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开头的词语
更多- 1、司败:官名。即司寇。泛指司法机关。
- 2、司陛:指帝王出入时担任清道警戒的侍卫。
- 3、司宾: 1.官名。北周设置。主管对外重大交际礼仪。 2.官名。唐代对鸿胪寺的改称。掌管宾客凶仪之事及册诸蕃。参阅《通典.职官八》。 3.官名。唐宫内官,属尚仪局,掌宾客朝见等事。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 4.负责接待宾客。
- 4、司搏:伺机捕捉;侦察捉拿。司,通"伺"。
- 5、司仓:官名。汉有仓曹史,主管仓库,为州郡的属官。北齐称仓曹参军。唐制,在府的称仓曹参军,在州的称司仓参军,在县的称司仓。宋废。参阅《通典.州郡下》。
- 6、司册:负责征收钱粮赋税。册,黄册。
- 7、司察:督察。司,通"伺"。
- 8、司晨: 司晨sīchén (1) 雄鸡报晓 例 雄鸡司晨 英 herald daybreak
- 9、司辰:主管时令。 官名。唐代司天台之属官。掌知漏刻。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 10、司聪: 1.谓司听察。指弹劾纠察。 2.官名。新莽设置。负责听察臣下过失。参阅《汉书.王莽传中》。
- 11、司爨:掌管炊事。
- 12、司存: 1.执掌;职掌。 2.有司;官吏。
- 13、司旦:报晓。
- 14、司鼎:官名。光禄勋的别称。光禄勋,秦为郎中令,汉武帝时改此名。职权较广。唐以后专管皇室祭品﹑膳食及朝廷宴会。
- 15、司董:犹董事长。
- 16、司蠹:犹蠹役。害民的官吏。
- 17、司铎:1.古代掌管文教的人。2.古代军队中负责击钲铎用来传令的人。 3.春秋鲁国时的宫名。 4.对天主教神父的称谓。
- 18、司舵: 司舵sīduò (1) 掌舵,亦指舵手 英 steer a boat; steersman
- 19、司鐸: 1.谓掌管文教。相传古代宣布教化的人必摇木铎以聚众,故称。 2.古代军中负责击钲铎以传令的人。 3.春秋鲁国宫名。 4.天主教神父的正式品位职称。也称司祭。译自拉丁文Sacerdotes(单数作Sacerdos)。中国天主教最初音译"撒责尔铎德",简称"铎德",后来用儒家关于"施政教时振木铎"的说法,改为"司铎"。
- 20、司傅:对有技艺的工匠﹑长工的尊称。
- 21、司怪:星名。属觜宿,共四星。
- 22、司爟:爟,举火之意。
- 23、司诡:星座名。
- 24、司衡: 1.主管;主宰。 2.犹言宰衡。 3.负责评阅试卷。
- 25、司候:掌管时令。
- 26、司阍:1.看门的人。 2.看门;守门。
- 27、司稷:中国古代官名之一,主管农业。
- 28、司籍: 1.管理典籍。 2.管理簿册。 3.唐代皇宫女官名。属尚仪院,掌四部经籍﹑笔札几案。
- 29、司驾: 1.掌管舆马。 2.驾驭车马的人。 3.官名。唐代对驾部的改称。掌管舆马。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一﹑二》。
- 30、司谏: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主管督察吏民过失,选拔人才。唐门下省的谏官,有补阙﹑拾遗。宋太宗端拱初改补阙为左右司谏,掌讽谕规谏。元以后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四》。
- 31、司间:等候时机。司,通"伺"。
- 32、司疆:主管边境防务的官员。
- 33、司阶:负责守卫阶陛。
- 34、司旌:习射时负责举旗以示箭之中否。
- 35、司寇: 司寇sīkòu (1)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司法和纠察的长官 英 minister of justice (2) 姓 英 surname
- 36、司库:官名。 官名。元置司库,属户部,掌财宝。清户部﹑王府亦分别置司库。 团体的领导机构中主管财务的人。
- 37、司阃: 1.指地方军事长官。语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2.谓担任地方军事长官。
- 38、司历: 1.亦作"司历"。 2.掌管历法之官。 3.掌管时历。
- 39、司吏:负责办理文书的小吏。
- 40、司李:官名。即司理。执法,断案。
- 41、司隶: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汉武帝置司隶校尉,领兵一千二百人,捕巫蛊,督察大奸猾。后罢其兵,改察三辅﹑三河﹑弘农七郡。哀帝时称司隶,东汉复旧称,仍察七郡。魏晋以后沿用,唐废。参阅《通典.职官十四》。
