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开头的词语
更多- 1、凿壁: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即以“凿壁”为刻苦攻读之典。
- 2、凿楮: 1.指纸钱。楮﹐纸。
- 3、凿穿: 1.穿凿。
- 4、凿颠: 1.开凿头颅。古代酷刑。
- 5、凿溉:开渠灌溉。
- 6、凿痕:使用扁铲或其他工具造成的表面损坏。
- 7、凿巾:在覆盖尸体的面巾上当嘴的部位开洞。古大夫以上之丧礼。
- 8、凿掘:凿孔挖掘。
- 9、凿栗:栗凿 lìzáo[knock other's head by the joint of the forefinger and middle finger] 方言。用食指和中指的骨节敲打别人的头部
- 10、凿培: 1.凿穿墙壁。
- 11、凿坯: 见“凿坏 ”。
- 12、凿窍: 1.开洞。 2.指开通七窍。语本《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唐许敬宗《谢敕书表》﹕"伏开瑶检﹐等凿窍而睹虹霓。"宋洪迈《夷坚乙志.玉华侍郎》﹕"帝凿窍而丧魄﹐蛇画足而失杯。"后用为斫丧天真的意思。
- 13、凿枘: 凿枘záoruì (1) 比喻互相投合。凿,榫眼;枘,榫头 英 get along;agree
- 14、凿蹄: 1.指钉马掌。 2.指钉上马掌的蹄子。
- 15、凿楔: 1.见"凿契"。
- 16、凿穴:犹钻穴。
- 17、凿楹: 1.见"凿楹纳书"。
- 18、凿凿: 鲜明貌。 高峻貌。 确实。 形容水声。
- 19、凿齿:也称“折齿”、“打牙”。产生于古代原始部落民族中的习俗。其特点是:青春期男女,以敲折、拔除上颌两侧对称牙齿为美观。中国越、、僚、濮等古民族以及今仡佬、高山族均有此俗。亚、非、拉美、大洋洲等地也风行。
- 20、凿空: 凿空záokōng (1) 空,谓孔道,引申为道路。开通道路 例 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史记·大宛陈列传》 英 open a way
- 21、凿井: 凿井záojǐng (1) 挖掘井 英 dig a well
- 22、凿络: 1.见"凿落"。
- 23、凿台: 1.台名。台址在今山西太原之南榆次西。
- 24、凿眼: 1.犹眼线。暗中帮助侦察﹑窥探﹐有时担任向导的人。
- 25、凿行:改道而行。《公羊传.成公十三年》﹕"三月﹐公如京师……其言自京师何?公凿行也。公凿行奈何?不敢过天子也。"何休注﹕"凿﹐犹更造之意。"一说趁空隙行他事。陈立义疏﹕"此如《汉书.张骞传》之'凿空'也﹐师古注﹕'空﹐孔也﹔犹言始凿其孔穴也。'……空﹐孔也﹔穴﹐隙也。趁此空隙而行他事﹐故曰凿行。"一说生事。参阅清方以智《通雅.释诂》。
- 26、凿虚: 1.谓研求入微。
- 27、凿室: 1.在屋壁上穿洞。指行窃的行为。
- 28、凿纰: 1.谓穿凿谬误。
- 29、凿定: 1.肯定﹔确定。
- 30、凿坏:凿穿墙壁。比喻坚持不作官。
- 31、凿客: 1.方言。指喜欢播弄是非的人。
- 32、凿门: 1.谓凿凶门。古代将军出征时﹐凿一北向门而出﹐以示必死的决心。语本《淮南子.兵略训》﹕"凿凶门而出。"高诱注﹕"凶门﹐北向门也。将军之出﹐以丧礼处之﹐以其必死也。"
- 33、凿内: 凿内záo nèi (1) 比喻互相投合。凿,榫眼;枘,榫头 英 get along;agree
- 34、凿落: 1.亦作"凿络"。 2.以镌镂金银为饰的酒盏。
- 35、凿照: 1.谓借光照射。
- 36、凿窒: 1.开通窒塞。谓心境舒畅。
- 37、凿契: 1.亦作"凿楔"。 2.卯眼﹔榫头。
- 38、凿然: 1.确凿﹔确实。
- 39、凿言: 1.谓穿凿附会地说。
- 40、凿饮: 1.犹言掘井而饮。
- 41、凿说: 1.穿凿附会之说。
- 42、凿龙: 1.开凿龙门。传说大禹治水﹐凿龙门以导流。 2.指龙门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即伊阙。
- 43、凿干: 1.开辟乾坤。指建立新王朝。
- 44、凿意: 1.臆断﹐穿凿。
