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鹿币:汉代的一种皮币。
  • 2、鹿弁:即鹿皮冠。
  • 3、鹿柴: 1.地名。 2.篱落。比喻隐居之处。
  • 4、鹿场:野鹿休息活动的场所。
  • 5、鹿超: 1.像鹿那样跳跃着迅跑。
  • 6、鹿触:晋孝子许孜为母墓道植松,被鹿所触犯,许甚悲恸,后鹿忽为猛兽所杀。事见《晋书.孝友传.许孜》。后以"鹿触"为诗文典故。
  • 7、鹿床:指坐卧之具。古人所谓"坐榻"。
  • 8、鹿葱: 1.亦作"鹿葱"。 2.石蒜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地下有鳞茎,夏日生花轴,轴顶生数花﹐花淡红紫色。因花色与萱稍相似,古人曾误认为萱。 3.藜芦的别名。
  • 9、鹿顶: 1.指东西房和南北房连接转角的地方。 2.借指厢房。
  • 10、鹿豆:野绿豆。
  • 11、鹿埵:古方言。败退溃散貌。
  • 12、鹿轓:指鹿车。
  • 13、鹿菲:粗陋的鞋子。
  • 14、鹿港: 1.蓄水河港。 2.地名。在台湾省本岛西岸﹑彰化西南。台湾省早期与大陆联系的主要港口之一。
  • 15、鹿觡: 1.悬物的钩。 2.鹿的角。
  • 16、鹿羹:烧熟的带汁鹿肉块。
  • 17、鹿箛:军营防御物。
  • 18、鹿冠: 1.见"鹿皮冠"。
  • 19、鹿骇:比喻人们惊惶纷扰的样子。鹿性易惊,故言。
  • 20、鹿醢:鹿肉制成的酱。
  • 21、鹿迒:鹿的行迹。
  • 22、鹿藿:葛的别名。可入药。
  • 23、鹿茤: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
  • 24、鹿剑:萱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萱草》。
  • 25、鹿蕉:谓人间的得失荣辱。
  • 26、鹿胶:用鹿角熬的胶。
  • 27、鹿巾: 1.鹿皮巾。
  • 28、鹿筋:鹿的筋腱。肴馔中珍品。亦用作中药。
  • 29、鹿韭: 1.牡丹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牡丹》。
  • 30、鹿聚:如鹿一样聚居。
  • 31、鹿梨:即山梨。
  • 32、鹿粝:犹粗食。
  • 33、鹿卢:亦作'鹿栌'。古时引以下棺或置井上以汲水的滑车或绞盘。见'鹿卢剑'。
  • 34、鹿辂:鹿车前的横木。借指鹿车。
  • 35、鹿栌:亦作'鹿栌'。古时引以下棺或置井上以汲水的滑车或绞盘。见'鹿栌剑'。
  • 36、鹿车:1.鹿拉的车。 2.比喻空间狭小的车。 3.佛教语。三车之一。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
  • 37、鹿砦: 鹿砦lùzhài (1) 用树木设置的形似鹿角的障碍物。分为树枝类与树干类两种。前者主要用于防步兵。后者主要用于防坦克。设置时可用有刺铁丝、手榴弹和地雷予以加强 英 abatis
  • 38、鹿鸣: 1.鹿鸣叫。 2.古代宴群臣嘉宾所用的乐歌。源于《诗.小雅.鹿鸣》。据清代学者研究,《鹿鸣》的乐曲至两汉﹑魏﹑晋间尚存,后即失传。《仪礼.大射》﹕"小乐正立于西阶东﹐乃歌《鹿鸣》三终。"三国魏嵇康《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鹍鸡》﹑《游弦》。"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古曲音辞存者四﹕曰《鹿鸣》﹑《驺虞》﹑《伐檀》﹑《文王》。"后科举时代﹐以举人中式为赋鹿鸣。 3.指鹿鸣宴。 4.借指科举考试。
  • 39、鹿梦:比喻得失荣辱如梦幻。
  • 40、鹿茸: 鹿茸lùróng (1) 雄鹿的幼角 英 pilose antler of a young stag
  • 41、鹿裘:鹿皮做的大衣。常用为丧服及隐士之服。
  • 42、鹿蜀:传说中的兽名。
  • 43、鹿洞:指白鹿洞。宋朱熹讲学处。