- 42、司炉: 司炉sīlú (1) 负责烧锅炉的人 例 火车司炉 英 stoker
- 43、司禄: 1.官名。 2.星名。文昌宫第六星。 3.星名。下台司禄。 4.星名。《宋史·天文志三》:"司禄二星,在司命北,主增年延德,又主掌功赏﹑食料﹑官爵。" 5.神名。掌司人间禄籍。
- 44、司録:官名。晋时置录事参军,为公府官,非州郡职,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北周称司录参军,属相府;同时州之刺史有军而开府者亦置之。唐开元初改为京尹属官,掌府事。参阅《通典.职官十五》﹑王仲荦《北周六典》卷十。
- 45、司伦:藏语。达赖下面最高行政官,位在噶伦之上。达赖十三世于1912年始设此职。
- 46、司律:掌管音乐之官。
- 47、司馬: 司马sīmǎ (1)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贬谪及闲散官员 例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英 minister of war in ancient china (2) 姓 英 surname
- 48、司盟: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掌盟约之辞及其礼仪。参阅《周礼.秋官.司盟》。
- 49、司牧:管理,统治。 君主;官吏。主管畜牧的官员。
- 50、司农: 官名。上古时代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 官名。
- 51、司庖:厨师。
- 52、司巧:指织女星。
- 53、司寝:犹言侍寝。
- 54、司阙:负责纠正过失的官员。
- 55、司啬:农神名,即后稷。相传尧时后稷始作稼穑,故尊祀后稷为农神。
- 56、司商:官名。掌赐族授姓。
- 57、司慎:古代传说诸侯结盟时伺察不敬者之神。司,通"伺"。详"司盟"。
- 58、司绳: 1.负责颁行法令。 2.主持纠察的官员。
- 59、司史:主持史书的修撰工作。
- 60、司仪: 司仪sīyí (1) 报告典礼或大会的进行程序的人 英 master of ceremonies
- 61、司徒: 官名。相传少昊始置,唐·虞因之。 复姓。
- 62、司机: 司机sījī (1) 机动车驾驶员 英 driver
- 63、司命:1.星名。文昌的第四星。 2.星名。三台中的上台二星。 3.星名。虚宿北的二星。 4.神名。 5.神名。掌管生命的神。 6.神名。灶神。 7.掌握命运。 8.主管诏令。 9.新莽 官名。主管军事。
- 64、司事: 司事sīshì (1) 指会馆等团体中负责管理钱财或杂物的人 英 handler of miscellaneous affairs
- 65、司南: 我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 比喻行事的准则;正确的指导。 犹司晨。 司南车的省称。
- 66、司理:执法;主管狱讼刑罚。 官名。五代以来,诸州皆有马步狱,以牙校充马步都虞侯,掌刑法。宋太祖以为刑狱人命所系,当选士流任之。开宝六年秋,敕改马步院为司理院,以新进士及选人为之,掌狱讼勘鞠之事,不兼他职。元废。明时用为对推事的别称。 主持;掌管。 管事;董事。
- 67、司正:古代行乡饮酒礼或宾主宴会时的监礼者。
- 68、司业:1.谓主管世子学业教育。 2.司业国子监一种官衔。3.指唐张籍。
- 69、司令: 司令sīlìng (1) 负责指挥所属军队的长官 例 总司令 例 空军司令 英 commander; commanding officer
- 70、司直:官名。指丞相司直,西汉武帝时始置。帮助丞相检举不法。东汉改属司徒。
- 71、司天:掌管有关天象的事务。 负责观察天象等自然现象以占断吉凶的人。 运气说术语。与'在泉'相对。意为掌握天上的气候变化。司天定居于客气第三步气位,统主上半年气候变化的总趋向。在泉象征在下,定居于客气第六步气位,值管下半年气候变化的总趋向。古代医家运用'司天'﹑'在泉'来预测每年的岁气变化并推断所患疾病。
- 72、司城:官名。即司空。
- 73、司春: 1.职掌礼部。春官为礼部的别称,故云。 2.掌管春令的神。 3.指掌管春令。
- 74、司训:明清时县学教谕的别称。 指担任司训之职。
- 75、司药: 司药sīyào (1) 医院中专门负责付给患者药品的医务人员 英 pharmacist
- 76、司户:官名。汉魏以下有户曹掾,主民户。北齐称户曹参军。唐制:府称户曹参军,州称司户参军,县称司户。宋亦设司户参军,兼司仓之职。元废。参阅《通典.职官十五》﹑《旧唐书.职官志三》﹑《新唐书.百官四下》﹑《续通典.职官十五》。