- 45、凿印:刻印的一种方法。指在预制的金属印坯上刻凿印文。流行于汉﹑魏﹑晋﹑南北朝之间。多数是将军印和颁发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后人仿效﹐而形成一种刻法。
- 46、凿脱: 1.谓穿凿附会造成失误。
- 47、凿子: 凿子záozi (1) 一种工具,具有短金属杆,并在一端有锐刃,常用锤子敲打以凿、刻、旋或其他切削动作削去各种材料的表面 英 chisel
- 48、凿壁生: 1.家贫苦读的书生。
- 49、凿子箭:箭的一种。因箭头像凿子﹐故称。
- 50、凿岩机: 开凿岩石用的风动工具。利用压缩空气使活塞作往复运动。多用于开凿炮眼。也叫风钻。
- 51、凿颜坏: 1.谓隐居不仕。
- 52、凿空取办: 1.谓巧立名目﹐勒索榨取。
- 53、凿壁偷光: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即以“凿壁偷光”为刻苦攻读之典。
- 54、凿壁借光: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 55、凿壁悬梁: 形容刻苦攻读。 参见:凿壁偷光 、“悬梁刺股 、
- 56、凿龟数筴: 钻灼龟甲,数蓍草茎。谓卜筮。
- 57、凿骨捣髓:比喻十分刻毒。
- 58、凿坏以遁:谓隐居不仕。
- 59、凿坯而遁:谓隐居不仕。
- 60、凿坏而遁:坏:没有烧过的砖瓦、陶器等。遁:逃避。谓隐居不仕。
- 61、凿环而遁: 语出《淮南子·齐俗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肯,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为天下显武。” 凿环而遁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záo huán ér dùn,意思是指隐居不仕。
- 62、凿性斧身:谓戕害身体性命。
- 63、凿饮耕食:犹言掘井而饮,耕田而食。谓百姓乐业﹐天下太平。语本汉王充《论衡.感虚》﹕'尧时五十之民击壤于涂﹐观者曰﹕'大哉尧之德也!'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 64、凿破浑沌:浑沌:传说中的中央之帝。指违反自然,致成祸害。也指开通耳目,增长人的知识。
- 65、凿凿有据:凿凿:确实。有确实的证据。
- 66、凿凿可据:凿凿:确实。指确实无误,可以作为依据。亦作“凿凿有据”。
- 67、凿楹纳书:谓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 68、凿圆枘方: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同“方枘圆凿
- 69、凿枘不投: 凿是指榫眼·枘是指榫头·凿枘不投意同圆凿方枘·也作枘凿.圆榫眼,方榫头,两下里合不起来·比喻格格不入·。
- 70、凿枘圆方:凿:榫眼;枘:榫头。圆榫眼,方榫头,两下里合不来。比喻格格不入。
- 71、凿隧入井:比喻费力多而收效少。
- 72、凿空投隙:谓寻找时机﹑捏造罪名。
- 73、凿穴为居: 比喻隐士生活。
- 74、凿齿锯牙: 1.见"凿齿磨牙"。
- 75、凿柱取书:谓秉承先人的遗训。
- 76、凿齿磨牙:咬牙切齿。形容凶狠的样子。
- 77、凿空之论:空泛而没有根据的言论。
- 78、凿龟数策:凿龟:钻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吉凶;数策:数蓍草的茎,从分组计数中判断吉凶。指古人用龟甲蓍草来卜筮吉凶。
- 79、凿险缒幽:比喻追求峻险幽奇的艺术境界。
- 80、凿石索玉:凿:打孔;索:求。为了找到玉而凿石头。比喻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
- 81、凿空立论:凿空:缺乏根据,牵强附会。比喻本来缺乏根据,却挖空心思穿凿附会地作出论断。
- 82、凿空指鹿:指鹿为马 zhǐlù-wéimǎ[call a stag a horse—deliberately misrepresent]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 83、凿四方眼儿:比喻呆板﹐不善变通。
