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开头的词语
更多- 1、腊茶:茶的一种。腊﹐取早春之义。以其汁泛乳色﹐与溶蜡相似﹐故也称蜡茶。
- 2、腊肠: 腊肠làcháng (1) 用剁碎的肉灌在猪肠子中在烟上熏制而成 英 Chinese sausage
- 3、腊赐:汉制﹐腊日赐百官钱称"腊赐"。
- 4、腊肥: 1.指冬至到大寒时给小麦等越冬作物施的肥。
- 5、腊缚: 1.梵语lava的音译。古印度计时单位。也译作"罗婆"。
- 6、腊候: 1.犹言寒冬时节。
- 7、腊剂:腊月所制的药剂。
- 8、腊祭: 1.古时岁终祭祀。
- 9、腊克:[英lacquer]清喷漆的通称。
- 10、腊梨:瘌痢的谐音。指黄癣﹐或患黄癣者。
- 11、腊冽:腊月的严寒。
- 12、腊螺:海螺的一种
- 13、腊梅: ◎腊梅làméi 腊梅花原产中国的东南、西南、华中及台湾等地,主要生长在我国的西南、东南、华中等地区,常见于山地林中,能耐荫、耐寒、耐旱,不耐积水,蜡梅花在冬季独自绽放,是冬季观赏主要花木,较耐寒,日本、朝鲜和欧洲、美洲均有引种栽培。 腊梅是蜡梅科蜡梅属植物,常丛生,叶椭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花后叶,芳香,花被片圆形、长圆形、倒卵形、椭圆形或匙形,无毛,冬季开花,表明了永不屈服的性格。
- 14、腊麪:亦称“ 腊八麪 ”。明 时宫中于十二月初八日赐食之面。 明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一·赐百官食》:“腊月八日吃腊麪。” 清俞樾 《茶香室续钞·腊八面》:“十二月初八日,释氏以餳果诸物煮粥,名腊八粥。 明 宫中有腊八麪。”
- 15、腊醅: 1.腊月酿制的酒。
- 16、腊破: 1.谓腊尽春回。
- 17、腊田:干枯的田。专指秋天缺少雨水时所耕之田。
- 18、腊味: 指腊酒。 腊鱼、腊肉、腊鸡、腊鸭等食品的总称。
- 19、腊飨: 1.犹腊祭。
- 20、腊序: 1.谓腊冬时节。
- 21、腊雪: 1.冬至后立春前下的雪。
- 22、腊药: 1.腊冬所制药剂。多供滋补用。
- 23、腊蚁:即腊酒。蚁﹐酒面上的浮沫﹐代称酒。
- 24、腊酝: 1.腊月所酿之酒。
- 25、腊糟:冬日酿酒的酒糟。用于腌制食物。
- 26、腊酎: 1.腊月所酿之醇酒。
- 27、腊尾:农历年末。
- 28、腊日: 古时腊祭之日。农历十二月初八。 泛指农历十二月的时候。
- 29、腊花: 1.即腊梅。
- 30、腊八: 腊八,腊八儿làbā,làbār (1)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间有在这一天喝腊八粥的习俗 英 the 8th day of the 12th lunar month
- 31、腊酒:腊月酿制的酒。
- 32、腊会: 1.古代腊祭时的集会。
- 33、腊风:腊月的寒风。
- 34、腊鼓: 1.古人于腊日或腊前一日击鼓驱疫﹐因有是名。 2.泛指岁末或春来的信息。
- 35、腊人:古官名。天官之属。
- 36、腊毒:极毒。
- 37、腊鸡: 1.元明时京中称南方人的谑语。
- 38、腊面: 1.亦称"腊八面"。 2.明时宫中于十二月初八日赐食之面。
- 39、腊月: 腊月làyuè (1) 农历十二月 例 寒冬腊月 英 the 12th lunar month; the 12th month of lunar calendar
- 40、腊肉: 腊肉làròu (1) 经过盐腌晒干或浸泡腌制,再加烟熏的肉 英 bacon;cured meat
- 41、腊八醋: 旧俗,腊八日用醋泡蒜,封存多日,醋变辣,俗称“腊八醋”。
- 42、腊八豆: 腊八豆làbādòu (1) 用于制作腊八粥的各种豆类,如赤豆、绿豆、豇豆 英 Laba beans;beans in the gruel
- 43、腊八米: 腊八粥中配搭用的米,有大米、小米、江米、黄米、高粱米等。
- 44、腊八蒜: 旧俗腊月初八,大蒜去皮后泡入醋中,数日后蒜的颜色变绿,略带酸味,称“腊八蒜”。
- 45、腊八面: 见“腊面 ”。
- 46、腊鸡头: 1.见"腊鸡"。
- 47、腊八会:佛家称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举行的诵经法会。相传释迦牟尼于此日降伏六师外道﹐为佛陀的得道日。
