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章
拼音:cí zhāng
注音:ㄘˊ ㄓㄤ

辞章的意思

词语解释:

辞章cí zhāng

1.  诗词文章等的总称。

poetry and prose;

2.  指文章的修辞;写作技巧。

引证解释:

⒈ 诗文的总称。

《后汉书·蔡邕传》:“﹝蔡邕﹞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晋之辞章,瞻望魏采。”
《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贺﹞七岁能辞章。”
宋叶适《栎斋藏书记》:“若夫言语之縟为辞章,千名百体,不胜浮矣, 韩欧虽挈之於古,然而益趋於文也。”
清刘大櫆《徐崑山文序》:“余性喜为辞章, 崑山亦舍是无以为好。”

⒉ 文章的写作技巧;修辞。

国语词典:

诗、词、曲文章等的总称。《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士先器识而后辞章。果然内行克敦,文辞都是末艺。」也作「词章」。

网络解释:

辞章

  • 辞章(cí zhāng)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诗词文章等的总称或者指文章的修辞;写作技巧。
    • 1、而迁客骚人乃益放浪形骸,泛滥于辞章之间。
    • 2、他博闻强记,耽爰诗赋戏曲,每于绝妙辞章,赞赏不已。 ()
    • 3、优美风格的标准是它的大量的引语,典故和落套辞章
    • 4、在辞章上能做的夫也就这些了。
    • 5、辞章是有效地表达话语信息的艺术形式。
    • 6、其课徒,以为绘画一事,仅须目视心悟,而於辞章则必磨砺以须,谆谆以教,非数十年不足成斫轮老手。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ㄘˊ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TDUH
    • 五行

    (1)(名)优美的语言:~令。

    (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

    (3)(动)告别:~行。

    (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

    (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

    • 拼音zhāng
    • 注音ㄓㄤ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UJJ
    • 五行

    (1)(名)音乐的一曲;歌曲诗文的段落。

    (2)(名)条目。

    (3)(名)条理。

    (4)(名)章程。

    (5)(名)奏章。

    (6)(名)(Zhānɡ)姓。

    (7)(名)图章:印~|盖~。

    (8)(名)佩带在身上的标志:领~|臂~|胸~|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