- 77、司会:官名。《周礼》天官之属,主管财政经济,及对群官政绩的考察。北周仿《周礼》官制,其天官府亦置司会中大夫。参阅《周礼.天官.司会》﹑王仲荦《北周六典》卷二。后世用为度支或仓部的别称。掌管财务;担任度支职务。
- 78、司鸿:复姓。汉有中大夫司鸿仪。见《通志.氏族四》。
- 79、司职: 司职sīzhí (1) 主管其事 英 take charge of
- 80、司典: 1.掌管典籍。指史官。 2.掌管刑典的官吏。
- 81、司契: 1.掌握契据。 2.掌管法规。 3.谓文词能恰切传情达意。
- 82、司地:掌管有关土地人民的事务。
- 83、司公: 1.对上司的尊称。 2.男司仪。
- 84、司明: 1.负责让眼睛明亮。谓使了解下情。 2.官名。新莽设置。参阅《汉书.王莽传中》。
- 85、司祝:祭祀中致祷辞的人。 指庙宇中管香火的人。
- 86、司中: 1.星名。 2.神名。 3.新莽官名。
- 87、司言: 1.谓担任中书舍人。唐之中书舍人掌管诏令﹑侍从﹑宣旨﹑接纳上奏文表等事,故云。 2.宫中女官名。负责传宣圣旨。
- 88、司非: 1.谓掌管人们的错误﹑过失。 2.星宿名。
- 89、司官: 1.主管官员。 2.清代各部属官的通称。指部内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以下的七品小京官。 3.属官对其长官的自称。
- 90、司过: 1.掌纠察群臣过失的官吏。 2.纠正过失。
- 91、司寒:古代传说的冬神。
- 92、司政:掌管政事的人。
- 93、司勋: 1.官名。《周礼》夏官之属,主管功赏之事。北周因周制置司勋,掌六勋之事。隋置司勋侍郎,属吏部。唐宋改为郎中,明清称稽勋司,清末废。参阅《唐六典》卷二﹑《清通典.职官二》。 2.指杜牧。牧尝为司勋员外郎,故称。
- 94、司计:官署名。唐对比部的改称。掌财物出纳稽核。见《新唐书.百官志一》。
- 95、司市:官名。掌管市场的治教政刑﹑量度禁令等。
- 96、司香: 1.明内侍官名,多由宦官担任。负责烧香等事宜。见《明史.职官志三》。 2.泛指负责烧香的人。
- 97、司夜:主管夜间的报时。 借指鸡。
- 98、司狱:掌管刑狱的官员。 元刑部设司狱司,明因之。清刑部亦置司狱,掌督狱卒。
- 99、司舆:官名。唐代对驾部的改称,掌舆马。属兵部。后泛指管车乘的官员。
- 100、司化: 1.掌管造化者;造物主。 2.掌管教化的官员。
司中间的词语
更多>>- 1、八司马: 唐顺宗即位,擢任王叔文、王伾等,谋夺中官兵权,实行改革。失败后,旧派官僚与宦官对参予其事者皆予斥逐: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韩泰为虔州司马,陈谏为台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韩晔为饶州司马,凌准为连州司马,程异为郴州司马,时称“八司马”。
- 2、镖司务:镖师。
- 3、杜司勋:唐杜牧。杜牧曾官司勋员外郎,故称。
- 4、方司格:北魏时诏各郡按氏族门第高低以次举选人才的一种方式。
- 5、惠司勒: (jamesabbottmcneillwhistler,1834-1903)美国画家。1859年起定居伦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线条与色彩的和谐。受委拉斯开兹、库尔贝和日本绘画的影响,作品富有装饰趣味和东方情调。代表作有油画《白衣女郎》、《母亲》及铜版画《威尼斯风景》等。
- 6、祭司长:古犹太教主持宗教祭祀活动的人,地位崇高。
- 7、都司街: 是太原较为古老的街巷。
- 8、开司米: 山羊的绒毛。原指克什米尔地方所产的山羊绒毛。现泛指纤维细软的山羊绒。是高级的毛纺原料。 指用这种绒毛制成的毛线和织品。
- 9、大司空:官名。春秋晋有大司空﹐主司土木。汉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哀帝时曾复旧称﹐后再改为大司空﹐与大司徒﹑大司马并称三公﹐成为共同负责最高国务的长官。东汉以后但称司空。明清用作工部尚书的别称。
- 10、国司空:战国时秦官名。
- 11、小司寇:周官名。司寇的属官﹐为司寇的副贰。见《周礼.秋官.小司寇》。参见"五大夫"。
- 12、野司寇:官名。掌郊野之诉讼及管理所征发的徒役。
- 13、狂司马: 指晋·谢奕。
- 14、黎司直: 界尺的别名。
- 15、两司马: 官名。管理二十五个士兵的军士。 西汉的司马相如和司马迁均以文章著称,后世合称“两司马”。
- 16、留司格:唐朝的一种法规。唐代成文法典分律﹑令﹑格﹑式四类。"格"是朝廷临时对国家机关所颁行的各种单行指示,是"令"的补充。凡公布于天下的叫"散颁格";留用于官署而不普遍颁行的叫"留司格"。