- 84、凿井得铜奴得翁:谓事出偶然﹐意外巧合。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七二引汉应劭《风俗通》﹕"河南平阴庞俭﹐本魏郡邺人﹐遭仓卒之世﹐失其父。时俭三岁﹐弟纔襁抱耳。流传客居﹐庐里中凿井﹐得钱千余万﹐遂温富。俭作府吏﹐躬亲家事﹐行求老仓头谨信属任者﹐年六十余﹐直二万钱﹐使主牛马耕种。有宾婚大会﹐母在堂上﹐酒酣陈乐歌笑。奴在灶下助厨﹐窃言﹕'堂上母﹐我妇也。'客罢﹐婢语次说老奴无状﹐为妄语﹐所说不可道也。穷志(诘)具白。母谓婢试问其形状。奴曰﹕'家居邺时﹐在富乐里宛西﹐妇艾氏女﹐字阿横﹐大儿字阿嶷﹐小儿曰越子。时为县吏﹐为人所略卖。阿横右足下有黑子﹐右胲下赤志如半栉。'母曰﹕'是汝公也。'因下堂相对啼泣﹐儿妇前为汝公拜﹐即洗浴身见衣被﹐遂为夫妇如初。时人为之语曰﹕'庐里诸庞﹐凿井得铜﹐买奴得公。'"
凿中间的词语
更多>>- 1、斧凿痕:用斧凿削刻留下的痕迹。 比喻诗文刻意造作的痕迹。
- 2、脑凿子:即栗暴。
- 3、匡衡凿壁:《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 4、画荻凿壁: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形容刻苦学习。
- 5、炳炳凿凿: 炳炳凿凿bǐngbǐng-záozáo (1) 形容所述明确有据 英 testified
- 6、磨牙凿齿: 咬牙切齿。形容凶狠的样子。
- 7、穿凿附会: 生拉硬扯,牵强解释。 亦作:穿凿傅会
- 8、穿凿傅会: 生拉硬扯,牵强解释。 亦作:穿凿傅会
- 9、穿文凿句:钻研文字﹐琢磨词句。《艺文类聚》卷七九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君年少,何以轻穿文凿句,而妄讥诮老子耶?'后用作为文牵强附会之意。
- 10、方凿圆枘:方形榫眼和圆形榫头。喻两者不相投合。
- 11、斧凿痕迹:痕迹 hénjì 某物经过的可觉察的形迹如船的航迹、足迹线或轮辙 雪橇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迹他的写作有着草率的痕迹
- 12、无斧凿痕:斧凿 fǔzáo ∶斧子和凿子∶指文艺作品等矫揉造作斧凿痕斧凿 fǔzáo[pitching chisel,pitching tool] 在石面凿棱用的凿子
- 13、丁公凿井:比喻语言之辗转传误。
- 14、架谎凿空:架谎凿空指无中生有,以谎话骗人。
- 15、量凿正枘:谓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圆制作可与之相契合的榫头。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
- 16、确凿不移:确凿:真实有凭据。移:变动。真实可靠,不容怀疑。
- 17、枘凿方圆: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
- 18、枘凿冰炭: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相容。
- 19、枘圆凿方: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
- 20、圜凿方枘: 圜凿方枘huán záo fāng ruì (1) 圆凿,指圆的卯眼;方枘,指方的榫头。圆孔不能容纳方榫头,比喻彼此不能相合 英 like a square tenon for a round mortise——at variance with each other
- 21、圆凿方枘: 圆凿方枘yuánzáo-fāngruì (1) 圆凿,指圆的卯眼;方枘,指方的榫头。圆孔不能容纳方榫头,比喻彼此不能相合 英 like a square tenon for a round mortise——at variance with each other
- 22、烧牛凿城: “烧牛凿城1”是说战国时齐国人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救国救命的事迹,用以形容棋局的紧张激烈的战斗。
- 23、涉海凿河:渡过海去开河道比喻事情无法成功
