所辖的地域。 2.汉时西域诸国对中国的称呼。
  • 63、秦庭: 秦朝。亦借指秦地长安。
  • 64、秦丝:犹秦筝。
  • 65、秦箫: 1.传说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后两人俱仙去。见汉刘向《列仙传》。
  • 66、秦成: 1.古时壮士名。
  • 67、秦艽:又称“大叶龙胆”。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宽而长。根入药,有祛风湿、退虚热等作用。艽(jiāo)。
  • 68、秦客:指从秦地来的人。 指秦时避乱移居桃源洞之人。借指避世隐居之士。指秦弄玉之夫萧史。
  • 69、秦火: 1.指秦始皇焚书事。
  • 70、秦观: 1.秦代的宫阙。
  • 71、秦弦:犹秦筝。
  • 72、秦望:山名。秦望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曾登上此山以望南海﹐故名。
  • 73、秦人: 秦代统一全国,开展对外交通,北方和西方的邻国往往称中国人为“秦人”。直至汉·晋,仍沿用此称。
  • 74、秦中:古地区名。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而得名。也称关中。指秦二世胡亥。
  • 75、秦仪: 1.战国纵横家苏秦和张仪的并称。
  • 76、秦邮: 今江苏省·高邮县的别称。
  • 77、秦栈: 1.秦时所筑自秦入蜀的栈道。
  • 78、秦石: 1.谓秦代刻石。
  • 79、秦笔:秦国制造的笔。
  • 80、秦素:指秦地出产的白色丝绢。素﹐白色生绢。
  • 81、秦秦:犹蓁蓁。积聚的样子。
  • 82、秦珠: 1.秦地出产的珠饰。
  • 83、秦柱:犹秦弦。指秦国筝瑟之类的弦乐器。柱﹐瑟﹑筝等拨弦乐器架弦的码子。
  • 84、秦余: 指秦代的遗迹。
  • 85、秦缺:古时善走者。
  • 86、秦圣:对秦始皇的尊称。
  • 87、秦分:秦隶。
  • 88、秦稽: 1.秦望山和会稽山的并称。
  • 89、秦封: 1.指秦始皇巡游各地时给予山川﹑物类的封号。
  • 90、秦城:指秦长城。
  • 91、秦声:秦地的音乐。
  • 92、秦雍: 1.古秦地。指今陕西西安一带。
  • 93、秦醉:汉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而剪诸鹑首。"言天帝在醉意蒙眬中赐缪公以秦境之地。后因以"秦醉"谓侥幸取得政权。
  • 94、秦赘: 1.秦代男子家贫无以为婚者﹐得入赘妇家。后因以借指赘夫。语本《汉书.贾谊传》﹕"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 95、秦墟:指秦人原先居住过而后已荒芜的地方。
  • 96、秦龟: 龟的一种。产于秦地山中,故名。
  • 97、秦铜: 1.秦镜的代称。
  • 98、秦文: 1.指秦国文字。
  • 99、秦畤:秦代祭天地五帝的处所。
  • 100、秦原:犹秦中。

秦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避秦客:指隐士或躲避战乱的人。
  • 2、大秦川: 秦川 泛指今陕西、甘肃 的 秦岭 以北平原地带。
  • 3、忆秦娥: 词牌名。 曲牌名。亦名《秦楼月》。属商调,南、北曲均有。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作小令。句法与词同,亦或后阙有异。
  • 4、挂秦金:高价征求对文章的意见。
  • 5、泊秦淮:诗篇名。 唐代杜牧作。全文为:“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写作者在秦淮因听歌而引起的怀古伤今之情,隐含着对唐末国势不振、世风奢靡的担忧和讽刺,语言含蓄,意境凄迷。
  • 6、大秦君:称唐秦景通。景通与其弟暐俱精《汉书》﹐时称景通为大秦君。
  • 7、哭秦庭:春秋楚国伍员,因家族被楚王诛灭而奔吴,谓其友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包胥曰:"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后伍率吴兵破楚,申包胥乞师于秦。秦王不许。申"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絶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为所感,遂救楚。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后世以"哭秦庭"为请兵抒国难之典。
  • 8、西秦腔: 1.古代戏曲剧种名。明末清初流行于陕西﹑甘肃一带。清乾隆间一度在北京盛行。有人认为就是秦腔﹐或秦腔支派同州梆子。又广东的西秦戏﹐最早也用此名。伴奏以胡琴为主﹐月琴副之﹐不用笙笛。
