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堂法帖
拼音: | sān xī táng fǎ tiè |
注音: | ㄙㄢ ㄒ一 ㄊㄤˊ ㄈㄚˇ ㄊ一ㄝˋ |
三希堂法帖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三希堂法帖》是2009年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翰文。
国语词典:
清乾隆十二年命梁诗正等编次内府所藏魏、晋至明代书法,聚集众工,模勒上石,其中包括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三种王氏墨迹,故称为「三希堂法帖」。三十二册,是法帖中的巨制。
网络解释:
三希堂法帖 (三希堂法帖)
字义分解
- 拼音táng
- 注音ㄊㄤˊ
- 笔划11
- 繁体堂
- 五笔IPKF
- 五行土
(1)(名)正房:~房|~屋。
(2)(名)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会~|饭~。
(3)(名)旧时官府中举行仪式、审讯案件的地方:大~|祠~。
(4)(名)堂房。
(5)(名)(量)ɑ)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一~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
- 拼音fǎ
- 注音ㄈㄚˇ
- 笔划8
- 繁体法
- 五笔IFCY
- 五行水
(1)(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强制遵守的法律、指令、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宪~。
(2)(名)方法、方式:写~。
(3)(名)标准样子;可以模仿的:取~。
(4)(名)佛教的教义;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术。
(5)姓。
(6)(动)效法:~后王。
与三希堂法帖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