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
拼音: | lìng pì xī jìng |
注音: | ㄌ一ㄥˋ ㄆ一ˋ ㄒ一 ㄐ一ㄥˋ |
词性: | 成语 |
另辟蹊径的意思
词语解释:
辟:开辟。蹊径:路径,途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新风格或新方法。
引证解释:
⒈ 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新风格或新方法。
引叶圣陶《倪焕之》十四:“对于这样另辟蹊径的教育宗旨与方法,自己确有坚强的信念。”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乔光朴泼辣大胆,勇于实践和另辟蹊径。”
国语词典:
另外寻求其他的方法或途径。
如:「这件事如果你无法帮忙,那我们只好另辟蹊径了。」
网络解释:
另辟蹊径
- 1、你不要被困难击倒。遇到困难,不要转身放弃。想办法克服,解决,或者另辟蹊径。
- 2、他根据学生的体情况,另辟蹊径,创造出一套新的教学方法。
- 3、与其在一个问题上冥思苦想,不如暂时将它搁置一旁。一旦能另辟蹊径,说不定会豁然开朗。这比狗啃骨头一样,狗将啃不动的骨头先吐出来,是为了换个便于着力的方向,以便顺顺当当地把它吃掉。
- 4、萧规曹随固然省事,另辟蹊径却另有一番乐趣。
- 5、所以,很多彩民喜欢另辟蹊径、剑走偏锋,也是彩市的一种新思路。
- 6、但因布局设计巧妙得宜,湖山、池水、树木、建筑,得以融为一体;而于假山一座、池水一湾,更是独出心裁,另辟蹊径,两者配合,佳景层出不穷。
字义分解
- 拼音bì,pī,pì
- 注音ㄅㄧˋ,ㄆㄧˋ
- 笔划13
- 繁体闢
- 五笔NKUH
bì
1.君主:复~。
2.姓。
3.排除:~邪。
4.同“避”。
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举(征召和荐举)。
pì1.透彻:精~。透~。
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谣。~邪说。
3.法律;法:大~(古代指死刑)。
pī[辟头](pī tóu)同“劈头”。
- 拼音qī,xī
- 注音ㄑㄧ,ㄒㄧ
- 笔划17
- 繁体蹊
- 五笔KHED
- 五行木
qī
1. [蹊跷](—qiao)奇怪,可疑:这事有点儿蹊。
xī1. 小路:“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径(途径,如“独辟蹊蹊”)。
2. 践踏:“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