  • 9、大秦珠: 大秦珠dàqínzhū (1)大秦(汉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出产的宝珠 英 pearls produced in Roman Empire
  • 10、小秦君:称唐秦暐。
  • 11、大秦寺:唐代所建景教寺﹐通称大秦寺。
  • 12、过秦论:《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
  • 13、晨秦暮楚:比喻反复无常。
  • 14、楚馆秦楼:楚馆:楚灵王好细腰美人,筑章华宫。秦楼:秦穆公为其女弄玉筑的凤楼。泛指歌舞场所或妓院。
  • 15、楚岫秦云:泛指秦楚云山。
  • 16、楚棺秦楼:旧时指歌舞场所,也错指妓女居住的地方。
  • 17、朝秦暮楚: 朝秦暮楚zhāoqín-mùchǔ (1) 时而倾向秦国,时而倾向楚国,比喻反复无常 英 serve the State of Qin in the morning and the State of Chu in the evening—quick to switch sides (2) 早上在秦国,晚上在楚国,比喻行踪不定 英 indefinite
  • 18、越瘦秦肥:比喻痛痒与己无关。语本唐韩愈《争臣论》:'视政之得失,若越人之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 19、凤去秦楼: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夫妇住于凤台﹐后乘凤而去。借指情人离开原先的居处。
  • 20、肝胆秦越:肝胆:比喻亲近;秦越:秦国与越国,比喻对立或疏远。比喻虽近犹远,虽亲犹疏。
  • 21、谢馆秦楼:指妓院。
  • 22、楚炬秦灰:谓焚毁,毁灭。
  • 23、越瘠秦视:比喻痛痒与己无关。
  • 24、鉴秦而止: 鉴秦而止(jiān qín ér zhǐ)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25、喜结秦晋:秦晋之缘 qínjìnzhīyuán ∶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互为婚嫁结为姻亲,后称两姓联姻、婚配的关系为“秦晋之缘”我与你成合秦晋之缘如何?——《元曲选·金钱记》 ∶亦称“秦欢晋爱”,“秦晋之好”吴侯欲与君侯结 秦晋之好,同力破 曹,共扶 汉室,别无他意。——《三国演义》
  • 26、京秦铁路:京秦铁路(又称京秦线)西起首都北京市,东到河北省秦皇岛市。
  • 27、高悬秦镜:秦镜: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断案公正,执法严明。
  • 28、剧秦美新: 王莽篡汉自立,国号新。
  • 29、诱秦诓楚:战国时张仪劝导秦国以连衡破合从﹐以诡诈手段欺骗楚国背齐向秦。后遂因以'诱秦诓楚'表示挑拨离间。
  • 30、孤秦陋宋:孤:孤立;陋:鄙陋。孤立的秦朝,鄙陋的宋朝。指制定了在于企图巩固而结果却削弱了中央政权的错误方针
  • 31、大秦铁路: 从山西大同到河北秦皇岛。长637千米。1991年筑成,1992年电气化工程竣工。以运煤为主,为山西以及内蒙古、陕西、宁夏等省、自治区煤炭外运的大动脉。
  • 32、朝秦慕楚: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 33、视同秦越:先秦时秦越两国,一在西北,一在东南,相去极远。后因称疏远隔膜﹑互不相关为"视同秦越"。
  • 34、亡秦三户: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 35、百二秦关: 就是山河地势极为险要。
  • 36、小秦艽散: 一种药名,主治风虚疥瘙痒。
  • 37、嵩云秦树:秦地的树和楚地的天。形容道路远隔。
  • 38、云梦秦简: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一批竹简。总共一千一百余支。内容大多是法律、官府文书和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抄写年代约在秦统一六国前后,为研究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史料。
  • 39、荆轲刺秦王: 词语解释⒈  荆轲,卫国人,被燕太子丹尊为上卿。于公元前227年奉燕太子丹命,携秦逃亡将军樊於期的首级和夹有匕首的地图见秦王。献图时,图穷匕首见,刺秦王不中,被杀。⒉  散文篇名。载《战国策·燕策》,篇题后人所加。文章情节曲折,叙事生动,是《战国策》中的传记名篇,其重要情节后被采入《史记·刺客列传》中。
  • 40、大唐秦王词话: 又名《唐秦王本传》、《秦王演义》。长篇词话。明代诸圣邻(署名淡圃主人)作。八卷,六十四回。写秦王李世民征伐群雄,建立唐王朝的故事。全篇散文、韵文交织。是今存最早的词话作品之一。
  • 41、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
  • 42、百二秦关终属楚: 一个有志气的人,做事情是一定会成功的!
