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话
拼音: | píng huà |
注音: | ㄆ一ㄥˊ ㄏㄨㄚˋ |
平话的意思
词语解释:
平话
(1) 流传于我国古代民间的一种文学形式。对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风格产生很大影响,采用说唱方式,宋代达到其水平之顶峰,从韵体、散体发展为单纯散体,例如《三国志评话》
英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古代民间流行的口头文学形式,有说有唱, 宋代盛行,由韵体散体相间发展为单纯散体,如以散文为主的《三国志平话》、《五代史平话》。
引《水浒传》第一一〇回:“燕青只得和他挨在人丛里,听的上面説平话,正説《三国志》,説到关云长刮骨疗毒。”
清孔尚任《桃花扇·修札》:“昨日河南侯公子,送到茶资,约定今日午后来听平话。”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二篇:“然在市井间,则别有艺文兴起。即以俚语著书,叙述故事,谓之‘平话’,即今所谓‘白话小説’者是也。”
国语词典:
我国一种讲唱文学。行文的方式由韵散相间到纯散体,系将前代的轶事渲染说唱而成,在宋代最为盛行。如《三国志平话》、《五代史平话》。后发展成说书体的小说也称为「平话」。也作「评话」。
网络解释:
平话 (广西方言)
平话 (福建闽东方言)
平话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朴通事谚解》提到有《西游记平话》,其中概括复述“车迟国斗法”。
- 2、平话老师又起头滔滔不绝地聊三国了,让听众听得如斯痴迷。
- 3、不要把我和恶人,并作孽的,一同除掉。他们与邻舍说和平话,心里却是奸恶。
- 4、湖南绥宁县境内关峡苗族乡流行一种“平话”。
- 5、焦点在于平话是独立一区还是归属粤语。
- 6、以平话民歌为例,民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以汉族文化为主,但风格、形式则借鉴了壮族歌谣、粤剧、邕剧特点,可谓融合了汉、壮民歌精华。
字义分解
- 拼音píng
- 注音ㄆㄧㄥˊ
- 笔划5
- 繁体平
- 五笔GUHK
- 五行水
(1)(形)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坦|~板|路很~。
(2)(动)使平:~了三亩地。
(3)(动)跟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槽|~列|~局。
(4)(形)平均;公平:~分|持~之论。
(5)(形)安定:风~浪静|心~气和。
(6)(动)武力镇压;平定:~叛|~乱。
(7)(动)抑止(怒气):你~~气。
(8)(形)经常的;普通的:~时|~淡。
(9)(名)平声:~仄|~上去入。(Pínɡ)姓。
与平话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