- 24、言之凿凿: 言之凿凿yánzhī-záozáo (1) 凿凿:确实。讲得非常确实 例 言之凿凿,确可信据。——《聊斋志异·段氏》 英 say sth. with certainty
- 25、人言凿凿:指人们议论确有其事。
- 26、半天凿空: 表示不知道的东西随便乱讲。
- 27、言辞凿凿:凿凿:确实。有确实的证据。
- 28、圆凿方纳:圆的榫头插不进方的榫眼。比喻不合拍,不能对接。
凿结尾的词语
更多- 1、镵凿:刻凿。
- 2、充凿:塞入榫眼。
- 3、穿凿: 穿凿chuānzáo (1)凿通;凿穿 英 bore a hole (2) 非常牵强地解释,硬说成具有某种意思 英 give a farfetched interpretation
- 4、槌凿:谓用槌子凿子敲击穿通。
- 5、淙凿:冲击,侵蚀。
- 6、雕凿:雕刻凿空。 喻刻意修饰文辞。
- 7、斗凿: 1.亦作"斗凿"。 2.古代小儿游戏。以铁击地。
- 8、斧凿: 斧凿fǔzáo (1) 在石面凿棱用的凿子 英 pitching chisel,pitching tool
- 9、耕凿: 1.耕田凿井。语出古诗《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后常用"耕凿"形容人民辛勤劳动﹐生活安定。 2.泛指耕种﹐务农。
- 10、镮凿: 1.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劣质小铜钱。将古钱(大钱)加以剪凿而成。
- 11、机凿: 机变狡诈。
- 12、剪凿: 1.亦称"剪凿"。 2.南朝宋时,政府铸造新钱,钱形薄小,轮廓不成,民间盗铸者多剪凿古钱,以取其铜,当时称为"剪凿"或"剪凿"。
- 13、翦凿: 见“翦钱 ”。
- 14、斤凿: 1.斧头与凿子。
- 15、精凿: 1.舂去谷物的皮壳。亦指舂过的净米。 2.精细确凿。
- 16、镌凿: 镌凿juānzáo (1) 一种木工手凿,有一个扁薄的刃口 英 firmer chisel
- 17、开凿: 开凿kāizáo (1) 挖掘河道、隧道等 英 cut (a canal,tunnel,etc.)
- 18、刻凿: 1.刀刻斧凿。
- 19、垦凿:对荒地进行开发。
- 20、栗凿: 栗凿lìzáo (1)方言。用食指和中指的骨节敲打别人的头部 英 knock other's head by the joint of the forefinger and middle finger
- 21、批凿:检验确实。
- 22、铺凿:铺张﹑穿凿。
- 23、牵凿:牵强穿凿。
- 24、窍凿: 1.洞穴。
- 25、确凿: 确凿quèzáo (1)真实;确实 例 确凿的证据 英 conclusive;authentic
- 26、枘凿: 《楚辞•九辩》:“圜枘而方凿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
- 27、疏凿:亦作“踈凿”。开凿。
- 28、榫凿: 榫凿sǔnzáo (1) 用来凿切榫眼的凿子 英 mortise chisel
- 29、刓凿: 雕凿。
- 30、诬凿: 1.凭空穿凿。
- 31、熏凿:烟熏挖掘。
- 32、研凿:犹钻研。
- 33、錾凿:凿﹐刻。
- 34、不凿: 谓谷未精舂。
- 35、崭凿:开凿;挖掘。崭,通"錾"。
- 36、椎凿: 1.槌子和凿子。 2.用槌子锤,用凿子凿。 3.比喻乖违不合。
- 37、金凿:指箭。
- 38、空凿:中空;空洞。
- 39、六凿:指耳﹑目等六孔。《庄子.外物》:"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成玄英疏:"凿﹐孔也。"清曹寅《夜饮和培山眼镜歌》:"人生六凿宜藏用﹐五官首出司明重。"一说﹐犹六情。喜﹑怒﹑哀﹑乐﹑爱﹑恶。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谓六情攘夺"。
- 40、碻凿:真实;确实可靠。
- 41、五凿: 犹五情。指喜、怒、哀、乐、怨。
- 42、修凿: 修凿xiūzáo (1) 以尖利工具将石头表面平整并使光滑 例 修凿花岗岩块 英 point (2) 在建筑石料的表面錾出一些斜交平行沟纹以进行修整 英 boast
- 43、造凿:造作,做作。
- 44、钻凿:犹言钻谋。
