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武备: 武备wǔbèi (1) 军备 例 虽有文事,必有武备。——《谷梁传·定公十年》 英 defence preparations
  • 2、武弁: 武冠。 武官。
  • 3、武抃:一种类似摔跤的竞技游戏。
  • 4、武柄: 指军权。
  • 5、武部:兵部。古代封建王朝中主管军事的部门。
  • 6、武材: 1.亦作"武材"。 2.军事才干。
  • 7、武臣:武官;武将。主管军事的官员。
  • 8、武丑: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丑行的一支。扮演擅长武艺而性格机警、语言幽默的男性人物。着重翻跳武技,也讲究口齿清楚有力,俗称“开口跳”。如京剧《三岔口》中的刘利华、昆剧《挡马》中的焦光普。
  • 9、武担: 山名。在四川省·成都市城内西北隅。
  • 10、武旦: 武旦wǔdàn (1) 扮演有武艺妇女的一种戏曲旦角 英 a female character type versed in shadowboxing,swordplay,etc. in Beijing operas;warrior woman
  • 11、武蠭:军队名号。蠭,用同“锋 ”。
  • 12、武符: 即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
  • 13、武榦: 见“武干 ”。
  • 14、武馆: 旧时民间教习武艺的处所。
  • 15、武悍: 凶猛强悍。
  • 16、武侯: 三国·蜀·诸葛亮死后谥为忠武侯,后世称之为武侯。
  • 17、武妓: 武装打扮的歌妓。
  • 18、武技: 武艺。
  • 19、武健: 勇武刚健。 指勇武刚健的人。
  • 20、武监: 武学。
  • 21、武阶: 武职的官阶。
  • 22、武诫: 犹武备。
  • 23、武界: 军事界。
  • 24、武巾: 武士头巾。
  • 25、武净: 武净wǔjìng (1) 亦称“武花脸”,净角一种,在戏曲中扮演以武打为主的角色 英 “the painted face” playing acrobatic fighting in Chinese operas
  • 26、武警: 武警wǔ jǐng 1.  配备武器的警察。 英 armed police; 2.  武装警察部队。
  • 27、武具: 军事器具;武器。
  • 28、武剧: 以武功为主的戏。亦以喻战争场面。
  • 29、武考: 科举制度中的武科考试。
  • 30、武克: 见“武克 ”。
  • 31、武库: 武库wǔkù (1) 军械库,贮存武器和军事装备的地方 英 armory;arsenal (2) 旧时也比喻富有才能的人 英 talent
  • 32、武牢: 虎牢关之简称。
  • 33、武厉:威武勇猛。
  • 34、武吏: 指军职官员。
  • 35、武烈: 《国语•周语下》:“成王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
  • 36、武録:武举及第人的名册。 明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褐盖》:“今年閲武録,其人已用锦衣籍,登武进士矣。”
  • 37、武旅: 武师,军队。
  • 38、武满: 滥用武力。
  • 39、武媚: 妩媚。姿态美好可爱。 唐·武则天的别号,为唐太宗所赐。
  • 40、武猛: 勇猛。 指勇猛的人。
  • 41、武庙: 武庙wǔmiào (1) 指关羽、岳飞的合祀庙,有时专指奉祀关羽的庙 英 temple enshrining and worshipping Guan Yu and other famous generals in ancient China;temple to military herose
  • 42、武敏:足迹的拇趾印。
  • 43、武怒:威怒。
  • 44、武貔:即虎貔。泛指猛兽,借指武士。唐人避唐太祖李虎讳改。
  • 45、武魄: 即琥珀。避唐太祖·李虎讳改。
  • 46、武骑: 勇武的骑卒。 指汉·司马相如。
  • 47、武锐: 勇猛精锐。
  • 48、武射:弓箭手之职名。
  • 49、武试:武科考试。
  • 50、武算:用兵的谋略。