  • 44、鹿门:古城门名。 鹿门山之省称。在湖北省襄阳县。后汉庞德公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后因用指隐士所居之地。
  • 45、鹿角: 鹿角lùjiǎo (1) 雄鹿的角。亦指为阻止敌军前进而设置的树枝、荆棘之类的障碍物 英 antler;deer horn
  • 46、鹿女:佛经中所说的仙女。事见《杂宝藏经.鹿女夫人缘》:'有国名婆罗柰国中有山﹐名曰仙山。时有梵志﹐在彼山住﹐大小便利恒于石上。后有精气﹐堕小行处﹐雌鹿来舐﹐即便有娠。日月满足﹐来至仙人所﹐生一女子﹐端正殊妙﹐唯脚似鹿﹐梵志取之养育长成……此女足迹﹐皆生莲华。'
  • 47、鹿台:1.古台名。 2.山名。传说中的山名。 3.山名。在今河南省临汝县境。
  • 48、鹿塞: 1.边塞。
  • 49、鹿豕:鹿和猪。比喻山野无知之物。比喻愚蠢的人。 比喻好群聚的人们。
  • 50、鹿独:犹落拓。颠沛流离貌。
  • 51、鹿布:粗布。
  • 52、鹿蹄: 1.鹿腿。 2.草名。 3.山名。在今河南省宜阳县东南,一名非山。
  • 53、鹿蹊:鹿行的小径。
  • 54、鹿隐:指东汉庞德公隐居鹿门山事。
  • 55、鹿玉:鹿角下端坚如玉,故名。
  • 56、鹿浅:指鹿在夏天新生浅毛的皮。
  • 57、鹿散:如鹿一样奔散。
  • 58、鹿辇:鹿拉的车。
  • 59、鹿脯:鹿肉干。
  • 60、鹿树:即菩提树。也译作阿沛多罗树。释迦牟尼在此树下得道成佛。
  • 61、鹿纵:谓追逐群鹿。
  • 62、鹿胎: 1.鹿的胎。 2.指鹿胎弁。唐时为五品以上官员所服。 3.葱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葱》。
  • 63、鹿苑:饲养鹿的园囿。 古苑名。在今山西省大同县北。地名。即鹿野苑。 指僧园﹑佛寺。
  • 64、鹿帻:鹿皮制成的头巾。多为隐士所戴。
  • 65、鹿虻: 1.亦作"鹿虻"。 2.小虫名。
  • 66、鹿迷:谓得失荣辱犹如梦幻,使人迷惑。
  • 67、鹿麛:鹿和鹿子。泛指鹿。
  • 68、鹿蠡:即谷蠡。匈奴藩王封号﹐权位在单于下。
  • 69、鹿竹:黄精的别名。
  • 70、鹿野: 1.古种族名。 2.即鹿野苑。
  • 71、鹿铤: 1.亦作"鹿挺"。 2.《左传.文公十七年》:"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后以"鹿铤"比喻为赴险犯难。
  • 72、鹿撞:比喻心跳快速。
  • 73、鹿栅:圈栏。亦指障碍物。
  • 74、鹿园: 1.即鹿野苑。 2.养鹿的园囿。
  • 75、鹿市:蟇颐山上鹿群聚集之处。
  • 76、鹿耳: 1.鹿的耳朵。 2.见"鹿耳门"。
  • 77、鹿鹿:平凡。 车轮转动声。忙碌。
  • 78、鹿中:古代行射礼时用以盛筭之具。刻木为之,形似鹿,背有孔,中空,故名。射中,纳筭于口以记数。
  • 79、鹿视:像鹿那样惊疑﹑警惕地注视。
  • 80、鹿寨: 军用的一种障碍物。把树木的干枝交叉放置,用来阻止敌人的步兵或坦克。因形状像鹿角而得名。
  • 81、鹿子:船的桅杆上绞动帆的装置。
  • 82、鹿爪: 1.古时弹筝用的工具。
  • 83、鹿文:鹿形花纹。
  • 84、鹿戏:汉华佗所创五禽戏之一。
  • 85、鹿衔:草名。
  • 86、鹿尾:鹿的尾巴。旧时珍贵食品。
  • 87、鹿头: 鹿的头。 山名。在四川省·德阳市。 鲟鳇鱼的两颊之肉。 见“鹿头关 ”。
  • 88、鹿踪:鹿的踪迹。
  • 89、鹿臡:鹿肉及骨所制的酱。
  • 90、鹿田: 1.即鹿场。
  • 91、鹿挺: 1.亦作"鹿挺"。 2.《左传.文公十七年》:"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后以"鹿挺"比喻为赴险犯难。
  • 92、鹿皮:鹿的皮。古代用作酬宾的礼物。 见'鹿皮冠'。
  • 93、鹿鱼:传说中的鱼名。
  • 94、鹿巷:设置障碍物的巷道。
  • 95、鹿甒:辽代刻有鹿纹的酒器。用以祭天。
  • 96、鹿囿:饲养鹿的园囿。
  • 97、鹿革:鹿皮。
  • 98、鹿马: 1.鹿和马。 2."指鹿为马"的略语。
