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疏
拼音:yì shū
注音:一ˋ ㄕㄨ

义疏的意思

词语解释:

疏解经义的书。其名源于六朝佛家解释佛典。后泛指补充和解释旧注的疏证。

引证解释:

⒈ 疏解经义的书。其名源于六朝佛家解释佛典。后泛指补充和解释旧注的疏证。如南朝梁皇侃的《论语义疏》、 清郝懿行的《尔雅义疏》等。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俗间儒士,不涉羣书,经纬之外,义疏而已。”
清孙诒让《刘恭甫墓表》:“羣经义疏之学,莫盛於六朝,皇、熊、沉、刘之伦,著録繁伙。”

国语词典:

本指解释佛教经典。后泛指阐释经义的书。如周易义疏十九卷。

网络解释:

义疏

  • 义疏,古书的注释体制之一。起源于南北朝,内容为疏通原书和旧注的文意,阐述原书的思想,或广罗材料,对旧注进行考核,补充辨证,如南朝梁皇侃的《论语义疏》。
    • 1、实际上,我们似乎更希望那些真正富有的人能仗义疏财。
    • 2、这次我能摆脱困境,全靠张先生仗义疏财,鼎力帮助。
    • 3、一、先秦至两汉形成的经文;二、汉魏六朝形成的古注;三、唐陆德明的音义;四、唐宋人的义疏
    • 4、他评论戴氏之学“体大思精,《原善》、《孟子字义疏证》两书,语极简而义极丰,殆于一字一金”,“谓东原即此二书,自足千古。
    • 5、那宋江乃是郓城县一小吏,为人急公义,仗义疏财,在郓城县小有名声。
    • 6、他仗义疏财,受人敬重。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YQI
    • 五行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7.  姓。

    • 拼音shū
    • 注音ㄕㄨ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NHYQ
    • 五行

    (1)(动)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

    (2)(形)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林|~星。

    (3)(形)关系远;不亲近;不熟悉:~远|生~。

    (4)(动)疏忽:~于防范。

    (5)(形)空虚:志大才~。

    (6)(动)分散;使从密变稀:~散。

    (7)姓。

    (8)(名)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

    (9)(名)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