  • 51、武童:明清时应武科生员之试者,称"武童"。亦省称"武童"。
  • 52、武卫: 谓以武力藩卫。 军制名。
  • 53、武帷: 武帐。
  • 54、武闱: 王宫里的小门。
  • 55、武威: 军事威力。 古代将军名号。
  • 56、武蜼: 虎和蜼。古时天子祭服用为图饰。武,即虎,避唐太祖·李虎讳改。蜼,一种长尾猿,传说其性孝。
  • 57、武舞: 雅舞的一种,与“文舞”相对。始于周代。舞时手执斧盾。内容为歌颂统治者武功。用于郊庙祭祀及朝贺、宴享等大典。
  • 58、武断: 武断wǔduàn (1) 主观轻率地判断 英 arbitrary decision;subjective assertion;with high hand
  • 59、武侠: 武侠wǔxiá (1) 精通武艺的侠客 例 武侠小说 英 a person adept in martial arts and given to chivalrous conduct(in olden times)
  • 60、武汉: 武汉Wǔhàn (1) 市名。湖北省省会。辖武昌、汉阳、黄陂、新洲四县。市区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合并组成。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和汉水汇合处,面积4,480平方公里,市区1,557平方公里,人口420万,市区320万。钢铁、机械、造船、纺织等工业发达,中国重要工业基地之一,扼长江水运中枢,在京广线中段,为水陆交通枢纽 英 Wuhan
  • 61、武器: 武器wǔqì (1) 直接用于杀伤和破坏的作战器械和装置。如枪、炮、地雷、炸弹等 例 步枪是步兵的基本武器 英 weapon;implements of warfare;military hardware;arms (2) 泛指斗争的工具 英 means
  • 62、武术: 武术wǔshù (1) 打拳和使用传统兵器的技术 例 自幼好武术。——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英 wushu, martial arts such as shadowboxing,swordplay,etc.
  • 63、武林: 旧时杭州的别称,以武林山得名。 武术界。如:武林高手,武林新秀。
  • 64、武德: 武道。运用武力所应遵守的准则。如平定祸乱等。 指《武德舞》。
  • 65、武装: 武装wǔzhuāng (1) 用武器装备军队 例 把战斗的士兵武装起来 英 arm (2) 指军队等的武器等方面的装备 例 新式武装 英 arms;military equipment;battle outfit
  • 66、武乐: 颂扬武功的舞乐。同“文乐 ”相对。
  • 67、武人: 武人wǔrén (1) 指军人 英 soldier;army man (2) 指将帅 英 general (3) 勇武的人 例 武人不乱,智人不诈 英 warrior
  • 68、武毅: 勇武刚毅。 指勇武刚毅的人。
  • 69、武力: 武力wǔlì (1) 使用暴力 英 violent force (2) 指军队的战斗力及人员多少 英 military force;armed might;force of arms
  • 70、武功: 武功wǔgōng (1) 专指在军事方面取得的成就;战功 例 文治武功 英 military accomplishments (2) 武工 英 skill in acrobatics in Chinese operas
  • 71、武士: 武士wǔshì (1) 习武的人;勇士 英 warrior (2) 日本封建时代大领主的军事侍从,实行骑士时代武士道的礼教,准许佩带两把剑,对平民操有生杀大权 英 samurai (3) 宫庭守卫 英 palace guards (4) 勇力过人的人 英 man of prowess (5) 兵士 英 soldier
  • 72、武卒: 战国时魏国按规定标准选拔的步兵。 指军队、士兵。
  • 73、武伤: 以武力伤害。
  • 74、武训: 军事训练。
  • 75、武业: 军功。
  • 76、武谊: 见“武义 ”。
  • 77、武台: 汉宫殿名。
  • 78、武军: 古代战争中,战胜者为炫耀武功,收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垒。 军队;武力。
