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颈
拼音:yǐn jǐng
注音:一ㄣˇ ㄐ一ㄥˇ

引颈的意思

词语解释:

伸长颈项。
指被杀。
思慕貌;期待貌。

引证解释:

⒈ 伸长颈项。

唐杜甫《舟前小鹅儿》诗:“引颈嗔船过,无行乱眼多。”
许地山《七宝池上底乡思》:“还歇在那里,引颈下望。”

⒉ 指被杀。

汉蔡邕《刘镇南碑》:“永汉元年十一月到官,清风先駈,莫不震肃,奸轨改节,不仁引颈。”
清杜濬《樵青歌》:“当时同学十数人,两人引颈先朝露。”

⒊ 思慕貌;期待貌。

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朝廷之士,引颈东望,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
《宋史·朱台符传》:“今祥禫将终,中外引颈观听德音。”

国语词典:

伸长脖子。

网络解释:

引颈

  • 引颈,汉语词汇。
  • 拼音:yǐn jǐng
  • 释义:1、指伸长颈项。2、指被杀。3、思慕貌;期待貌。
  • 出处唐 杜甫 《舟前小鹅儿》诗。
  • 引颈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监犯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只有引颈受戮了。
    • 2、日军占领了东三省,难道我们就该引颈受戮不成?
    • 3、天下如果有一个人能如他般轻易猜透我的心,那么我死一万次都够了,但是如果是他,只要一句话,我引颈就戮。
    • 4、日本帝国主义想让我们沦为亡国奴,难道我们就该引颈受戮不成?
    • 5、引颈受戮:监犯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只有引颈受戮了。
    • 6、留在长安,他只能在引颈受戮的囚徒、碌碌无为的藩王、雄才大略的皇帝之间抉择。

    字义分解

    • 拼音yǐn
    • 注音ㄧㄣ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XHH
    • 五行

    1.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

    2.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

    3.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

    4.退却:~退。~避。

    5.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6.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

    • 拼音jǐng,gěng
    • 注音ㄐㄧㄥˇ,ㄍㄥˇ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CADM
    • 五行

    jǐng

    1. 头和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亦称“脖子”),亦指事物像颈的部分:颈项。头颈。颈联(指律诗的第三联,即第五、六两句)。长颈鹿。曲颈甑。

    gěng

    1. 〔脖颈子〕口语指脖子。亦称“脖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