- 17、下司砻: 是青田的一个行政村。
- 18、车司马:古代职掌车马的官。
- 19、大司马: 官名。
- 20、公司马:即伍长。
- 21、黑司命:肉苁蓉的别名。见宋陶谷《清异录.药谱》﹑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肉苁容》。
- 22、大司农:官名。秦置治粟内史﹐汉景帝时改称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掌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的财政收支﹐为九卿之一。北齐时称司农寺卿﹐隋唐以后所置略同。元置大司农司﹐掌农桑﹑水利﹑学校﹑救荒等事。明初置司农司﹐不久即废﹐其职掌并入户部。习惯用作户部尚书的别称。
- 23、郑司农:指汉经学家郑众。因其曾官大司农,故称。后亦用以称誉博学的人。
- 24、辟司徒: 1.春秋时主管垒壁之官。辟﹐通"壁"。
- 25、大司乐:《周礼》官名。又称大乐正。为乐官之长﹐以乐舞教国子。
- 26、大司成: 1.周官名。司徒属官。 2.唐国子监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相当于西汉的博士仆射﹑东汉的博士祭酒。高宗龙朔二年改国子监为司成馆﹐祭酒为大司成﹐咸亨元年复旧。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三》。
- 27、大司徒:官名。周官有大司徒﹐掌国家之土地与人民。汉哀帝时罢丞相之职﹐置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称三公。东汉时称司徒。
- 28、大司务:厨师。
- 29、齐司封:剪刀的戏称。齐,通"剪"。宋洪林在《文房图赞》中把文房的用具画为十八人﹐各封以官﹐并为文赞之。封剪刀为"齐司封"。
- 30、密司忒:英语mister的音译。亦译为"密斯脱"。意为先生。
- 31、小司徒:周官名。司徒的属官﹐为司徒的副贰。见《周礼.地官.小司徒》。参见"五大夫"。
- 32、魏司格:酒名。英语whisky的旧译,今译威士忌。
- 33、舆司马:古官名。《周礼.夏官》之属官,位次军司马,掌军车。
- 34、下司镇: 下司镇人民群众勤劳、善良、淳朴,以布依族、苗族、侗族为主,具有较强商品意识。
- 35、总司令: 总司令zǒngsīlìng (1) 军队的最高长官,战时指挥整个战争,对全军发号施令 英 commander in chief
- 36、醉司命:民间年终祭灶神的一种习俗。
- 37、左司马: 左司马zuǒsīmǎ (1) 司马是古代的军官,分左右司马,执掌军政 英 the left minister of war
- 38、少司命:少司命,中国3D武侠动画《秦时明月》系列中的职位,掌管五行派系中的木部,与云中君、大司命、湘君、湘夫人同为阴阳家五大长老之一。
- 39、三司使: 词语解释⒈ 官名。唐代中期以后,设户部、度支、盐铁等使,分管租赋、财政收支及盐铁专卖,合称三司。公元926年唐明宗委宰相统领三司。930年正式设三司使。北宋沿袭。1082年职掌归入户部尚书。国语辞典三司使[ sān sī shǐ ]⒈ 唐代大狱,诏下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共同审案,称为「三司推事」,也称为「大三司使」;其次以侍御史、刑部郎中、大理寺司直接审讯,称为「三司受事」,也称为「小三司使」。二者合称为「三司使」。
- 40、小司马:周官名。司马的属官﹐为司马的副贰。见《周礼.夏官.小司马》。参见"五大夫"。
- 41、小司空:周官名。司空的属官﹐为司空的副贰。参见"司空"﹑"五大夫"。
- 42、军司空: 官名,指军司空令。
- 43、老司机: 意为行业老手,对各种规则、内容以及技术、玩法经验老道的人,带有褒义。可以理解成对行业规则"轻车熟路"。 拥有丰富资源的人也被称为老司机。也用来比喻网络上有一定"人生阅历"的网络老人。央视片面的解释为指经常围观涉黄直播的群众。
- 44、公司制: 以公司作为企业组织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 45、公司破产:公司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无力继续经营,由法院宣告停止营业,进行债权债务清理的状态。中国公司法规定,依法宣告破产的公司,由法院依照有关法律,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对公司进行破产清算。