  • 99、鹿蝱: 1.亦作"鹿虻"。 2.小虫名。
  • 100、鹿幦:鹿皮所作的覆苓。用以挡风尘。

鹿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白鹿币:汉武帝时的一种货币。以白鹿皮为之﹐故名。
  • 2、画鹿轓:《初学记》卷十一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郑弘为临淮太守,行春,有两白鹿随车,夹毂而行。弘怪问主簿黄国鹿为吉凶,贺曰:'闻三公车轓画作鹿,明府当为宰相。'弘后果为太尉。"后因以"画鹿轓"为咏三公之典。
  • 3、覆鹿蕉:《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后以'覆鹿蕉'比喻恍忽迷离﹐糊里糊涂或得失无常﹐一再失利。
  • 4、食鹿糕: 1.亦作"食鹿糕"。 2.重阳节民间用米粉﹑面粉蒸成的糕。
  • 5、古鹿鹿:形容滚动。
  • 6、骨鹿舞:舞名。
  • 7、巨鹿侯: 1.鹿的别名。
  • 8、钜鹿侯:鹿的别名。
  • 9、鸡鹿塞: 1.古塞名。在今内蒙古磴口西北哈隆格乃峡谷口﹐是古代贯通阴山南北的交通要冲。汉时筑城塞于此。后亦泛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 10、白鹿巾:古代隐士所戴的白色鹿皮做的头巾。
  • 11、白鹿龛: 药物,处在药王洞。
  • 12、猎鹿人: 美国故事片。环球影片公司1978年摄制。德里克沃·什伯恩编剧,迈克尔·西米诺导演,罗伯特·迪奈罗、克里斯托弗·沃尔肯主演。青年钢铁工人迈克尔、尼克和新婚的斯蒂芬被征入伍,开赴越南作战。在一次战斗中三人皆被俘,并被迫当作左轮手枪轮射的赌具。结果尼克中弹身亡,迈克和斯蒂芬虽死里逃生,但已造成极大精神创伤。
  • 13、玉鹿卢: 古代长剑剑首的玉饰。后以代称剑。
  • 14、白鹿车:传说仙人乘坐的用白鹿挽的车子。
  • 15、白鹿原:古地名。即霸上。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
  • 16、白鹿纸:古代书画用纸。
  • 17、白鹿洞:洞名。在江西省星子县北庐山五老峰下。唐贞元中李渤与兄涉隐居读书于此﹐畜一白鹿﹐因名。
  • 18、画鹿车: 1.见"画鹿轓"。
  • 19、麋鹿游: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霑衣也。”后因以“麋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暗示国家沦亡。
  • 20、麋鹿志: 隐逸之志。谓立志隐居山林,与麋鹿为伍。
  • 21、麋鹿姿: 山野人的模样。
  • 22、麋鹿性: 比喻草野优游之性。
  • 23、挽鹿车:后因以'挽鹿车'为夫妻共守清苦生活的典故。
  • 24、小鹿儿: 比喻强烈跳动的心脏。
  • 25、黇鹿属: 黇鹿属(学名:Dama)是鹿科 鹿亚科的一属,有2种,分布于中亚和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
  • 26、鸿案鹿车:鸿案指东汉梁鸿妻孟光举案齐眉的故事。比喻夫妻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体贴,同甘共苦。
  • 27、白鹿皮币:即白鹿币。
  • 28、渴鹿奔泉:如同鹿口渴思饮,飞快奔赴甘泉一般。
  • 29、三鹿为奔:宋刘攽戏谑王安石之语。
  • 30、三鹿为犇:宋刘攽戏谑王安石之语
  • 31、蠢如鹿豕:鹿和猪。比喻山野无知之物。 比喻愚蠢的人。 比喻好群聚的人们。
  • 32、覆鹿寻蕉:《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后以'覆鹿寻蕉'比喻恍忽迷离﹐糊里糊涂或得失无常﹐一再失利。
  • 33、覆鹿遗蕉:《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后以'覆鹿遗蕉'比喻恍忽迷离﹐糊里糊涂或得失无常﹐一再失利。
