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志
拼音: | diǎn zhì |
注音: | ㄉ一ㄢˇ ㄓˋ |
典志的意思
词语解释:
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章和书籍。古书如《礼记》中的《王制》﹑《月令》﹑《明堂位》等篇﹐《史记》八书﹑《汉书》十志﹐及十通﹑会典﹑会要等,均属典志性质。
引证解释:
⒈ 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章和书籍。古书如《礼记》中的《王制》、《月令》、《明堂位》等篇,《史记》八书、《汉书》十志,及十通、会典、会要等,均属典志性质。
引《三国志·魏志·程昱传》:“远览典志,近观秦汉,虽官名改易,职司不同,至于崇上抑下,显分明例,其致一也。”
金一《文学观》:“一曰典志,掌故是也。”
网络解释:
典志
字义分解
- 拼音diǎn
- 注音ㄉㄧㄢˇ
- 笔划8
- 繁体典
- 五笔MAWU
(1)(名)典范性书籍。
(2)(名)标准;法则:~范。
(3)(名)典故:用~。
(4)(名)典礼:盛~。
(5)(动)旧时用土地、房屋或其他东西作抵押向人借钱:~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