- 46、牝鸡司晨: 牝鸡司晨pìnjī-sīchén (1) 牝:雌。司:掌管。母鸡代公鸡司晨。比喻妇人专权 例 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新唐书·文德长孙皇后传》 英 a woman usurping man’s power
- 47、牝鸡司旦: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
- 48、顿递司酒:后唐宋初行大礼时由顿递司负责酿造分饷近臣的酒。其味醇美。
- 49、光杆司令:形容只剩下孤单一人,没有任何人帮助。
- 50、各司其事:司:主管,经营。各自管好各自的一摊事。
- 51、各司其职:各自负责所管理的职务
- 52、见惯司空:谓经常看到,不足为奇。
- 53、掎挈司诈:掎挈:指摘;司:同“伺”,侦候;诈:欺诈。抓住人家过错,等待机会来陷害。
- 54、江州司马: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其诗《琵琶引》云:“就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因以“江州司马”代称白居易。 借指失意的文人。
- 55、王司敬民:君王主持国家的职责在于尊重老百姓。
- 56、行军司马:职官名。始建于三国魏元帝咸熙元年,职务相当于军谘祭酒。至唐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置此职,实具今参谋长的性质。唐后期军事繁兴,多以掌军事实权者充任。
- 57、秋官司寇:中国古代主刑狱之官。
- 58、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āsīpǐlín (1) 一种白色结晶状的水杨酸化合物CH3COOC6H4COOH,主要用于解热镇痛 英 aspirin
- 59、方外司马:称官居司马而不拘世俗礼法之人。
- 60、公司清算:公司出现法定解散事由或者公司章程所规定的解散事由以后,依法清理公司的债权债务的行为。
- 61、青衫司马:唐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时﹐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后因用'青衫司马'喻指失意之官吏。
- 62、公司债券: 股份公司为取得追加资本而发行的借款凭证。债券持有人是公司的债权人,无权参加公司的管理,但收取利息可先于股东分红,公司破产清理时,亦可优先收回本金。
- 63、上司衙门: 上级官府。
- 64、四司六局:1.宋 代官府贵家设四司六局,为盛大宴会供役。四司指帐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六局指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 2.明代洪武初年定内官之制,凡六局,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尚宫局二人,总司纪﹑司言﹑司簿﹑司闻四司之事;尚仪局一人,总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四司之事;尚服局一人,总司宝﹑司衣﹑司仗﹑司饰四司之事;尚食局一人,总司馔﹑司酝﹑司药﹑司供四司之事;尚寝局一人,总司设﹑司舆﹑司苑﹑司灯四司之事;尚功局一人,总司制﹑司珍﹑司彩﹑司计四司之事,总称为四司六局。
- 65、替班司机:在主司机有事的情况下,临时接替,主司机来后就可以回家了。
- 66、醉涂司命: 1.民间年终祭灶神的一种习俗。
- 67、玄武司马:汉代主管宫城玄武门之官。
- 68、雅司病蝇: 雅司病蝇yǎsībìngyíng (1) 一种黄潜蝇,它能传染一种热带的痘状慢性皮肤传染病 英 yaws fly
- 69、大司农箴: 达到和自己所想的一样的结果。
- 70、公司解散: 公司因既定原因终止其全部业务活动,清算其全部资产,致原来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不复存在的行为。中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可因下列情形解散: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决议解散;公司因合并或分立的需要而解散等。公司只有经过清算这一法律程序,才能视作已经解散。
- 71、阴司倒阳:犹言阴阳怪气。
- 72、文君司马:卓文君在丧夫后,遇见才子司马相如,一见倾心,两人于是私奔。
- 73、委任司法:是个名词。如果细分到词素,这两个字是动宾关系。司,就是执掌的意思。