  • 34、重赴鹿鸣:清制,举人于乡试考中后满六十周年,重逢原科 同一干支之年开考,经奏准,与新科举人同赴鹿鸣筵宴,称为'重赴鹿鸣'。
  • 35、共挽鹿车:挽:拉;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旧时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出自《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鲍宣妻传》:“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 36、糜鹿姑苏:糜:鹿的一种。糜鹿游姑苏台。比喻亡国。
  • 37、即鹿无虞:进山打鹿,没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帮助,那是白费气力;后比喻做事如条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必定劳而无功
  • 38、蕉鹿之梦: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
  • 39、复鹿寻蕉: 乌轮兔驾迅长空,复鹿寻蕉恍梦中。 明·陈汝元《金莲记·慈训》 复鹿寻蕉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一个典故出自《列子·周穆王》。
  • 40、复鹿遗蕉:《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后以'复鹿遗蕉'比喻恍忽迷离﹐糊里糊涂或得失无常﹐一再失利。
  • 41、三鹿郡公:三'鹿'合为一'麤'字,用为对粗疏之人的讥称。
  • 42、猎白鹿马: 古代良马名。
  • 43、重宴鹿鸣:重赴鹿鸣宴。清代科举制度中对考中举人满六十周年者的庆贺仪式。
  • 44、重预鹿鸣:清制,举人于乡试考中后满六十周年,重逢原科 同一干支之年 开考,经奏准,与新科举人同赴鹿鸣筵宴,称为'重预鹿鸣'。
  • 45、铤鹿走险: 铤鹿走险dìng lù zǒu xiǎn (1) 指没有办法,只得冒险 英 risk danger in desperation;desperate;make a reckless move;rush headlong into danger
  • 46、马鹿异形:用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
  • 47、马鹿易形: 变易马鹿的形象。语本《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后以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 48、麋鹿闲人: 喻自由闲散不求仕进的人。
  • 49、挺鹿走险:挺而走险。谓事急之时,被迫冒险行事。
  • 50、心头鹿撞: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
  • 51、以鹿为马: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故意颠倒黑白。
  • 52、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zhǐlù-wéimǎ (1)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英 call a stag a horse—deliberately misrepresent
  • 53、指鹿作马: 见“指鹿为马 ”。
  • 54、逐鹿中原:比喻争夺天下。
  • 55、木石鹿豕:形容无知无识。
  • 56、小鹿乱撞: 多用于形容男女之间怦然心动的感觉。
  • 57、呦呦鹿鸣:指鹿鸣声
  • 58、雅鹿雅鹿: 奶粉门事件,是我们心烙痛痕,到了2009年出现了好多诸如用三聚氰胺来形容不妥当的金融市场等。