- 48、腊八粥: 腊八粥làbāzhōu (1) 在腊月初八用米、豆、枣、栗、莲子等煮成的粥。佛教称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是日,各大寺院用果子杂拌煮粥,分食众僧,因有此称。民间亦相沿成俗 英 rice porridge with nuts and dried fruit eaten on the 8th day of the 12th lunar month
- 49、腊尽春回: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 50、腊尽春来: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回来了
腊中间的词语
更多>>- 1、花腊搽: 1.犹言昏花模糊。
- 2、唼腊虫: 虫名。
- 3、答腊鼓:古代龟兹﹑疏勒打击乐器之一﹐与羯鼓相类﹐以手指敲击。后传入中原。
- 4、挂腊鸭: 上吊自尽的讳称。
- 5、护腊草:草名。即乌拉草。产吉林﹑黑龙江一带﹐用以充垫皮靴中﹐可御寒。
- 6、摩腊婆: 印度历史上的一个地区名。
- 7、佛腊日:佛教以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佛腊日。腊是岁末之意。
- 8、希腊人:希腊人(希腊语: Έλληνες;拉丁语:Hellas)是希腊和塞浦路斯的主体民族,生活于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南端。
- 9、乌腊草: 亦作“乌腊草”。
- 10、希腊悲剧:世界戏剧史上最古老的戏剧之一。约形成于公元前 世纪初,由古代希腊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最初由一个演员讲述故事,伴以歌队演唱。后发展为三个演员登台演出。演员戴面具,穿高底靴,女角由男演员扮演。多取材于荷马史诗或神话传说。先后出现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作家。
- 11、残冬腊月: 残冬腊月cándōng-làyuè (1) 到了冬季的最后阶段,即一年将结束的农历十二月 英 the closing days of the year
- 12、冬前腊鸭: 品质好的与品质差的相互搭配。
- 13、寒冬腊月: 寒冬腊月hándōng-làyuè (1) 指农历十二月天气最冷的时候,泛指寒冷的冬季 英 severe winter
- 14、十冬腊月: 十冬腊月shídōng-làyuè (1) 指中国农历十月、十一月(冬月)、十二月 例 十冬腊月后半夜的刀子风刮得人透骨寒,我觉着脑浆子都好像冻成冰块了。——《新手表》 英 the cold months of the year
- 15、伏伏腊腊:极其顺服的样子。
- 16、厚味腊毒:越美味的食物,其毒性也越强。
- 17、白腊明经: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 18、方腊起义: 北宋末年(公元1120年)方腊领导的江东(今安徽南部和江西东北部)、两浙(今浙江全省和江苏南部)农民起义。
- 19、剩汤腊水:指剩馀的饭菜。
- 20、希腊字母:希腊通用的二十四个字母。源自于腓尼基字母,初时希腊大小城邦所使用的字母各不相同,至西元前四世纪时始统一。在物理学及高等数学中,常借用希腊字母作为科学符号。如α、β、γ、θ等。
- 21、希腊文化:希腊文化是指以古希腊为主的地域文化族群。
- 22、希腊艺术:希腊 Xīlà 巴尔干半岛国家。位于该半岛南端,三面临海,面积平方公里,人口 万 ,首都雅典,境内多山,多岛屿,古希腊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农业和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 23、古腊鱼科: 硬骨鱼纲、辐鳍鱼亚纲、叉鳞鱼目的一科。
- 24、苏门答腊岛:苏门答腊岛(Sumatra Island)是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西部的一个大型岛屿。
腊结尾的词语
更多- 1、搏腊: 1.即不借。麻鞋﹑草鞋的别名。一说为皮屦的别名。
- 2、残腊: 1.亦作"残臘"。 2.农历年底。
- 3、鹑腊:鹑肉干。
- 4、答腊:古代龟兹﹑疏勒打击乐器之一﹐与羯鼓相类﹐以手指敲击。后传入中原。
- 5、待腊: 1.亦作"待臈"。 2.等到腊月。
- 6、雕腊: 1.干雕肉。
- 7、伏腊:1.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 2.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3.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 8、甘腊:美味的干肉。
