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pǔ xué |
注音: | ㄆㄨˇ ㄒㄩㄝˊ |
朴学的意思
词语解释:
朴学
(1) 古代质朴之学,后泛指儒学经学
引证解释:
⒈ 本指上古朴质之学。后泛指儒家经学。
引《汉书·儒林传·欧阳生》:“宽有俊材,初见武帝,语经学。上曰:‘吾始以《尚书》为朴学,弗好,及闻宽説,可观。’”
唐杜牧《崔璪除刑部尚书等制》:“上知自得,不器难名,既擅高文,兼通朴学,掌言纶阁,典贡春闈。”
明方孝孺《家兄寄中秋会饮诗因分韵述怀以答》:“我愚更懒惰,朴学愧前修。”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孔子以后董仲舒以前的儒学是汉人称为朴学的原始儒学。”
⒉ 指清代学者继承汉儒学风而治经的考据训诂之学。参阅胡适《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
引清梅曾亮《<十经斋文集>序》:“人以先生邃於经而工於文,异乎朴学之士。”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四:“乾嘉鉅卿魁士,相率为形声训詁之学,几乎人肆篆籀,家耽《苍》《雅》矣。諏经榷史而外,或考尊彝,或访碑碣,又渐而搜及古专,谓可以印证朴学也。”
姚锡钧《论诗绝句》:“放言高论陈同甫,朴学奇才纪晓嵐。”
⒊ 本指古代质朴之学,后泛指儒家经学(主要为汉学中的古文经学派)。
引宋苏轼《议学校贡举状》:“今议者所欲变改,不过数端……或欲举唐室故事,兼採誉望而罢封弥,或欲罢经生朴学,不用贴墨而考大义。”
宋陆游《纵笔》诗之二:“高谈对邻父,村学付痴儿。”
⒋ 特指考据训诂之学。参见“朴学”。
例如:乾嘉学派所治的朴学。
国语词典:
朴实之学。
网络解释:
朴学 (词语解释)
- 1、三曰气度,朴学学风源自学人气度,该气度以学者有否“学术史”意识乃至“学派”建设意向为标识。
- 2、吴文俊的研究,解决了拓朴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 3、数学并不只限于算术上的加减乘除,外形的数学变化是几何学、三角学、拓朴学、解析几何学上都会用到的一此重要概念。
- 4、乾隆以来多朴学,知人论世之文,易触时忌,一概不敢从事,移其心力,毕注于经学,毕注于名物训诂之考订,所成就亦超出前儒之上。
- 5、山西学风淳朴,应该比较适合有“朴学”之称的清代主流学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 6、俞樾向以朴学家驰名,而公羊学思想可以说是他治经治学的指导思想。
字义分解
- 拼音pǔ,pò,pō,piáo
- 注音ㄆㄨˇ,ㄆㄛˋ,ㄆㄛ,ㄆㄧㄠˊ
- 笔划6
- 繁体樸
- 五笔SHY
- 五行木
pǔ
1. 没有细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饰:朴素。朴实。朴厚。朴质。
pò1. 落叶乔木,叶椭圆形,上部边缘有锯齿,花细小,色淡黄,果实球形,黑色,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器具。
pō1. 〔朴刀〕古代的一种武器,窄长有短把的刀,双手使用。
piáo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