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台
拼音: | gōng tái |
注音: | ㄍㄨㄥ ㄊㄞˊ |
公台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以三台象征三公﹐因借指三公之位或泛指高官。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以三台象征三公,因借指三公之位或泛指高官。
引《后汉书·胡广传》:“﹝广﹞自在公台三十餘年,歷事六帝,礼任甚优。”
唐姚合《使两浙赠罗隐》诗:“何当世祖从人望,早以公台命卓侯。”
宋王君玉《国老谈苑》卷一:“竇仪自周朝以来,负文章识度,有望於时,搢绅许以庙廊之器, 仪因以公台自许,急於大用。”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中:“雷州司户参军丁谓,顷自书生,获升科第,因缘险佞,据窃公台,贿赂苞苴,盈於私室。”
网络解释:
公台
字义分解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4
- 繁体公
- 五笔WCU
- 五行木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