- 9、寒腊: 寒冬腊月。
- 10、汉腊:汉代祭祀名。各代名称不一,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腊,故有此称。汉以戌日为腊,即农历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见汉应劭《风俗通.祀典.腊》﹑《后汉书.陈宠传》。
- 11、护腊:靴子。
- 12、饯腊:送别残冬腊月。
- 13、戒腊:亦作'戒蜡'。 僧徒受戒后的年数。宋罗烨《醉翁谈录.僧行因祸致福》:'僧既遭刑而归﹐治疗获安﹐得高寿﹐享年九十六﹐戒腊七十一年﹐剃度小师凡五人﹐岂非因祸致福也?'《敕修百丈清规.节腊》:'僧不序齿而序腊﹐以别俗也……凡禅诵行坐﹐以受戒先后为次。'一说﹐僧徒结夏时﹐造一重量与本人相等的蜡人。解夏时﹐若体重不轻于蜡人﹐说明念定无妄想;反之﹐则精神不一。以此测定僧徒戒行﹐故称。
- 14、旧腊:指农历去年十二月。腊﹐农历十二月的古称。
- 15、腒腊: 1.形容辛劳之状。
- 16、枯腊: 1.指干尸。 2.谓干瘦。 3.指笋干。
- 17、膢腊: 1.古代的两种祭名。其祭多在岁终﹐故常并称。古时贫民﹐必待"膢腊"方得饮酒食肉。 2.借指屠戮如牲畜。
- 18、梅腊:梅实干制成的果饵。
- 19、麋腊:腊麋肉。
- 20、破腊:残腊;岁末。
- 21、酋腊: 1.极熟的陈酒。
- 22、僧腊:僧尼受戒后的年岁。
- 23、豕腊: 1.指干猪肉。
- 24、鼠腊:腊制的老鼠。亦比喻有名无实的人或事物。
- 25、送腊: 1.辞送腊月。
- 26、岁腊: 年终祭祖。 年终。
- 27、鼯腊: 1.谓子年十二月。
- 28、希腊: 希腊Xīlà (1) 巴尔干半岛国家。位于该半岛南端,三面临海,面积131957平方公里,人口1003.8万(1990),首都雅典,境内多山,多岛屿,古希腊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农业和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英 Greece
- 29、夏腊:僧人出家的年数。僧人以七月十六日为岁首,七月十五日为除夕;出家后,以夏腊计算年岁,犹常人称年龄为春秋。
- 30、鲜腊:新鲜的干肉。
- 31、鮝腊:腌制或风干的鱼肉食品。
- 32、熊腊:熊肉干。
- 33、鲊腊: 腌制鱼干。
- 34、真腊:中国古籍中用以称七至十七世纪吉蔑王国﹐位于今柬埔寨。其名始见《隋书》。自唐武德以后屡与中国通使。宋元时期中国商人颇有在其地安家经商者。元人周达观撰《真腊风土记》﹐是研究真腊古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 35、瘃腊: 1.鱼肉类腊制品。
- 36、祖腊:祭名。祖,祭祀路神;腊,年终大祭。见汉应劭《风俗通.祀典.腊》。
- 37、绿腊:喻指芭蕉。
- 38、地腊:道家五斋祭日之一,指农历五月五日。
- 39、脯腊: 1.干肉。 2.引申为皮肉干枯。
- 40、腌腊:把鱼﹑肉等用盐浸渍,然后风干﹑熏干。亦指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鱼﹑肉﹑鸡﹑鸭等。
- 41、二腊: 指婴儿出生后十四日。
- 42、法腊:佛教语。比丘自出家始,每年夏季三月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 安居坐禅,称为夏腊。后因以'法腊'称比丘受戒的年数。
- 43、凤腊:凤凰的肉干。
- 44、干腊: 1.干肉。 2.指尸体干枯不坏。 3.指干梅。
- 45、红腊:亦作'红腊'。红烛。
- 46、鬼腊:干瘪的鬼。比喻骨瘦如柴的人。
- 47、过腊: 1.过了腊日(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后又改为农历十二月八日)。 2.鱼名。
- 48、花腊: 1.干的花瓣。
- 49、蜡腊:岁终祭祀。蜡为祭百神﹐腊为祭先祖﹐同为周代十二月的祭礼。
- 50、年腊: 佛教语。泛称僧龄。腊,指僧人受戒以后的年岁。
- 51、穷腊: 1.古代农历十二月腊祭百神之日。后以指农历年底。
- 52、人腊:枯干的人尸。
- 53、天腊:道家称夏历正月初一。
- 54、五腊: 天腊、地腊、道德腊、民岁腊、侯王腊的合称。道教认为凡此五腊日,宜为修斋、祭祀先祖。
