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开头的词语
更多- 1、吴坂: 1.亦作"吴山"。 2.古地名。即虞坂,在春秋虞国(今山西平陆县)境内,又称颠軨坂,道狭而险。传说商傅说隐于此。
- 2、吴榜: 1.大棹,划船工具。一说吴之棹。吴榜即船棹。 2.指船。吴为地名,借指南方。
- 3、吴蔡: 吴地和蔡地。 金诗人吴激、蔡松年的并称。详“吴蔡体 ”。
- 4、吴蚕:吴地之蚕。吴地盛养蚕,故称良蚕为吴蚕。
- 5、吴阊: 1.苏州故城阊门。 2.借指吴地,今苏州一带。
- 6、吴莼:吴地的莼羹,以美味着称。晋张翰,吴人,因见秋风起,乃兴莼羹鲈脍之思。后以指故乡风味之食品。见《晋书.文苑传.张翰》。
- 7、吴舠: 1.吴地小船。 2.喻鱼。
- 8、吴邓: 1.汉吴汉﹑邓禹的并称。 2.汉吴王濞和邓通的并称。
- 9、吴殿: 1.即吴宫。指春秋吴王的宫殿。 2.即吴宫。指三国吴主的宫殿。
- 10、吴娥:吴地的美女。
- 11、吴刚: 传说中的仙人名。
- 12、吴戈:兵器名。吴地所产,故称。亦泛指精良的戈。
- 13、吴耿:汉吴汉﹑耿弇的并称。
- 14、吴羹:吴人所作的羹。以味美着称。故常用指美味佳肴。
- 15、吴钩:武器名。一种弯形的刀,相传为吴王阖闾所做。后泛指锋利的宝刀。
- 16、吴馆:指春秋吴王夫差所筑的馆娃宫。遗址在今江苏吴县灵岩山。
- 17、吴姬:吴地的美女。
- 18、吴激: (1090-1142)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彦高,号东山,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北宋末出使金,被留,任金翰林待制,知深州。为金初词坛领袖,与蔡松年齐名,时称“吴蔡体”。从岳父米芾,工于书画。有《东山集》、《东山乐府》。
- 19、吴剑: 1.宝剑。春秋吴人善铸剑,故称。 2.指春秋吴公子季札之剑。季札过徐,徐君爱其剑,口不敢言。季札心知之,以使上国而未献。及返至徐,则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挂徐君冢树而去,以酬宿昔之心诺。
- 20、吴笺:吴地所产之笺纸。常借指书信。
- 21、吴京:即今之南京。
- 22、吴绢:古代吴地所产的绢。以质地轻薄著名。
- 23、吴魁:大而平的盾。
- 24、吴蓝:蓝草的一种。可做染料。
- 25、吴练:《太平御览》卷八一八引《韩诗外传》:'孔子﹑颜渊登鲁东山望吴昌门,渊曰:'见一匹练,前有生蓝。'子曰:'白马﹑芦蒭也。''后遂以'吴练'为典实。指白马。唐刘威《伤曾秀才马》诗:'吴练已知随影没,朔风犹想带嘶闻。'吴阊门。代指苏州。清徐晟《春感和舍弟漳州来韵》:'几曾极目观吴练,最是伤心续楚词。'
- 26、吴梁:汉吴王刘濞与梁孝王刘武的并称。
- 27、吴绫:古代吴地所产的一种有纹彩的丝织品。以轻薄著名。
- 28、吴梅:杨梅。吴地盛产,故称。
- 29、吴蒙: 指三国·吴之名将吕蒙,后亦以讥缺少学识、文才者。
- 30、吴绵:吴地所产之丝绵。亦作"吴棉"﹑"吴绵"。
- 31、吴棉:吴地所产之丝绵。亦作"吴棉"﹑"吴棉"。
- 32、吴緜:吴地所产之丝绵。亦作"吴棉"﹑"吴緜"。
- 33、吴娘: 1.吴地美女。 2.指古代歌妓吴二娘。
- 34、吴侬:1.吴音。因吴人语中多带侬字。2.吴人的代称。
- 35、吴派: 1.明朝中晩期代表画派。明中期画坛以"吴门派"为首,晩期则推崇"松江派"。松江本属吴地,后人因合称两派为"吴派"。 2.清代经学派系之一。导源于吴中惠周惕而成于惠栋。余萧客﹑江声﹑钱大昕﹑王鸣盛﹑江藩等都属这一派。主张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疏通,而旁及史学和文学,以保守汉人学说为主。
- 36、吴庖:吴人善烹调,故以指精美的肴馔。
- 37、吴醥:吴地所产的酒。
- 38、吴泉:即虞渊。
- 39、吴姝:吴地的美女。
- 40、吴蜀:三国时的吴国与蜀国。 泛指吴地与蜀地。
- 41、吴酸:吴人所调咸酸之味。一说,即榆酱。
- 42、吴亭: 1.地名,即庱亭。在今江苏丹阳县东﹑武进县西,三国吴孙权曾射虎于此。 2.泛指吴地之亭。
- 43、吴娃: 吴地美女。