- 74、物外司马: 1.北齐王晞不为世务所羁,故称。
- 75、行政司法:行政司法是由行政机关充当争议的裁决人。
- 76、倒用司农印:《旧唐书.段秀实传》:"及韩旻追驾,秀实以为宗社之危,期于顷刻,乃使人走谕灵岳,窃令言印。不遂,乃倒用司农印印符以追兵。旻至骆驿得符,军人亦莫辩其印文,惶遽而回。"后以"倒用司农印"比喻在非常情况下善于应变。
- 77、公车司马门:即司马门。皇宫的外门。司马门的警卫由公车掌管﹐故称。
- 78、公车司马令:汉官名。掌管司马门和宫中的警卫事宜。属卫尉。
- 79、答司马谏议书:《答司马谏议书》节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 80、五城御史司坊: 五城御史司坊wǔchéngyùshǐsīfāng (1) 指五城御史、五城兵马司及其属下十坊的监狱。五城御史,巡查京城内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的官。五城兵马司,指挥、掌管京城地区治安的官。坊,京城分区单位的名称 例 有五城御史司坊。——清·方苞《狱中杂记》 英 cages of five districts,ect.in capital city
- 81、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成语,读音为“pìn jī sī chén,wéi jiā zhī suǒ”,意思是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破败。比喻女性掌权,颠倒阴阳,会导致家破国亡。出自《尚书·牧誓》
司结尾的词语
更多- 1、盎司: 盎司àng sī,àng sī 1. 常衡制的一种质量单位,等于1/16磅,或约等于28.3495克。 英 ounce (缩写oz); 2. 药衡制或金衡制的一种质量单位,等于480格令或31.1034768克。
- 2、百司: 百司bǎisī (1) 大臣,王公以下百官的总称 例 百司惴恐,多患 若之。——《明史·海瑞传》 英 officials under ministers and princes in ancient China
- 3、班司:指衙署。
- 4、北司:指唐内侍省。因设在皇宫之北﹐故名。
- 5、本司: 1.该司。司,分管事务的官署。 2.犹本官。
- 6、漕司:亦称'漕运司'。 管理催征税赋﹑出纳钱粮﹑办理上供以及漕运等事的官署或官员。北宋称转运司﹐南宋称漕司﹐元代称漕运司。
- 7、曹司: 官署。诸曹郎中职司所在。 吏目。
- 8、臣司:主管某事之臣。
- 9、厨司:厨师。
- 10、春司:指礼部主试官。
- 11、村司:犹村长。
- 12、当司: 1.本司,本人所在的官署。
- 13、典司:主管;主持。
- 14、鼎司: 1.指重臣之职位。
- 15、东司:唐代设于东都洛阳的官署总称。 亦作'东厮'。指厕所。
- 16、董司: 1.监督掌管。 2.指掌管军政之人。
- 17、藩司:官名。南北朝时州刺史的别称。 官名。明清时布政使的别称。主管一省民政与财务的官员。
- 18、分司: 1.分掌;分管。 2.唐宋之制,中央官员在陪都(洛阳)任职者,称为分司。 3.明清于盐运司下设分司,为管理盐务的官员。
- 19、府司:犹官府。
- 20、公司: 公司gōngsī (1) 来自西洋的译词。企业的组织形式。为经营工商业企业(如合伙经营或股份公司)联合的团体 例 公司者,数十商辏资营运,出则通力合作,归则计本均分,其局大而联。——《海国图志》 英 corporation company
- 21、宫司:掌后宫中事宜的人。
- 22、蛊司:既是重量单位又是长度单位。
- 23、官司: 官司guānsi (1) 诉讼 例 打官司 英 lawsuit (2) 旧指官府 例 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水浒》 英 goverment office
- 24、衮司:指三公的职位。
- 25、候司:亦作'候司'。窥探;侦察。等候。
- 26、计司: 1.古代掌管财政﹑赋税﹑贸易等事务官署的统称。
- 27、祭司: 祭司jìsī (1) 基督教以前或非基督教会中在祭台上辅祭或主祭的圣职人员 英 priest (2) 在罗马天主教会正式礼拜仪式上负责监督各种仪式的妥善安排的官员 英 master of ceremonies
- 28、谏司:指谏官的职位。
- 29、贱司: 1.贱吏。
- 30、监司:负有监察之责的官吏。监察。
- 31、禁司:指主管防禁之事的部门或官员。
- 32、警司:指旧时巡捕房。
- 33、旧司:原来的职守。
- 34、局司:指官衙之主事者。
- 35、军司:官名。职为监军。