- 45、虎凿:北方方言,形容做事鲁莽,不假思索,不顾后果的蛮干。
- 46、附会穿凿:非常牵强地把无关的、讲不通的事硬扯在一起,力图解释通。
- 47、妄生穿凿: 妄生穿凿wàngshēng-chuānzáo (1) 毫无根据地牵强解释文字或生编硬造作品 例 世传不真,妄生穿凿,唯按此行之,乃见其验。——《云笈七签》 英 draw a forced analogy
- 48、失之穿凿:把讲不通的硬要讲通
- 49、千锤万凿:百炼千锤 bǎiliàn-qiānchuí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比喻对诗文等做多次的精细修改。也作“千锤百炼”
- 50、方枘圆凿: (‘凿’也有读zuò的)《楚辞·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铻而难入。 ’意思是说,方榫头和圆卯眼,两下合不起来。形容格格不入。也说圆凿方枘。
- 51、混沌未凿:比喻人的本性纯真朴实。
- 52、证据确凿:确凿:确实。证据确实真实有效,无法辩驳否认。
- 53、量枘制凿:谓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圆制作可与之相契合的榫头。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
- 54、方枘圜凿: (‘凿’也有读zuò的)《楚辞·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铻而难入。 ’意思是说,方榫头和圆卯眼,两下合不起来。形容格格不入。也说圆凿方枘。
- 55、万枘圆凿:(‘凿’也有读zuò的)《楚辞·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铻而难入。 ’意思是说,方榫头和圆卯眼,两下合不起来。形容格格不入。也说圆凿方枘。
- 56、实打实凿:东北方言。指实心实意、不遗余力。
- 拼音záo
- 注音ㄗㄠˊ
- 笔划12
- 繁体鑿
- 五笔OGUB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金,鑿(zuò)省声。从金,表示与金属制品有关。本义:凡穿物使通都称凿)(2) 同本义凿,穿木也。——《说文》重木刊凿之。——《仪礼·士丧礼》皆是水凿之穴。(凿,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宋· 沈括《梦溪笔谈》(3) 又如:凿巾(在覆盖死者脸部的巾上,正对口部的位置,剪开一通孔);凿穴(开造洞穴)(4) 挖掘;开凿凿地为坎。——《汉书·李广苏建传》水凿之穴。——宋· 沈括《梦溪笔谈》水凿之处。千锤万凿出深山。——明· 于谦《石灰吟》(5) 又如:凿溉(开渠灌溉);凿龙(开凿龙门。指大禹治水,凿龙门以导流);凿饮(掘井而饮)(6) 开通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 博望侯。——《史记·张骞列传》(7) 穿凿附会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孟子·离娄下》(8) 又如:凿说(穿凿附会之说);凿脱(穿凿附会造成失误);凿言(穿凿附会地说)(9) 戳,用手指头猛地一推那婆子揪住郓哥,凿上两个栗暴。——《水浒全传》(10) 舂米使之精白粢食不凿,昭其俭也。——《左传·桓公二年》(11) 又如:凿八(指捣米一石,可得八斗)(12) 引申为冲刷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梦溪笔谈》(13) 敲击,捶打(14) 又如:凿得生疼;凿了三下名词(1) 凿子其次用钻凿。——《汉书·刑法志》凿齿持盾。——《山海经·海外南经》释椎凿而上。——《庄子·天道》(2) 又如:平凿;圆弧凿;菱形凿(3) 古代用以施行黥刑的刑具。因指黥刑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于是乎锯制焉,绳墨杀焉,椎凿决焉。——《庄子》(4) 孔窍 。如:凿眼(眼线) [查看更多]
Z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