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帛
拼音: | zhú bó |
注音: | ㄓㄨˊ ㄅㄛˊ |
竹帛的意思
词语解释:
竹简和白绢。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
引申指书籍、史乘。
引证解释:
⒈ 竹简和白绢。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
引《墨子·天志中》:“又书其事於竹帛,鏤之金石,琢之槃盂,传遗后世子孙。”
⒉ 引申指书籍、史乘。
引《史记·孝文本纪》:“然后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名著於景钟,名称垂於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
唐韩愈《送文畅师北游》诗:“相公镇幽都,竹帛烂勋伐。”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似先生这等抱负,何不求取功名,立身於廊庙,垂名於竹帛。”
梁启超《读孟子界说》:“故《春秋》有大义,有微言,皆口授弟子,俟数传乃著竹帛。”
国语词典:
简册与缣素,古代用以记载文字,引申为史籍典策。
词语翻译
英语
法语
网络解释:
竹帛
- 1、真正使曹植名垂竹帛、流芳后世的,是他的诗文辞赋。
- 2、裴长宽为高澄如此厚遇,乃能冒死归我,虽古之竹帛所载,何以加之。
- 3、“黄帝时,仓颉比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著于竹帛谓之书。
- 4、但愿明公威加四海,禹得效尺寸功劳,垂名竹帛,便足称快了。
- 5、出上古,固未必然,然亦必周秦间人,传达旧闻,著之竹帛。
- 6、自非尽节竭诚,将何以垂名竹帛?仇池接近边境,兵革屡兴,既劳士卒,亦动民庶,皆由镇将不明,绥禁不理之所致也。
字义分解
- 拼音zhú
- 注音ㄓㄨˊ
- 笔划6
- 繁体竹
- 五笔TTGH
- 五行木
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