- 36、库司: 1.佛寺中包括都寺﹑监寺﹑副寺在内的管事部门。 2.指寺院中司会计之事的僧人。
- 37、阃司: 1.明代地方军事机构"都司"的别称。
- 38、寮司: 1.各衙署长官。 2.寺僧中替长老管事的人。
- 39、陵司:唐时守卫及祀祭皇陵的官署。
- 40、留司:唐人称分司东都洛阳者为留司。宋因之。
- 41、鸾司:唐代指门下省。
- 42、逻司:指主管巡行侦查事务的官府。
- 43、茅司:厕所。
- 44、密司: 英语miss的音译。亦译为“密斯”。意为小姐。
- 45、冥司: 1.阴间。 2.阴间的长官。
- 46、牧司: 1.监督举发。 2.管民政的地方官。
- 47、臬司:宋各路提点刑狱司、元代肃政廉访使司与明、清各省提刑按察使司的简称。
- 48、派司: 派司pā si 1. 桥牌叫牌中的术语,表示不叫。 英 pass; 2. 英文 pass的音译,指厚纸印成的或订成本儿的出入证、通行证等。
- 49、牌司: 1.古代收受讼状的府吏。
- 50、判司:古代官名。唐代节度使﹑州郡长官的僚属,分别掌管批判文牍等事务。亦用以称州郡佐吏。
- 51、铺司:古时驿站的主管人员。
- 52、铨司:主管选授官职的官署。
- 53、群司: 1.百官。
- 54、羣司:1.百官。羣司造句百官。《左传·襄公十年》:“庀羣司,闭府库。”《楚辞·王逸<九思·怨上>》:“令尹兮警謷,羣司兮譨譨。”旧注:“羣司,众僚。”《后汉书·明帝纪》:“羣司勉修职事,极言无讳。”
- 55、伤司:迷信谓执役的鬼魂。
- 56、社司: 1.主管社仓储粮之官吏。
- 57、庶司:各官署;诸衙门。
- 58、帅司:宋代在诸路置安抚司或经略安抚司,以朝臣充任,掌一路军政之事,称帅司。
- 59、边司:边境地区的官府。
- 60、枋司:指握有重权的官职。
- 61、朝司:指中央分掌各部的官吏。
- 62、攒司: 1.宋代办理写写算算等事务的吏役。
- 63、大司:犹言大事。
- 64、都司: 都司dūsī (1) 指都指挥使司,掌管一方军政的官署 例 以钦依都司掌徼巡。——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英 army and goverment office
- 65、二司: 指汉·王尊、王骏。二人皆为司隶校尉,故称。 指司徒、司空。
- 66、法司: 1.古代掌司法刑狱的官署。 2.指司法官吏。
- 67、鼓司:宋代官署名。掌臣民章奏。
- 68、家司: 家什,器具。
- 69、九司: 九卿。
- 70、里司:指里长。
- 71、两司:明清两代对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的合称。两司是一省的最高官署,布政使司管民政,按察使司管刑名。两司最高长官是布政使和按察使。
- 72、六司:六司即为南斗六司,也就是南斗六星君,古代中国人民对南斗信仰同日、月、北斗一样崇拜。唐府州置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六官。
- 73、毛司: 1.茅厕﹐厕所。
- 74、门司: 1.守门的吏役。
- 75、南司:南北朝时南朝御史台在尚书省之南,称南台,因称南台之长御史中丞为'南司'。 唐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大内 皇宫 南面,故称'南衙',亦称'南司'。
- 76、内司: 1.北朝魏孝文帝所置宫中女官名。 2.宋代内侍省所属内东门司﹑合同凭由司﹑军头引见司等的统称。 3.诸王府的属官。
- 77、鸟司:《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少皞摰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后以"鸟司"谓开国之君任命百官,司职百事。
- 78、三司: 指三公。 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 明代各省设都指挥司、布政司、按察司,分主军事、民政、司法,合称三司。 宋代于广州、明州、杭州置市舶司,主对外贸易,合称三司。 唐·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
- 79、上司: 上司shàngsi (1) 上级 例 首先去见他的顶头上司 英 superior;boss (2) 高级官吏 英 high-ranking official
- 80、省司:中枢各省的有关官署。
- 81、市司: 1.即司市。古代管理市场的官员。又叫市师。 2.宋代称评定物价的机构。
- 82、守司: 1.职责,职守。 2.监守。
- 83、所司:犹职责。 有司。指主管的官吏。