- 44、吴会: 1.秦汉会稽郡治在吴县,郡县连称为吴会。 2.东汉分会稽郡为吴会稽二郡,并称吴会。后亦泛称此两郡故地为吴会。
- 45、吴音: 吴音wúyīn (1) 指吴语,吴方言 例 醉里吴音相媚好。——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英 dialect of Wu district
- 46、吴楚: 春秋·吴国与楚国。 泛指春秋·吴·楚之故地。即今长江中、下游一带。 指汉高祖分封的吴·楚诸侯国。 指吴地和楚地。比喻不同区域。
- 47、吴歈:春秋吴国的歌。后泛指吴地的歌。指昆曲。
- 48、吴山:山名。在今陕西陇县西南。参见'吴岳'。 山名。又名胥山。俗称城隍山。在今浙江杭州西湖东南。南宋初,金主亮南侵,扬言欲立马于此。 吴地的山。三国吴故地的山。 吴地的山。春秋吴故地的山。吴地的山。常泛指江南的山。
- 49、吴咏:犹吴歌。
- 50、吴越: 1.春秋吴国与越国的并称。 2.吴越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 3.指春秋吴越故地(今江浙一带)。 4.五代十国之一。始祖钱镠,据有今江苏省西南部﹑浙江省全部和福建省东北部,后降于北宋。
- 51、吴鸿:春秋时吴人。其父杀之,以其血涂金,铸成钩,进献吴王。故亦以为钩名。钩,形似剑而曲。后泛指宝剑或利器。
- 52、吴甲:吴地所产之铠甲。
- 53、吴苑: 1.即长洲苑,吴王之苑。 2.吴地的园囿。因借指吴地或苏州。
- 54、吴盐:吴地所产的盐。以洁白着称。为四方所食。唐肃宗时,盐铁铸钱使第五琦于两淮所煮盐以洁白著名,后亦称两淮生产的盐为吴盐。喻白发。
- 55、吴丝:吴地产的丝。喻指精美的琴弦。
- 56、吴回:传说中的人名。即祝融。一说祝融之弟,帝喾之火正,相传死后为火神。
- 57、吴服: 1.泛指吴地。服,王畿以外的地方。 2.吴地的服装。
- 58、吴装: 1.亦作"吴妆"。 2.指中国画的一种淡着色风格,相传始于唐吴道子的人物画,故名。 3.形容色彩淡雅者。
- 59、吴锦:吴地出产的美锦。常比喻优美诗文。
- 60、吴关: 1.吴地的关隘。指春秋吴国之地。 2.吴地的关隘。指三国吴之故地。
- 61、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江浙话、吴越语。
- 62、吴燕:即吴宫燕。
- 63、吴趋: 1.犹吴门,指吴地。门外曰趋。 2.见"吴趋曲"。
- 64、吴吟: 1.谓吟唱吴歌。 2.指吴歌。
- 65、吴宫: 1.指春秋吴王的宫殿。 2.指三国吴主的宫殿。
- 66、吴儿: 1.吴地少年。 2.对吴人的蔑称。
- 67、吴岫:犹吴山。吴地的山。
- 68、吴中: 今江苏·吴县一带。亦泛指吴地。
- 69、吴歌:吴地之歌。亦指江南民歌。
- 70、吴岳:亦作'吴岳'。古代山名。在今陕西省。
- 71、吴观:泰山的峰名。
- 72、吴门:汉冀县城门名。在今甘肃甘谷县。 指春秋吴都阊门 一作昌门 。 指苏州或苏州一带。为春秋吴国故地,故称。见'吴门派'。
- 73、吴妆: 1.亦作"吴妆"。 2.指中国画的一种淡着色风格,相传始于唐吴道子的人物画,故名。 3.形容色彩淡雅者。
- 74、吴江: 1.吴淞江的别称。 2.县名。属江苏省。
- 75、吴画:指唐吴道子所画的佛像。
- 76、吴人: 见“吴儿 ”。
- 77、吴下: 泛指吴地。下,用于名词后表示处所。
- 78、吴王: 指春秋·吴国之主。亦特指吴王·夫差。 明太祖·朱元璋初期建立政权时的称号。 元末起义军首领张士诚,据有吴中,号吴王。 清·乾隆间苗民起义军领袖吴八月的称号。
- 79、吴干:春秋吴国的干将剑。亦泛指宝剑。
- 80、吴赵:明庶吉士吴中行﹑赵用贤因张居正夺情视事,疏争被杖,时称"吴赵"。《明史.吴中行传》:"五人者(吴中行﹑赵用贤﹑艾穆﹑沈思孝﹑邹元标),直声震天下。中行﹑用贤并称吴赵。"后吴地俗谓不择言而乱语者为"吴赵"。
- 81、吴濞:吴王刘濞的省称。汉景帝时,刘濞曾发动吴楚等七国之乱,为周亚夫所平。
- 82、吴刀: 1.传说舜殛鲧所用之刀。 2.泛指宝刀。 3.吴地所产之剪刀。
- 83、吴公: 1.汉上蔡人。文帝时,为河南守,曾荐贾谊为博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乃征为廷尉。"司马贞索隐:"吴,姓也。史失名,故称公。"后因以指政绩突出者。 2.即蜈蚣。