  • 59、谁死鹿手: 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
  • 60、逐鹿天下: 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 61、獐鹿为友:古代的隐士们隐于山林之中,喜欢跟那些看起来很可爱的动物为伴如鹿,以标榜自己多么的清高。
  • 62、巨鹿之战: 词语解释⒈  秦末农民起义军击败秦军主力的战役。公元前207年秦将章邯率军攻赵,包围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起义军前往救援。项羽杀掉畏战的宋义,挥师渡漳水,破釜沉舟,于巨鹿大败秦军主力,解除巨鹿之围,并迫使章邯投降。
  • 63、失鹿共逐:失鹿共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失掉帝位,天下大乱。
  • 64、指鹿道马:象棋残局杀法的意思。
  • 65、八旗鹿肉:一道美食,制作材料有鹿肉、菜心等。
  • 66、小鹿触心头:形容因为害怕而心脏急剧地跳动。
  • 67、使鹿鄂伦春:旧时东北鄂伦春族部落名。从事渔猎,以驯鹿为运载工具,因称之为"使鹿鄂伦春"。
  • 68、白鹿洞书院: 原址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唐代李渤在此隐居读书,曾畜养一白鹿,人称“白鹿先生”,后任江州刺史时在旧居建台榭,遂以白鹿名洞。南唐时朝廷在此建庐山国学,宋初改名为白鹿洞书院,为当时四大书院之一。朱熹、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元代时毁于兵火,明代重建。清末改为江西林业学堂。建国后逐步修整为白鹿洞书院文管所。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9、小鹿儿心头撞: 喻惊恐。

鹿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白鹿: 白鹿báilù (1) 白色的鹿。传说仙人,隐士多骑白鹿 例 且放白鹿青崖间。——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英 white deer
  • 2、踣鹿: 1.《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后以"踣鹿"比喻得到旁人帮助。 2.指援助他人。
  • 3、触鹿: 1.典出《晋书.孝友传.许孜》:"俄而二亲没,柴毁骨立,杖而能起,建墓于县之东山,躬自负土……镇宿墓所,列植松柏亘五六里。时有鹿犯其松栽,孜悲叹曰:'鹿独不念我乎!'明日,忽见鹿为猛兽所杀,置于所犯栽下。"后因以"触鹿"谓孝感所至,墓地无奔走撞犯之鹿患的典故。
  • 4、独鹿: 1.剑名。一说即鸱夷。革囊。 2.旋风。 3.地名。即涿鹿。在河北省涿鹿县西,为古代东北夷所居之地。
  • 5、樊鹿:樊篱中的鹿。比喻失去自由者。
  • 6、覆鹿: 1.见"覆鹿寻蕉"。
  • 7、鸹鹿:亦作'鸹捋'。鸧鸹的别名。
  • 8、骇鹿: 1.受惊的鹿。 2.犹逐鹿。
  • 9、衡鹿: 1.亦作"衡麓"。 2.官名。守护山林之官。《左传.昭公二十年》:"山林之木,衡鹿守之。"孔颖达疏:"《周礼》司徒之属,有林衡之官,掌巡林麓之禁……此置衡鹿之官,守山林之木,是其宜也。"一说为古代的宰相。
  • 10、胡鹿: 藏矢的器具。
  • 11、隍鹿:《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之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后因以"隍鹿"喻梦幻虚无。
  • 12、掎鹿: 1.拉着鹿。 2.犹逐鹿。喻群雄争夺天下。
  • 13、鸡鹿: 1.见"鸡鹿塞"。
  • 14、麂鹿:即麂。
  • 15、麚鹿:雄鹿。
  • 16、蕉鹿:《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蕉,通'樵'。后以'蕉鹿'指梦幻。
