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ì mín |
注音: | ㄕˋ ㄇ一ㄣˊ |
士民的意思
词语解释:
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并称。犹言士庶。
泛指人民﹑百姓。
犹言军民。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读书人。
引《穀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范宁注:“学习道艺者。”
《孝经·孝治》:“治国者,不敢侮於鰥寡,而况於士民乎!”
唐玄宗注:“鰥寡,国之微者,君尚不敢轻侮,况知礼义之士乎!”
战国宋玉《对楚王问》:“楚襄王问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韩非子·五蠹》:“士民纵恣於内,言谈者为势於外,外内称恶以待强敌,不亦殆乎!”
《清史稿·食货志一》:“旋令士民垦地二十顷,试其文理优者,以县丞用;百顷以知县用。”
⒉ 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并称。犹言士庶。
引《荀子·尧问》:“繒丘之封人见楚相孙叔敖曰:‘吾闻之也: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今相国有此三者而不得罪楚之士民,何也?’”
《荀子·致士》:“川渊者,龙鱼之居也;山林者,鸟兽之居也;国家者,士民之居也。”
⒊ 泛指人民、百姓。
引《荀子·议兵》:“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
汉东方朔《答客难》:“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説,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
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士民殷富,繁軼五陵;宫宇宏丽,崇冠三川。”
宋叶适《宣教郎夏公墓志铭》:“既而闻其在闽,思不出位,而以事至者常立决,是非少所徇,诸司及士民亦爱之。”
清无名氏《王氏复仇记》:“於是丹阳诸生奋臂一呼,邑中士民响应数千百人。”
⒋ 犹言军民。
引《诗·大雅·瞻卬》:“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郑玄笺:“天下骚扰,邦国无有安定者,士卒与民皆劳病。”
孔颖达疏:“以‘士’‘民’连文,故云‘士卒与民’。士卒即从军者也。”
国语词典:
人民、百姓。
网络解释:
士民
- 1、“前明以来,傍滩为市,凡仕宦之莅止,商贾之出入,士民之聚散,肩摩毂击,恒络绎不绝。
- 2、杨镐回还之日,朝鲜自国王宣祖至平民百姓皆恋恋不舍,宣祖率百官泣送于弘济院,汉城士民男女重髫戴白,皆出送郊外,诸臣以诗为别。
- 3、太行红枣,有事早奏,无事退朝而今四海平靖,士民乐业,万国来朝,形势大,百姓乐居,齐颂圣德,有司尽心,皆传王化,卿有何事?可早奏,朕准你无罪。
- 4、市场,应对百货进行管理,用贱买贵卖的办法,以限制士民操纵物价。
- 5、然而,此处既称“士民簿”,也就是所谓“吏民簿”,却为何又单独统计吏口?
- 6、桓氏累世临荆州,玄复豪横,士民畏之,过于仲堪。
字义分解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3
- 繁体士
- 五笔FGHG
- 五行金
(1)(名)古代指未婚的男子。
(2)(名)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
(3)(名)士人:~农工商。
(4)(名)军人:~气。
(5)(名)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中~|下~。
(6)(名)指某些种技术人员:护~|医~。
(7)(名)对人的美称:女~|烈~。
(8)(名)姓。
与士民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