- 84、吴谣: 吴地歌谣。
- 85、吴霜:吴地的霜。亦比喻白发。
- 86、吴羊:白绵羊。亦称生于江南之羊。
- 87、吴台:指春秋吴王阖闾(一说夫差)所筑之姑苏台(在江苏吴县西南)。
- 88、吴子: 1.对战国卫人吴起的敬称。 2.南北朝时北人对南人的蔑称。
- 89、吴质: 1.即月中之神吴刚。 2.三国魏人,以文名重于时。文帝为太子时,与之过从甚密。见《三国志》本传。
- 90、吴兴: 1.指元代书画家赵孟俯。赵为吴兴人,故称。 2.郡名。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治所在乌程县(今浙江吴兴县南)。 3.县名。属浙江省,位于苕溪下游,滨临太湖。
- 91、吴謡:吴地歌谣。《乐府诗集.杂曲谣辞》有"吴謡"。
- 92、吴粤:春秋吴国与越国的并称。粤,通'越'。
- 93、吴牛: 吴地的水牛。
- 94、吴地:春秋时吴国所辖之地域,包括今之江苏﹑上海大部和安徽﹑浙江﹑江西的一部分。亦指东汉时的吴郡今江苏省 。
- 95、吴罗:古代吴地所产的绫罗。以轻软着称。
- 96、吴光:春秋吴公子光,后为国君,即阖庐。
- 97、吴口:指吴地的美女。古称男曰丁,女曰口。
- 98、吴调:吴歌的曲调。其声多缠绵哀怨。
- 99、吴都:指春秋吴国的都城。在今之江苏苏州。 指三国吴的都城建业。即今江苏南京市。
- 100、吴分:吴之分野。指吴地。
吴中间的词语
更多>>- 1、富吴体:唐富嘉谟﹑吴少微皆为进士,同官相友。时人文章多尚徐(徐陵)庾(庾信),以雕琢为工,而两人所作,以古文为本,厚重雄迈,时人遂争相摹仿,号"富吴体",又称"吴富体"。参阅《旧唐书.文苑传中.富嘉谟》。
- 2、向吴亭:古亭名。地在今江苏丹阳县。
- 3、小吴生: 1.称宋王瓘。 2.称宋马和之。
- 4、楚水吴山: 1.吴楚之地的山水。
- 5、楚柁吴樯:指吴楚之船。
- 6、楚舞吴歌:泛指江南的轻歌曼舞。
- 7、楚尾吴头: 1.古豫章一带位于楚地下游,吴地上游,如首尾相衔接,故称"楚尾吴头"。亦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地方。
- 8、楚宫吴苑:吴楚的宫室园林。借指南方的胜地。
- 9、楚弄吴吹: 1.泛指江南一带的乐曲。
- 10、喘月吴牛:比喻见到曾受其害的类似事物而过分害怕惊惧,或形容天气酷热。
- 11、吹箫吴市:谓乞食。
- 12、天低吴楚: 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远越觉得天下垂。
- 13、越瘦吴肥:意思是不在乎越国人瘦和吴国人肥胖。
- 14、枫落吴江:《新唐书.文艺传上.崔信明》:"信明蹇亢,以门望自负,尝矜其文,谓过李百药,议者不许。扬州録事参军郑世翼者,亦骜倨,数恌轻忤物,遇信明江中,谓曰:'闻公有"枫落吴江冷",愿见其余。'信明欣然多出众篇,世翼览未终,曰:'所见不逮所闻。'投诸水,引舟去。"后遂以"枫落吴江"借指诗文佳句。
- 15、襟吴带楚:意思说人文、地理处在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界处,泛指南北风格交融。
- 16、抉目吴门: 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字子胥)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 亦作:抉目东门 、抉目胥门 、抉目悬门
- 17、蜀锦吴绫:比喻(声名)高贵。
- 18、悬首吴阙:犹言悬门抉目。
- 19、宋画吴冶:宋人的绘画,吴人的冶铸,皆极为精妙。后形容物品精致巧妙。
- 20、天吴紫凤: 指画或绣着水神和凤类的织物。
- 21、兵次吴桥:语出成刚小说《再扶汉室》第二十三章博山之战,是将军队驻扎在吴桥这个地方很长时间的意思。
- 22、陈胜吴广起义: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贫苦农民陈胜、吴广率戍卒九百人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起义,迅速得到全国的响应。起义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国号张楚。这次起义导致秦王朝的灭亡。也叫大泽乡起义。