  • 79、武冲:古代的一种战车。又名冲车。
  • 80、武夫: 武夫wǔfū (1) 武士;勇士 例 武夫出于波间。——唐·李朝威《柳毅传》 英 a brave and strong man (2) 指军人 例 一介武夫 英 soldiers;warrior
  • 81、武运: 武事的气运。
  • 82、武昭:谓武功。 汉武帝﹑汉昭帝的并称。
  • 83、武进: 谓恃武冒进。
  • 84、武勇: 威武勇猛。 指武勇的人。 武艺。
  • 85、武翼: 古代兵器名。
  • 86、武震:武威,武力。
  • 87、武松: 《水浒传》中人物。勇猛刚烈,曾在景阳冈徒手打死猛虎。后参加梁山农民起义军,到处诛除强暴,是人民群众所喜爱的英雄形象之一。
  • 88、武圣:旧时对关羽﹑岳飞的尊称。
  • 89、武罗: 传说为夏·后羿之臣。 古代传说中的神名。
  • 90、武曲: 星名。旧时迷信说法,人间诸事均有上天星宿分别执掌。武曲星主管武事。 武舞曲。
  • 91、武化:武治;武事。
  • 92、武步: 半步。 即虎步。形容举步威武。 谓追随。
  • 93、武贲:即虎贲。勇士之称。唐人避太祖李虎讳改。
  • 94、武师: 军队。 对擅长武术之人的尊称。
  • 95、武藝: 武艺wǔyì (1) 指武术上的技艺 例 武艺超群 英 skill in wushu (2) 指骑马、射箭、击刺等军事技术 英 martial arts
  • 96、武举: 武举wǔjǔ (1) 指武举人,明代各省武生在省城乡试,考中的叫武举人 例 武举黄略守东门。——邵长蘅《青门剩稿》 英 military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the imperial provincial examination
  • 97、武官: 武官wǔguān (1) 外交代表的军事顾问,为国家军事机关派驻外国的代表,是使馆组成人员之一 英 military attaché (2) 指军官 英 officer
  • 98、武冠: 古代武官戴的一种帽子的名称。相传战国·赵武灵王效胡服始用。
  • 99、武关: 地名。在陕西·商南县西北。
  • 100、武达: 武官中的显贵。

武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梁武忏:佛教书《慈悲道场忏法》的别称。相传梁武帝初为雍州刺史时,夫人郗氏性酷妒,病死。梁武帝即位后夜梦郗氏化为蟒。为了替郗氏忏悔罪业,乃集录佛经语句,作成忏法十卷,因称《梁武忏》。后为佛家常用的超度忏法。
  • 2、玄武蝉: 黑蝴蝶。
  • 3、讲武城: 1.古城名。在河南临漳漳河上。三国魏曹操所筑。宋范成大有《讲武城》诗。
  • 4、定武石:定武石刻。
  • 5、东武吟:即乐府《东武吟行》。
  • 6、杜武库:晋人对杜预的尊称。谓其学识渊博,如武库兵器,样样具备。
  • 7、白武幡: 1.亦作"白虎幡"。
  • 8、寒武纪: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寒武"(Cambria)是英国威尔士一个古代地名,这个纪的地层首先在那里发现,故名。约开始于五亿七千万年前,结束于五亿年前。本纪分为早﹑中﹑晩三个世。生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为主,特别是三叶虫。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我国南北很多省区当时为海水所淹没。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寒武系"。
  • 9、寒武系: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参见"寒武纪"。
  • 10、汉武泉:泉名。在长安城南,为曲江之源。
  • 11、汉武台:汉武帝为求仙所筑的高台。在沧州。其地俯临大海,长澜接天,巉岩峻石,颇为壮观。
  • 12、玄武湖: 湖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城东北玄武门外。古俗称后湖。又名练湖,南朝·宋·元嘉中改名玄武湖。
