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yì hé tuán |
義和團的意思
词语解释:
清末我国北方人民自发组织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团体。原名“义和拳”,开始活动于山东,不久扩展到北方各省。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我国时,义和团奋起抗击,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后在八国联军和清政府联合进攻下失败。参见“义和拳 ”。
国语词典:
清末光绪年间的秘密会党。创于嘉庆时,蔓衍山东,为白莲教之一支,传习拳棒,附托神鬼,诈言可以刀枪不入。清季外侮日深,义和团则乘民间郁愤,倡言扶清灭洋,乃为朝廷守旧派所鼓励、袒护,欲借以驱除外人,于是焚杀劫掠,横行京、津间,导致英、俄、法、德、义、日、美、奥等八国联军陷京师,孝钦后及德宗避走西安,后签订辛丑条约而讲和。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义和团
字义分解
- 拼音yì
- 注音ㄧˋ
- 笔划13
- 繁体义
- 五笔UGTT
-
1.合宜的事情。《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淮南子•齊俗》:“為義者,布施而德。”
2.正道、正理。《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
3.死節、殉難。《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宋史•卷四五○•忠義傳五•尹穀傳》:“尹務實,男子也,先我就義矣。”
4.法則。《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無偏無頗,遵王之義。”
5.意思:“意義”、“字義”。漢•孔安國《尚書序》:“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
6.功用。《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
7.姓。如漢代有義縱。
8.合於正義的:“義民”、“義婦”、“義舉”。《書經•康誥》:“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
9.用來周濟公眾的:“義莊”、“義塾”、“義舍”。《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
10.假的,有其名而非真﹑非親的:“義父”﹑“義子”﹑“義肢”﹑“義齒”。
- 拼音hé,hè,huó,huò,hú
- 注音ㄏㄜˊ,ㄏㄜˋ,ㄏㄨㄛˊ,ㄏㄨㄛˋ,ㄏㄨˊ
- 笔划8
- 繁体和
- 五笔TKG
hé
1. 相安,谐调: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
2. 平静: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
3. 平息争端:讲和。和约。和议。和亲。
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和是四。
5. 连带: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
6. 连词,跟,同:我和老师打球。
7. 介词,向,对:我和老师请教。
8. 指日本国: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
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和棋。和局。
10. 姓。
hè1. 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
2.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和诗。
huó1.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和面。和泥。
huò1.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
2.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洗了三和水。
hú1.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