- 84、贴司:宋时掌管文贴的行政组织。
- 85、吐司:烤过的面包片。
- 86、团司:唐代新进士及第,负责筹办同年游宴及纠察诸事的机构。主其事者亦称为"团司"。
- 87、辖司: 1.指主管官吏。
- 88、宪司:魏晋以来御史的别称。 宋代官名。即诸路提点刑狱公事。景德四年置,负责调查疑难案件,劝课农桑,和代表朝廷考核官吏等事,即后世按察司之职。 犹上司。元代习用语。
- 89、乡司:旧时一乡中管理杂事的人,略同于社长﹑里正等。
- 90、饷司:掌管军粮的部门。
- 91、选司:旧时主管铨选官吏的机构。
- 92、铉司:指重臣。
- 93、巡司:巡检司。职掌地方治安。
- 94、押司:宋时办理文书,狱讼的地方胥吏,多由当地有产业人户中差选。
- 95、盐司:古代掌管盐务的官署。
- 96、仪司:泛称地方司法机构。
- 97、驿司: 1.唐代管理驿站的官员。
- 98、邑司:唐代管理公主事务的机构或供职于这一机构的官吏。
- 99、邮司:指清时邮传部。
- 100、庾司:宋代管理粮仓的机构。
- 拼音sī
- 注音ㄙ
- 笔划5
- 繁体司
- 五笔NGKD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动词(1)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2)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司,臣司事于外者。——《说文》司,臣也。——《广雅》司,主也。——《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司王朝。——《周礼·师氏》司,主也。——《广雅》曰司徒。——《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韩非子·三守》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韩非子·扬权》役民之司盗者,授之以击刺之术。——宋· 苏轼《教战守》(3) 又如:各司其事;司籍(管理典籍);司掌(掌管,管理;管理的人);司方(掌管一方;古称指南车);司铎(掌管文教。相传古代宣布教化的人必摇木铎以聚众);司衡(主管;主宰);司勋(主管功赏之事);司卫(负责保卫)(4) 承担实为人朴素无文,推听掌家 樊得和 孙升等为提掇,众享其利,而 实司其名。—— 明· 刘若愚《酌中志》(5) 通“伺”。侦察,观察为人下者,常司上之,随而行。——《墨子·号令》日欲司间而相与投藉之。——《荀子·王霸》居家相察,出入相司。——《盐铁论·周秦》司男女之无夫家者。——《周礼·媒氏》。注:“犹察也。”以为物而司之。——《汉书·高五王传》。注:“察视之也。”以司日月之长短。——《山海经·大荒西经》名词(1) 官吏;方面之长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2) 又如:文武之司;疆场之司;司会(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掌财政);司吏(负责书写工作的小官吏);司直(古官名。西汉时设置。辅佐丞相检举不法之事,位于司隶校尉之上。东汉时改属司徒,帮助司徒督察各州郡所举上奏);司禄(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掌班禄事)(3) 中国古代官署的名称 。唐宋以后,尚书省各部所属有司。现称中央机关部以下一级的行政部门为司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4) 又如:财政部计划司(5) 政府执行部门的独立的下属机构有御史偶阵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明史·海瑞传》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清· 方苞《狱中杂记》(6) 又如:都司;土司;藩司;司房(州县衙门管理案卷的部门,刑房);司道(巡抚的主要属官,司即藩司,臬司;道即道员,包括守道和巡道);司狱司(管监狱的机关)(7) 复姓的一部分 。如:司马;司徒;司空;司马牛之叹(司马牛,孔子弟子。他曾慨叹:“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亡:无);司马温公(指北宋司马光。三朝为官,追封温国公);司马琴心(求爱之情。汉代卓文君爱好音乐,风流多情,司马相如以琴弹《凤求凰》曲挑动她,终致文君夜奔) [查看更多]
S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