  • 13、讲武堂:《讲武堂》是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一档节目。
  • 14、晋武帝:晋武帝(236-290)即“司马炎”。西晋王朝的建立者。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司马昭长子。公元265年继为相国、晋王,后代魏称帝。280年灭吴,统一全国。在位时加强门阀制度,又大封宗室。晚年民族矛盾尖锐,死后不久,全国即陷入分裂混战状态。
  • 15、广武君:指楚汉相争时赵国谋臣李左车。李封广武君,故称。韩信﹑张耳攻赵时,赵权臣成安君陈馀不听广武君之言,以至兵败。韩信获广武君而师事之,广武君遂为之筹策下燕齐之地。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 16、伦武士: 一个存在于恩多战役后的黑暗绝地组织,这其中的成员如凯洛·伦将自己的姓替换成“伦”以表明自己是组织的一分子。
  • 17、岳武穆: 1.指宋代名将岳飞。武穆为其谥号。
  • 18、甯武子:1.亦称"宁子"。亦称"宁生"。亦称"寗生"。亦称"宁武"。2.春秋卫大夫宁俞,谥武子。
  • 19、阿武婆:唐人称武则天。
  • 20、神武旗:清代帝王出行仪仗中乘舆旗饰之一种。
  • 21、玄武旗: 1.绘有龟形的旗帜,作北面或后面军阵的标志,亦用作仪仗。
  • 22、重武器: 重武器zhòngwǔqì (1) 射程远、威力大的武器,如大炮 英 heavy weapons
  • 23、轻武器: 轻武器qīngwǔqì (1) 用单手或者双手握持进行射击的小型武器 英 small arm
  • 24、全武行: 1.原指戏曲舞台上全副武打表演。亦用以喻暴力行动。含贬义。
  • 25、玄武阙: 1.汉未央宫北面的楼台名。
  • 26、软武器: 指用来破坏敌人无线电设备效能的电子干扰装备等。
  • 27、宋武台:即凌歊台。南朝宋武帝刘裕曾登临此台,并建离宫,故称。
  • 28、苏武节:指苏武出使匈奴时所持的符节。汉武帝天汉元年,苏武以中郎将使持节出使匈奴,单于留不遣,欲其降,武坚贞不屈,持汉节牧羊于北海畔十九年,始元六年得归,须发尽白。后以'苏武节'用作忠臣的典故。
  • 29、苏武传:传记篇名。东汉班固作。
  • 30、广武叹:《三国志.魏志.阮籍传》"官至步兵校尉"裴松之注引晋孙盛《魏氏春秋》:"﹝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乃叹曰:'时无英才,使竖子成名乎!'"后常以喻怀才不遇。
  • 31、演武厅:练武场的厅堂。
  • 32、玄武纹: 汉,南北朝和隋唐时作为装饰用。
  • 33、阿武子:唐中宗幼女安乐公主对其祖母武则天的称呼。
  • 34、会武宴: 行科举制度时,武科殿试放榜后,在兵部举行的公宴。
  • 35、龙武兵: 见“龙武军 ”。
  • 36、龙武军: 唐代禁军名。
  • 37、宁武子: 1.亦称"宁子"。亦称"宁生"。亦称"寗生"。亦称"宁武"。 2.春秋卫大夫宁俞,谥武子。《论语.公冶长》:"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邢昺疏:"若遇邦国有道,则显其知谋;若遇无道,则韬藏其知而佯愚。"后以宁武子为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的典型。
  • 38、神武门:古宫门名。即南朝时建康皇宫西首之神虎门。唐初因避太祖李虎讳而改'虎'为'武'或'兽'。相传南朝梁陶弘景曾在此门挂衣冠而上书辞禄。见《南史.陶弘景传》。
  • 39、神武军: 1.唐至德年间所设置的北衙禁军之一,护卫宫城内外。
  • 40、文武火: 用于烧煮的文火与武火。文火,火力小而弱;武火,火力大而猛。
  • 41、文武班:封建皇朝文武百官上朝时排列的班次。
  • 42、文武士: 文武兼备之士。
  • 43、文武才: 文武兼备的才能。
  • 44、玄武门: 唐·长安·太极宫(又名西内,即隋之大兴宫)北面正门。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旧城北。 唐·长安·大明宫(又称东内)北面正门。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旧城北龙首原上。
