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文
拼音:yáng wén
注音:一ㄤˊ ㄨㄣˊ

阳文的意思

词语解释:

阳文yángwén

(1) 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characters cut in relief

引证解释:

⒈ 器物或印章上凸起的花纹或文字。

明文彭《印章集说·辨阴阳文》:“古所谓阴阳文者,言其用不言其体。”
《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浦郎把自己小名去了一个‘郎’字,写道:‘一方阴文图书,刻“牛浦之印”
;一方阳文,刻“布衣”二字。’”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诗话下·费鹿峰诗笺》:“费密稿,下有鄪密长方阳文印章一。”

⒉ 相传为古代楚国美女。

《淮南子·修务训》:“曼颊皓齿,形夸骨佳,不待脂粉芳泽而性可説者, 西施、阳文也。”
高诱注:“西施、阳文,古之好女。”
《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閭娵、傅予之徒,杂裾垂髾,目窕心与,揄流波,杂杜若,蒙清尘,被兰泽,嬿服而御。”
李善注:“皆美女也…… 阳文,许慎曰:‘ 阳文,楚之好人也。’”

国语词典:

印章及器物上所刻笔画凸起的文字。

网络解释:

阳文

  • 表面凸起的文字或者图案。采用模印、刀刻、笔堆等方法,出现凹凸的器物、平面文字和图案等。
    • 1、他指东侧马头墙上镌“群峰簪笏”的阳文道,童家祖上教育子孙读书,清正为官。
    • 2、出租车后,从男子邻居处打听到救人的英雄是辽阳文圣房管处弘圣。 
    • 3、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傅予之徒,杂裾垂髾,目窕心与;揄流波,杂杜若,蒙清尘,被兰泽,嬿服而御。
    • 4、何若凡拿出在系统白送的银针,和家里的酒精纱布,走到了欧阳文雪的面前。
    • 5、小铜鼎上有着一些古怪的阳文,刚开始周易以为是钟鼎文,后来请教过学校的教授,教授认真的告诉他,这应该只是一些没有意义的花纹,没有任何意思。
    • 6、尽可能地避免使用过细过小的阴文和阳文字体。

    字义分解

    • 拼音yáng
    • 注音ㄧㄤ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BJG
    • 五行

    (1)(名)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之一(跟‘阴’相对):阴~二气。

    (2)(名)太阳;日光:~光|~历|~坡|朝~。

    (3)(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在衡山之南)。

    (4)(形)凸出的:~文。

    (5)(形)外露的;表面的:~沟|~奉阴违。

    (6)(形)指属于活人和人世的(迷信):~宅|~间|~寿。

    (7)(形)带正电的:~电|~极。

    (8)(名)指男性生殖器。

    (9)姓。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