- 23、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词语解释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dōng wú zhāo qīn,nòng jiǎ chéng zhēn ]⒈ 《三国演义》第五四回载,孙刘联合在赤壁之战中战胜曹操后,刘备借东吴荆州暂驻。周瑜设计赚备入吴招亲,欲以之为人质索回荆州。不料吴国太(孙权母)见备英姿出众,曰:“真吾婿也”,遂将其小女(权妹)嫁给刘备,是为孙夫人。后因以“东吴招亲,弄假成真”比喻有违初衷,弄巧成拙。引证解释⒈ 《三国演义》第五四回载, 孙 刘 联合在 赤壁 之战中战胜 曹操 后, 刘备 借 东吴 荆州 暂驻。引周瑜 设计赚 备 入 吴 招亲,欲以之为人质索回 荆州。不料 吴国太 ( 孙权 母)见 备 英姿出众,曰:“真吾婿也”,遂将其小女( 权 妹)嫁给 刘备,是为 孙夫人。后因以“东吴招亲,弄假成真”比喻有违初衷,弄巧成拙。 克非 《春潮急》九:“‘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李春山 在心里直骂自己:又干了一桩蠢事。”
- 24、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词语解释⒈ 吴楚:泛指长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远越觉得天下垂,除见苍天之外,空无所有。现也比喻一无所见。
吴结尾的词语
更多- 1、北吴:古虞国的别称。
- 2、陈吴: 1.秦末农民起义首领陈胜﹑吴广的并称。
- 3、东吴: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
- 4、勾吴:句吴。即吴国。
- 5、荆吴: 1.春秋时的楚国与吴国,后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2.汉初封建的九个同姓诸侯国之一。
- 6、侨吴:春秋郑子产(名侨)和吴季札的并称。
- 7、阿吴:指清吴三桂。吴三桂征西﹐杀人如麻﹐故民间以"阿吴"为恐吓小孩之语。
- 8、二吴: 指吴郡与吴兴。
- 9、句吴:国名,指吴国。
- 10、三吴:三吴,指吴郡,吴兴,会稽。是指代长江下游江南的一个地域名称。
- 11、孙吴:春秋时孙武和战国时吴起的并称。皆古代兵家。孙武着《兵法》十三篇。吴起着《吴子》四十八篇。三国时吴国,因王室姓孙,历史上也称孙吴。
- 12、天吴:水神名。
- 13、西吴: 1.古地名。 2.唐宋时湖州府的别称。在今浙江湖州。明周祁《名义考》以苏州为东吴﹐润州为中吴;湖州在西﹐故称西吴。
- 14、湘吴:湘水与吴兴的并称。
- 15、延吴:春秋吴延陵季子和魏东门吴的并称。两人皆丧子而旷达无忧。
- 16、杨吴:五代十国的吴国。因其建立者为杨行密,故称。
- 17、越吴:越地与吴地的并称。吴越相接,史多并称。
- 18、沼吴:犹言灭吴。语本《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杜预注:"谓吴宫室废坏,当为污池。"
- 19、中吴: 旧苏州府的别称。始见宋·龚明之《中吴纪闻》。 旧镇江府的别称。
- 20、东门吴:《战国策.秦策三》:"梁人有东门吴者,其子死而不忧。其相室曰:'公之爱子也,天下无有,今子死不忧,何也?'东门吴曰:'吾尝无子,无子之时不忧;今子死,乃即与无子时同也,臣奚忧焉?'"事亦见《列子.力命》。后因以"东门吴"为丧失亲人而胸怀旷达者的典型。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吴组词,吴的组词,吴字怎么组词,吴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吴字组词的组词,其中吴字在开头的组词有213个,吴字在中间的组词有24个,吴字在结尾的组词有20个。
W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