  • 45、玄武钱: 一种厌胜钱。径寸二分,重八铢,文曰“永通万国”,背文为玄武星剑之像。参阅宋·洪遵《泉志》卷十三。
  • 46、玄武岩:玄武岩(basalt),洋壳主要组成,属基性火山岩。
  • 47、演武场:练武的场所。
  • 48、演武山: 演武山位于县城东北8.5公里,临沭镇与朱仓乡交界处。
  • 49、硬武器: 指用来直接杀伤敌人或摧毁敌方军事目标的武器,如枪炮、地雷、导弹等。
  • 50、臧武仲: 即臧孙纥,又称臧孙、臧纥,谥“武”,臧文仲之孙,臧宣叔之子。
  • 51、忠武郎: 忠武郎:拼音 (zhōng wǔ láng) ,北宋末年官职。为武散官加封的无实权官位,亦可为战死将领追封此官位。
  • 52、核武器: 核武器héwǔqì (1) 利用核子反应的冲击波和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的武器,包括原子弹、氢弹和放射性战剂。也叫“核子武器”或“原子武器” 英 nuclear weapon
  • 53、汉武帝: (前156-前87)即“刘彻”。西汉皇帝。汉景帝子。公元前140年继位。在位期间颁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又设置十三部刺史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曾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曾命卫青、霍去病率军进击匈奴,获大胜。
  • 54、神武台: 神武台位于三国赤壁古战场中,造型独特,如同一个威武的铜鼎倒立在点将台上,铜鼎状的石壁宣扬着肃杀的军威,震天的战鼓激励起激昂的气势。
  • 55、圣武舞: 清代宫廷舞蹈之一。
  • 56、梁武帝:梁武帝(464-549)即“萧衍”。南朝梁的建立者。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原为齐雍州刺史,乘齐内乱起兵,公元502年夺取帝位。在位时重用士族,残酷剥削农民,多次镇压农民起义。酷信佛教,大兴寺院,曾三次出家为僧。擅长文学,精乐律,善书法。统治后期北方降将侯景叛乱,都城建康被攻破,饥病而死。
  • 57、威武霸气: 形容场面或气场威力强大,有气势。
  • 58、文武兼备: 文武兼备wénwǔ-jiānbèi (1) 文才与武艺兼具于一身,能文能武。引申指外交中做好谈与打两手准备 英 be well versed in both polite betters and martial arts
  • 59、文修武备:文:指教化。修:指走上正规,已符合标准。备:准备完毕。谓文治和军备都已达到了理想的要求。
  • 60、贝奥武甫: 英国古代史诗。公元5世纪时已开始口头传诵,约8世纪时成书。勇士贝奥武甫与怪物格伦德尔搏斗,使其断臂而死。怪物之母为子复仇,又被他追踪杀死。后来他做了国王。一次火龙来犯,他挺身斩龙,伤重而死。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 61、文武并用: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 62、常规武器: 常规武器chángguī wǔqì (1) 不属于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如核武器)范围内的各种武器。常规武器的弹药的装填物是烈性炸药或燃烧剂。包括枪、炮、火箭等射击武器,炸弹武器、地雷武器、纵火武器、鱼雷武器和现代仍使用的部分冷兵器 英 conventional arms (weapons)
  • 63、谋臣武将:犹言谋臣猛将。
  • 64、文弛武玩:文武官员玩忽职守。
  • 65、崇武半岛: 崇武半岛以半岛上有崇武镇而得名,崇武的意思就是崇尚武备。
  • 66、偃武崇文: 停息武备,崇尚文教。
  • 67、文川武乡: 《南史·胡谐之传》:“梁州唯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
  • 68、文觌武匿:艺文兴而武道隐。谓尚文之风大盛。
  • 69、偃武觌文: 同“偃武修文”。