  • 17、巨鹿:地名。秦置,战国时赵邑。项羽曾大破秦兵于此。地当今河北省平乡县。
  • 18、钜鹿:1.古湖泽名。在今河北省巨鹿县北。又称广阿泽。 2.郡名。3.秦代县名。
  • 19、历鹿: 象声词。
  • 20、猎鹿: 喻夺取天下。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 21、麟鹿:大鹿。
  • 22、麃鹿:即狍。
  • 23、大鹿: 1.广大的山林。 2.谓领录天子之事。
  • 24、得鹿:指虚幻的人世富贵;比喻取得天下。
  • 25、铤鹿:快速奔逃的鹿。亦比喻处于穷途末路铤而走险的人。
  • 26、分鹿:《列子.周穆王》谓:郑人有薪于野者,毙奔鹿而藏诸隍中,覆以蕉叶。俄而忘其藏处,遂以为梦。而沿途诵其事。傍人有闻者,因其言而取之。薪者是夜真梦藏鹿之处及得鹿之人。次日晨按所梦往索,及涉讼。士师遂中分其鹿予此二人。后因以'分鹿'喻将真作梦,将梦作真,错乱颠倒。犹逐鹿。谓国家政权瓦解之时,群雄乘机起而争夺天下。
  • 27、家鹿: 鼠的别名。
  • 28、角鹿: 1.生角的鹿。多指雄鹿。
  • 29、金鹿:代指夭折的爱儿。
  • 30、馬鹿: 1.马和鹿。 2.鹿的一种。体长,肩高,耳大,有如小马,故称马鹿。雄的有角,最多生八叉。毛色夏季赤褐色,冬季灰褐色,臀部灰白色。我国多产于东北﹑内蒙﹑西藏等地。毛皮可做褥垫或制革,肉供食用,鹿茸入药。 3.梵语Mahallaka的日语译音。无知,愚蠢。日语亦用以骂人﹐谓笨蛋;混蛋。
  • 31、梦鹿: 《列子•周穆王》载郑人获鹿,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事。后人用此典多表示世事如同梦幻。
  • 32、麋鹿: 麋鹿mílù (1) 亦称“四不像”。中国著名的特产动物,但野生的早已灭绝,现存者都是北京南苑皇家猎苑的孑遗,特征是尾特别长,眉杈特别发达,形成主杈模样 例 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例 取其麇鹿。——《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英 mi-lu
  • 33、鸣鹿:语出《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毛传:'鹿得蓱,呦呦然鸣而相呼,恳诚发乎中。以兴嘉乐宾客,当有恳诚相招呼以成礼也。'后因以'鸣鹿'喻礼贤求友。地名。在今河南省鹿邑县西。
  • 34、麑鹿:幼鹿。古代卿大夫用以为贽。
  • 35、扑鹿: 1.亦作"扑漉"。 2.象声词。形容拍翅声。
  • 36、骑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常骑鹿或乘白鹿所驾之车。见晋葛洪《神仙传.卫叔卿》﹑《鲁女生》。后因以"骑鹿"指仙人行空之术。
  • 37、秦鹿: 1.指秦国的帝位。鹿﹐喻帝位。
  • 38、禽鹿:犹禽兽。鸟兽。
  • 39、囷鹿:粮仓。
  • 40、群鹿:喻群雄或众诸侯。
  • 41、沙鹿: 1.亦作"沙麓"。 2.古山名。一说古地名。故址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春秋.僖公十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杜预注:"沙鹿,山名。平阳元城县东有土山。"《公羊传.僖公十四年》:"沙鹿崩。沙鹿者何?河上之邑也。"据《后汉书.元后传》载,春秋晋国有史官以为沙麓崩陷乃"阴为阳雄﹐土火相乘"之象﹐断言六百四十五年后宜有圣女兴。因以"沙鹿"作为颂扬皇太后﹑皇后之词。
  • 42、哨鹿:打猎时吹哨效鹿声引鹿。又因围场为哨鹿之所,后亦称围场为哨鹿。
  • 43、失鹿:失去天下。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裴骃集解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也。"
  • 44、使鹿: 见“使鹿鄂伦春 ”。
