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色
拼音:jiàng sè
注音:ㄐ一ㄤˋ ㄙㄜˋ
词性: 形容词

酱色的意思

词语解释:

深赭色。

引证解释:

⒈ 深赭色。

《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只见外面走进一个人来,头戴浩然巾,身穿酱色绸直裰。”
张天翼《包氏父子》四:“他瞧着里面挂着的一套套西装:紫的,淡红的,酱色的,青的,绿的,枣红的,黑的。”

国语词典:

深赭色。

网络解释:

酱色

  • 酱色,指深赭色;酱类佐料的颜色。
    • 1、只散穿一件酱色江绸面貂皮袍,腰间束着黄绉绸褡包,半斜着身子懒散地偎在大迎枕上,声音显得慵懒温和,“那边杌子上坐吧。
    • 2、最受老百姓欢迎的酱色为红黄色与棕红色,可定为适度酱色
    • 3、黑品乐浓重的紫酱色外皮,由黑品乐酿制的酒散发出香料与可可的味道口感强劲,酒香细腻宜人。
    • 4、客厅里,彩电、音响、空调、影碟机和录像机一应俱全,沙发也是酱色的真羊皮沙发,茶几也很别致。
    • 5、本文介绍了酱油生产中常用酱色的快速制备方法。
    • 6、写阿骨,“有密集的青色胡茬,青春痘已经结疤,酱色的疤斑写在他坚强的颧骨上,酷似句号,清晰地表示着他少年阶段的完成与人生成熟”。

    字义分解

    • 拼音jiàng
    • 注音ㄐㄧㄤ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UQSG
    • 五行

    (1)(名)豆、麦发酵后;加上盐做成的糊状调味品:黄~|炸~。

    (2)(形)用酱油腌的(菜);用酱油煮的(肉):~萝卜|~肘子。

    (3)(动)用酱或酱油腌(菜):把萝卜~一~。

    (4)(名)像酱的糊状食品:芝麻~|花生~|果子~|辣椒~。

    • 拼音sè,shǎi
    • 注音ㄙㄜ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QCB
    • 五行

    1.颜色:红~。绿~。

    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厉内荏。

    3.情景;景象:景~。荷塘月~。

    4.种类:各~货品。花~齐全。

    5.质量:成~。足~。

    6.情欲。

    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艺双绝。

    shǎi

    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