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
拼音:sì shū
注音:ㄙˋ ㄕㄨ

四书的意思

词语解释:

四书sìshū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红楼梦》

引证解释:

⒈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合称。 南宋理学家朱熹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后用作学习的入门书。 元皇庆二年定考试课目,必须在“四书”内出题,发挥题意规定以朱熹的《集注》为根据。 明清相沿不改。参见“四子书”。

元方回《古斋箴》序:“近世朱氏‘四书’,吾服膺焉。”

⒉ 指四部书。参见“四部书”。

南朝梁萧统《谢敕赉制旨大涅槃经疏启》:“四书所总,施命止於域中。”
唐陆龟蒙《奉和袭美二游诗》:“尝闻四书曰,经史子集焉。”

国语词典:

宋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合以《论语》、《孟子》,称为「四书」,并为之章句集注。

网络解释:

四书 (基本概念)

  • 四书又称四子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记录孟轲言行的《孟子》合为“四书”。 四书的作者包括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孔伋、孟子、程子、朱熹等,其编撰时间间隔达一千八百年。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在中华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精华。但《四书》中也存在着先人思想的局限性。
  • 四书 (词语解释)

  • 四书,指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经典。
    • 1、然后捧着钦命四书题供奉在至公堂中,传鼓通知。
    • 2、瞧,瞧,你又取笑我不是,实话和你说,我不懂四书五经,可也晓得世道人情,你绕着弯骂我,以为我不晓得么。
    • 3、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待得脑智开化,方可学习四书五经是也,所谓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
    • 4、品唐诗宋词,弹元曲小令,传承千载文明新辉煌;读四书五经,诵百年经典,传递国学修身风尚;庆和谐盛世,歌家园和谐,弘扬浩然正气壮国威!
    • 5、宋代兴化官学“雄冠一时”,私人办学成风,书院林立,形成“三家四书堂”的景象。
    • 6、近来,某些专家学者呼吁青少年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不绝于耳,这大概是他们觉得“世道浇漓,人心不古”,于是病笃乱投医,转而向孔老夫子讨救兵了。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ㄙ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LHNG
    • 五行

    (1)数目;三加一后所得。(名)

    (2)数目:~个|~位。

    (3)姓。

    (4)我国民族音乐上的一级。

    • 拼音shū
    • 注音ㄕㄨ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NNHY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