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凿
拼音:shū záo
注音:ㄕㄨ ㄗㄠˊ

疏凿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踈凿”。开凿。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踈凿”。开凿。

唐皇甫冉《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任疏凿兮与汲引,若有意兮山中人。”
唐胡曾《咏史诗·故宜城》:“武安南伐勒秦兵,踈凿功将夏禹并。”
宋范成大《初入巫峡》诗:“伟哉神禹跡,疏凿此山川。”
清吴伟业《滇池铙吹》诗:“莫向昆明道疏凿,道人知已劫灰销。”

网络解释:

疏凿

  • 疏凿是汉语词汇,出自皇甫冉 《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它的意思是 开凿。
  • 字义分解

    • 拼音shū
    • 注音ㄕㄨ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NHYQ
    • 五行

    (1)(动)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

    (2)(形)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林|~星。

    (3)(形)关系远;不亲近;不熟悉:~远|生~。

    (4)(动)疏忽:~于防范。

    (5)(形)空虚:志大才~。

    (6)(动)分散;使从密变稀:~散。

    (7)姓。

    (8)(名)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

    (9)(名)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

    • 拼音záo
    • 注音ㄗㄠ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OGUB
    • 五行

    (1)(名)(~子)挖槽或打孔用的工具。

    (2)(动)打孔挖掘:~井。

    (3)(形)〈书〉明确;真实:确~。

    (4)(动)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