  • 45、朱鹿:古代车舆上的红色鹿形装饰。
  • 46、蜀鹿:即涿鹿。相传黄帝诛蚩尤于此。
  • 47、双鹿: 1.见"双陆"。
  • 48、讼鹿:《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后以"讼鹿"为计较名利得失之典。
  • 49、天鹿:传说中灵兽名。一名天禄。
  • 50、黇鹿:鹿的一种,全身毛黄褐色或带赤褐色,有白色斑纹,角的上部扁平或呈掌状,尾略长,性温顺。
  • 51、铁鹿: 1.船上收放篷帆的铁辘轳。
  • 52、驼鹿: 驼鹿tuólù (1) 属于鹿科的一种大型反刍动物,栖居加拿大和北部美国的森林地区,与欧洲驼鹿近缘,但较大,突起的肩部约高七英尺,体重常超过一千磅,形状丑陋,四肢长,尾短,头大,上唇厚而下垂,角呈宽掌形,有很多小尖 英 moose
  • 53、挽鹿: 见“挽鹿车 ”。
  • 54、亡鹿:《汉书.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因以"亡鹿"比喻失去政权。
  • 55、文鹿: 1.即梅花鹿。
  • 56、卧鹿:宋时的一种饼食﹐用作吉庆礼品。以形作卧鹿状﹐'鹿'与'禄'谐声﹐故名。
  • 57、五鹿: 春秋时地名。 指西汉·五鹿充宗。 复姓。
  • 58、玄鹿: 传说中的黑鹿,古人以为食其肉可长寿。
  • 59、驯鹿: 1.驯养的鹿。 2.鹿的一种。一般肩高一米馀,雌雄都有长角,蹄宽大,尾极短,善游泳,性较温和。人类驯养已有千馀年历史。俗亦称"四不像"。
  • 60、野鹿:野生的鹿。喻不慕荣华﹑超然物外的神态。
  • 61、银鹿:唐颜真卿的家僮名。后用以代称仆人。
  • 62、麀鹿:牝鹿。不是指某一种鹿,而是对于成年雌鹿的俗称。
  • 63、由鹿:用以诱捕其他野鹿的鹿。
  • 64、栈鹿: 在圈内加料精养的鹿。
  • 65、争鹿:《汉书.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宴曰:"以鹿喻帝位。"后以"争鹿"喻争夺政权。
  • 66、指鹿: 见“指鹿为马 ”。
  • 67、逐鹿: 逐鹿zhúlù (1) 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例 中原还逐鹿,投笔事戎轩。——魏征《述怀》 英 chase the deer;fight for the throne;bid for state power
  • 68、撞鹿:形容激动时心头乱跳。
  • 69、涿鹿: 1.古代一种刑罚。墨刑于额。 2.地名。故城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南。《庄子.盗跖》:"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成玄英疏:"涿鹿﹐地名﹐今幽州涿鹿郡是也。"清唐孙华《夏日园居杂咏》之九:"战垒荒凉余涿鹿﹐边关容易卖卢龙。"一说﹐山名。
  • 70、紫鹿: 1.古骏马名。 2.古杂技名。
  • 71、马鹿:也叫赤鹿。哺乳动物。鹿的一种。体长,肩高,耳大,有如小马,故称马鹿。
  • 72、缕鹿:古冠名。
  • 73、牝鹿:牝鹿不是指某一种鹿,而是对于成年雌鹿的俗称。
  • 74、羣鹿: 词语解释⒈  喻群雄或众诸侯。
  • 75、白唇鹿: 鹿的一种,两腮和嘴边的毛纯白色,生活在高寒地区,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
  • 76、隍下鹿:《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之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后因以"隍下鹿"喻梦幻虚无。
  • 77、长颈鹿: 哺乳纲,偶蹄目,长颈鹿科。陆上最高的动物,高达6~8米。颈很长,故名。仰头伸舌能采食高处树叶。头上有一对外包皮肤和茸毛的小角。眼位于头顶,视野广阔。产于非洲,喜集群,善奔跑。
  • 78、梅花鹿: 鹿的一种。夏季毛栗红色,背部有白斑,状似梅花;冬季毛呈棕黄色,白斑不明显。雄鹿初生之角称鹿茸,可入药。