  • 43、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词语解释⒈  三户:几户人家;亡:灭;秦:秦国。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虽小,决心大也能成功。
  • 44、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词语解释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dà qín jǐng jiào liú xíng zhōng guó bēi ]⒈  唐代基督教碑刻。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立。高2.36米,宽0.86米,厚0.25米。上刻十字架,碑文为景教士景净撰,吕秀岩书,概述大秦景教于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从波斯传入中国后的活动和基督教教义。碑底和两侧有古叙利亚文教士题名。为研究基督教在中国的传布和古代中西交通的珍贵资料。引证解释⒈  唐 代基督教碑刻。 唐 德宗 建中 二年(公元781年)立。高2.36米,宽0.86米,厚0.25米。上刻十字架,碑文为景教士 景净 撰, 吕秀巖 书,概述 大秦 景教于 唐 贞观 九年(公元635年)从 波斯 传入 中国 后的活动和基督教教义。碑底和两侧有古 叙利亚 文教士题名。为研究基督教在 中国 的传布和古代中西交通的珍贵资料。
  • 45、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词语解释⒈  游记。朱自清作。1924年发表。以夜游南京秦淮河的路程为线索统构全篇,描绘秦淮河的旖旎风光,表达了对歌妓的深切同情,也流露出作者的迷惘心绪。全篇写景状物,融情入景,文笔清丽,诗意浓郁。
  • 46、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词语解释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xiān qín hàn wèi jìn nán běi cháo shī ]⒈  总集名。今人逯钦立编。一百三十五卷。选录先秦至隋代的诗歌谣谚,收录作家八百多,按先秦、汉、魏、晋、宋、齐、梁、北魏、北齐、北周、陈、隋各代分代编次。各诗均注明出处,并校出异文。
  • 47、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 词语解释⒈  总集名。清代严可均编。七百四十六卷。收录自上古至隋代散文,收作者三千四百九十六人,分代编为十五集。每一作者前有小传。是收辑唐以前散文较为完备的总集。
  • 48、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是一部古代中国古文大型总集。

秦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避秦: 晋·陶潜《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后以“避秦”指避世隐居。 指躲避强暴或战乱。 簏名。
  • 2、帝秦:尊奉秦王为帝。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说赵奉秦王为帝,以解邯郸之围。齐鲁仲连晓以利害,终使赵魏同息此议。事见《战国策.赵策三》。后以屈奉暴君或异族统治者为'帝秦'。
  • 3、东秦:战国时秦昭王曾称西帝,齐愍王曾称东帝,两国皆以其富强而东西并后因称齐国或齐地为'东秦'。
  • 4、遁秦:谓逃避秦的苛政。 泛指逃避乱世、苛政。
  • 5、饭秦:指百里奚饭牛于秦国之事。后用以比喻贤才屈身于卑贱之事。
  • 6、苻秦:(今读fú)晋时五胡十六国中之前秦。为苻氏所建,故称苻秦。
  • 7、函秦:泛指长安一带。
  • 8、胡秦:胡与秦。犹中外。比喻相距很远。
  • 9、借秦:借秦朝乱亡为喻,以论治政之道。语出《汉书.贾山传》:"贾山,颍川人也……孝文时,言治乱之道,借秦为谕,名曰《至言》。"
  • 10、剧秦: 1.汉扬雄撰《剧秦美新》一文,贬斥秦朝,称美王莽的新朝。后因以"剧秦"谓指斥前朝。 2.扬雄《剧秦美新》的省称。
  • 11、卢秦:即古代名医扁鹊。扁鹊姓秦氏。故又名"卢秦"。
  • 12、欧秦: 1.宋词人欧阳修和秦观的并称。
  • 13、椎秦:椎击秦皇。《史记·留侯世家》载:秦灭韩,韩人张良为韩报秦仇,悉以家财求客刺秦始皇,"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明陆时雍《诗镜总论》:"张子房破楚椎秦,貌如处子。诸葛孔明陈师对垒,气若书生。"后亦以"椎秦"泛指击杀仇敌。
  • 14、后秦:十六国之一。为羌族姚苌所建,史称后秦(公元384年-417年)。
  • 15、嫚秦: 1.横暴的秦朝。
  • 16、三秦: 三秦Sānqín (1) 指关中地区。项羽破秦入关,把关中之地分给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因称关中为三秦 英 central Shanxi plain
  • 17、苏秦: 战国时期纵横家。字季子,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主张合纵攻秦。先奉燕昭王命入齐,进行反间活动,使齐疲于对外战争。齐b167王末年任齐相。与赵国李兑一起约五国合纵攻秦,迫使秦归还部分侵占的魏、赵之地。齐亦乘机攻灭宋国。后来燕将乐毅联合五国大举攻齐,他的反间活动暴露,被车裂处死。
