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役
拼音: | tú yì |
注音: | ㄊㄨˊ 一ˋ |
徒役的意思
词语解释:
服劳役的人。
门徒;弟子。
门徒;弟子。
引证解释:
⒈ 服劳役的人。
引《墨子·尚贤中》:“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周书·窦炽传》:“炽辞以天下未定,干戈未偃,不宜輒发徒役。”
唐张九龄《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徒役如雷奔,珍怪亦云蓄。”
章炳麟《国故论衡·辨诗》:“又《成相》《雅辞》者,徒役送杵,其句度长短不齐,亦悉入録。”
⒉ 门徒;弟子。
引《韩非子·显学》:“藏书策、习谈论、聚徒役、服文学而议説。”
汉王充《论衡·问孔》:“如徒役之中多无妻, 公冶长尤贤,故独妻之,则其称之,宜列其行,不宜言其在縲絏也。”
网络解释:
徒役
字义分解
- 拼音tú
- 注音ㄊㄨˊ
- 笔划10
- 繁体徒
- 五笔TFHY
- 五行火
(1)(形)空的;没有凭借的:~劳。
(2)(副)表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仅仅:~留。
(3)(副)徒然:~自惊扰。
(4)(名)徒弟;学生。
(5) 姓。
(6)(名)信仰某种宗教的人:教~。
(7)(名)同一派系的人(含贬义):暴~。
(8)(名)人(含贬义):好色之~。
(9)(名)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