  • 79、骑白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常骑白鹿或乘白鹿所驾之车。见晋葛洪《神仙传.卫叔卿》﹑《鲁女生》。后因以"骑白鹿"指仙人行空之术。
  • 80、食苹鹿:比喻秉志高洁不慕爵禄的人。
  • 81、食药鹿:兽名。
  • 82、逐亡鹿:喻争夺统治权。
  • 83、标枝野鹿:标枝,树梢之枝,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无为;野鹿,比喻在下之民放而自得。后指太古时代。
  • 84、苍狼白鹿:明代的译者误解的蒙古人远古的图腾观念。
  • 85、覆蕉寻鹿:《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后以'覆蕉寻鹿'比喻恍忽迷离﹐糊里糊涂或得失无常﹐一再失利。
  • 86、蕉叶覆鹿:比喻得失荣辱如梦幻。
  • 87、复蕉寻鹿:《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后以'复蕉寻鹿'比喻恍忽迷离﹐糊里糊涂或得失无常﹐一再失利。
  • 88、裴宽瘗鹿:裴宽瘗鹿指为官清廉。
  • 89、秦失其鹿:比喻失去帝位。
  • 90、权移马鹿: 语本秦·赵高指鹿为马事。谓恃权专横跋扈,任意颠倒是非。
  • 91、群雄逐鹿:形容各派势力争夺最高统治地位。
  • 92、心头撞鹿: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
  • 93、獐麇马鹿: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
  • 94、獐麕马鹿:方言。比喻举止仓皇。
  • 95、麞麕马鹿:方言。比喻举止仓皇。
  • 96、中原逐鹿: 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 97、凿空指鹿:指鹿为马 zhǐlù-wéimǎ[call a stag a horse—deliberately misrepresent]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 98、斩蛇逐鹿:  比喻消灭敌人,争夺天下。 参见:斩蛇 、“逐鹿 、
  • 99、九色神鹿:寻仙世界里的第一个世界BOSS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鹿组词,鹿的组词,鹿字怎么组词,鹿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鹿字组词的组词,其中鹿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55个,鹿字在中间的组词有69个,鹿字在结尾的组词有99个。
  • 拼音
  • 注音ㄌㄨˋ
  • 笔划11
  • 繁体鹿
  • 五笔YNJX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鹿的头角四足之形。本义:鹿科动物的总称。种类很多,通常雄鹿有角)(2) 同本义鹿,山兽也。——《说文》即鹿无虞。——《易·屯》呦呦鹿鸣。——《诗·小雅·鹿鸣》鹿中容八算。——《仪礼·乡射礼记》(3) 又如:鹿中(刻成鹿形的木器);鹿伏鹤行(形容小心警惕的样子)(4) 比喻政权,爵位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史记·淮阴侯列传》(5) 又如:鹿台(古台名。故址在今河南汤阴朝歌镇南,相传为殷纣王所造。武王伐纣,纣兵败,登台自焚而死)(6) 方形粮仓市无赤米,而囷鹿空虚。——《国语·吴语》(7) 通“麓”。山脚秋八月辛卯,沙鹿崩。——《谷梁传·僖公十四年》(8) 通“簏”。竹箱而囷鹿空虚。——《国语·吴语》(9) 姓形容词粗,陋 。如:鹿布(粗布);鹿车(用人力推拉的窄小车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