  • 18、逃秦: 犹避秦。避乱。
  • 19、西秦:指秦国。以其地处西方﹐故称。 指关中陕西一带秦之旧地。 晋时十六国之一。淝水之战后﹐陕西鲜卑族乞伏国仁据枹罕称大单于;弟干归据金城﹐称秦王﹐史称'西秦'。在今甘肃西南部。 年为夏所灭。 琴曲名。
  • 20、先秦: 先秦Xiān-Qín (1) 历史时期,即从远古起到秦始皇统一全国止,史称为先秦时期。《汉书·河间献王传》:“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注,“先秦,犹言秦先,谓未焚书之前” 英 be sent in advance;Xian Qin
  • 21、咸秦: 指秦都城咸阳。 指秦朝。
  • 22、仪秦: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苏秦的并称。
  • 23、嬴秦:指秦国或秦王朝。秦为嬴姓﹐故称嬴秦。
  • 24、越秦:古代越国与秦国相距邈远,故并称以喻漠不相关的人或事。
  • 25、周秦:周秦两代的并称。 北宋词家周邦彦与秦观的并称。两人均受柳永的影响,同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 26、大秦: 古国名。又名犁靬、海西。古代中国史书对罗马帝国的称呼。
  • 27、一秦: 一个秦国。 指秦桧。
  • 28、荆轲刺秦:荆轲 Jīng Kē ?—前 年 中国战国末年刺客。卫国人。好读书击剑,结交名人。至燕国后,由田光介绍,被燕国太子丹拜为上卿。当时,秦军来灭亡韩国,赵国兵临燕国南境,燕太子丹十分恐惧,决定派他去秦国,以进献燕国督亢 今河北涿县、定兴、新城、固安一带 地图和秦逃将樊于期人头晋见秦王赢政。秦王命令在咸阳举行隆重接见仪式。献图时,图穷而匕首见,他行刺秦王不中,被当场杀死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荆轲等待着另一个人,想要同他一起去。——《战国策·燕策》至丹以 荆卿为计。 丹,指燕太子丹。荆卿为计,指太子丹密遣剑侠荆轲入秦,以献燕国地图为名,谋刺秦王一事。后因谋剌失败,荆轲被杀。 —— 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 29、暮楚朝秦: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时而事秦,时而事楚。后以'暮楚朝秦'比喻反复无常或主意不定。比喻事物的归属变换不定。
  • 30、辇来于秦:乘坐辇车来到秦国。
  • 31、三户亡秦: 谓楚虽仅存三户,终于灭亡秦国。
  • 32、又生一秦:指又造成一个强敌。
  • 33、义不帝秦: 出自《战国策·赵策三》,比喻坚持正义,不向强权恶势力屈服、投降。
  • 34、谈笑却秦:比喻有高尚气节的人
  • 35、相如折秦:大义凛然、不惧强权的气概
  • 36、九鼎迁秦:公元前255年九鼎迁秦,意味着秦王将为天下共主,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各诸侯国。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秦组词,秦的组词,秦字怎么组词,秦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秦字组词的组词,其中秦字在开头的组词有206个,秦字在中间的组词有48个,秦字在结尾的组词有36个。
  • 拼音qín
  • 注音ㄑㄧㄣ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DWTU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禾,从舂省。本义:禾名。假借为专名用字)(2) 秦,部落名 。嬴姓。相传是伯益的后代秦, 伯益之后所封国。——《说文》。 朱骏声曰:“地宜禾,在今 甘肃秦州清水县。”(3) 古国名 。秦襄公始立国,孝公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定都咸阳(4) 朝代名(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是由周朝的秦国(在今陕西甘肃一带)统一全中国后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朝代秦王不说。——《战国策·魏策》秦灭 韩亡 魏。秦王色挠。(5) 又如:秦越肥瘠(喻指相去遥远,互不相关);秦庭鹿(指秦朝的政权)(6) 汉时西域诸国沿称中国为秦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 秦。——《乐府诗选》(7) 又如:秦人(秦代统一后,北方与西方邻国往往称中国人为秦人);秦地(汉时西域诸国对中国的称呼)(8) 古地区名 指今陕西省中部平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地,故名。如:秦声(陕、甘一带的戏曲音乐);秦川(古地区名。在今陕,甘秦岭以北地区);秦弓(指古时秦地所产的弓);秦客(秦地来的人)(9) 陕西省的简称 。如:秦川(古地区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秦中(古地区名。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10) 通“螓”。蝉的一种。螓首其尺索刺麤而毛美秦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