- 55、一腊: 犹一冬。 宋代民间风俗,生子七日为一腊,有一腊、二腊、三腊、满月等说法。 佛教沿用印度古代婆罗门雨期禁足的旧习,在戒律中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于夏季(雨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后,称为“一腊”,受戒后一年
- 56、鱼腊: 1.干鱼。 2.特指一种五味脯。参阅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脯腊》。
- 57、正腊: 指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举行的祭祀。因是日为腊日,故称。
- 58、坐腊: 1.亦作"坐蜡"。遇到为难的事;陷入尴尬的境地。 2.坐夏。
- 59、行腊:举行腊祭的意思。
- 60、乾腊:干肉。 指尸体干枯不坏。指干梅。
- 61、三腊:旧时杭州人称生子第二十一日为三腊。
- 62、干茨腊:亦作'干茨腊'。 支剌,语助词。干枯。支剌,语助词。平白无故。
- 63、乾茨腊: 见“乾支剌”。
- 64、道德腊:道教五斋祭日之一。指农历七月七日。
- 65、王侯腊: 旧时阴历十二月初八日,民间有煮果粥祀神、聚食及馈送亲邻的风俗,称“王侯腊”。
- 66、江西腊: 亦作“江西蜡”。
- 67、君王腊: 1.即腊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
- 68、低留答腊:下垂貌。
- 69、古代希腊: 历史上指爱琴海区域,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及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带。公元前3000年代后,爱琴文明繁荣。后因北方落后部落侵入,爱琴文明衰落。前11世纪进入荷马时代。前8世纪起,希腊各地先后建立数以百计的奴隶制城邦。前5世纪希波战争后,希腊城邦进入繁荣阶段,经济贸易兴盛,文化成就卓越。伯罗奔尼撒战争后,走向衰落。前4世纪希腊半岛被马其顿王国征服,前2世纪归罗马统治。
- 70、岁时伏腊:岁时:一年四季;伏腊:伏日和腊日。指四季时节更换之时。
- 拼音là,xī
- 注音ㄌㄚˋ,ㄒㄧ
- 笔划12
- 繁体臘
- 五笔EAJG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là动词(1) (形声。从肉,巤(liè)声。本义:年终祭祀) 祭名。古代阴历十二月的一种祭祀。冬至后第三个戌日祭祀众神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说文》。字亦作臈。夏曰嘉平, 殷曰清祀, 周曰大蜡, 汉曰腊。—— 蔡邕《独断》腊先祖五祀。——《礼记·月令》虞不腊矣。——《左传·僖公五年》(2) 又如:腊日(古时腊祭之日。农历十二月初八);腊祭(古时岁终祭祀);腊会(古代腊祭时的集会);腊鼻(本为劣等鹞鹰,喻指无能之人)名词(1) 农历十二月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晏殊《蝶恋花》(2) 又如:腊尽春初;腊八会(佛家于腊八开的诵经法会);腊底(年底,农历十二月底)。泛指冬月,尚与“伏”相对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3) 又如:腊梨(亦作“刺梨”、“瘌痢”。秃子,生秃疮的人)(4) 佛教戒律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夏季(两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称一腊 。如:戒腊;夏腊;法腊(5) 人出生后七天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人之初死,以七日为忌。——《玉笑零音》(6) 冬季腌制、烟熏而成的食品 。如:腊肉;腊鸡(7) 另见xīxī名词(1) (形声。从肉,昔声。本义:干肉) 同本义腊,脯也。——《广雅·释器》噬腊肉。——《曷·噬》鱼腊。——《穆天子传》。注:“干鱼。”无腊与肤。——《仪礼·有司彻》。注:“腊为庶羞。”布千匹,腊五百斤。——《晋书·谢安传》(2) 又如:腊肉(干肉);腊人(古官名。掌干肉)动词(1) 晒干;制成干肉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2) 又如:腊田(干枯的田)(3) 另见là [查看更多]
L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