  • 70、定武兰亭:《帖》石刻名。唐太宗喜晋王羲之父子书法,得《兰亭序》真迹,命人临拓,刻于学士院。五代梁时移置汴都,后经战乱而遗失,北宋庆历间发现,置于定州州治。大观中,徽宗命取其石,置于宣和殿。北宋亡,石亦散失不传。定州在宋时属定武军,故称此石刻及其拓本为'定武兰亭'或'定武石刻'。其拓本简称'定本'。一说《帖》原本为唐人所作,非王羲之书。参阅宋桑世昌《兰亭考》﹑郭沫若等《兰亭论辨》。
  • 71、定武石刻:即定武《兰亭》。亦兼指其拓本。
  • 72、黩武穷兵:用尽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
  • 73、短打武生:传统戏曲中脚色行当。武生的一种。同长靠武生相对。着短装,穿薄底靴,兼用长兵器和短兵器,大都表现步战。表演上重矫捷﹑灵活。如京剧《三岔口》中的任堂惠﹑《十字坡》中的武松。
  • 74、墩子武生:传统戏曲脚色行当。长靠武生的俗称。主要特点是扎"靠"(传统戏中武将的装束),穿厚底靴。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挑滑车》中的高宠等。
  • 75、横抢武夺:谓用强力夺取。
  • 76、地方武装: 地方武装dìfāng wǔzhuāng (1) 地方上的军队,尤指相对中央的军队而言 英 local armed forces;regional armed forces
  • 77、奋武扬威: 奋武扬威fènwǔ-yángwēi (1) 振奋勇气,施展威风 例 身为上将,统领大军,奋武扬威,诛凶讨逆。——明·无名氏《精忠记·胜敌》 例 汝引刘、张等,各领兵二万,分左右夹攻,当奋武扬威,杀入番军之中而去,吾即引大军来掩之。——《杨家将演义》 英 make a show of one's strength
  • 78、全副武装: 全副武装(quán fù wǔ zhuāng),形容对人或对事情准备充分,特指在装备和技术方面的准备。最早是应用于对部队武器装备的形容方面。
  • 79、赳赳武夫: 赳赳武夫jiūjiū-wǔfū (1) 雄赳赳的武人,亦比喻勇武果敢的人 例 微至于赳赳武夫,兔匽之人,远至于江汉汝坟之域,久至于衰世之公子,皆有以成其德。——宋·王安石《答韩求仁书》 英 gallant soldier
  • 80、偃武櫜兵: 见“偃武息戈 ”。
  • 81、偃武息戈: 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亦作:偃武櫜兵 、偃武休兵
  • 82、神武挂冠: 南朝·梁·陶弘景“家贫,求宰县不遂。
  • 83、激光武器:是用高能的激光对远距离的目标进行精确射击或用于防御导弹等的武器,分为战术激光武器(THEL)与战略激光武器两类。
  • 84、极武穷兵: 1.黩武。滥用武力。
  • 85、文武兼资:资:具备。具有文才和武艺。指人文武全才。
  • 86、文武兼济:同时具有文才和武才。指文武双全。
  • 87、较武论文:较:比较,评论。评论武艺,谈论文章。
  • 88、一介武夫: 一个军人。
  • 89、踵武相接: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
  • 90、环境武器: 专门破坏一定区域的生态环境,以杀伤敌人、摧毁敌方军事设施的武器。如地震武器(靠人为因素引发地震)、海啸武器(人工诱发可以控制的海啸)、生态武器(破坏生态平衡,使人面临生存危机)等。
  • 91、细菌武器:  即生物武器。
  • 92、孔武有力: 孔武有力kǒngwǔ-yǒulì (1) 非常威武有力 英 strong and powerful
  • 93、文婪武嬉:谓文武官员习于安逸﹐贪婪成性。
  • 94、劳武结合: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制定的一项政策,要求边区军民一面参加生产劳动,一面进行军事训练。建国后主要用于加强民兵建设。如:认真贯彻劳武结合的原则,一面搞生产,一面搞军事训练。
  • 95、吕武操莽:吕雉﹑武则天﹑曹操﹑王莽的合称。旧时都被认为是以阴谋手段簒夺君位的野心家。因以之指窃取政权的国贼。
  • 96、苏武牧羊:苏武:汉朝时人。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 97、文昭武穆:泛称子孙繁衍,原指文王的子孙众多。
  • 98、乃武乃文:本用以赞誉天子之德,指其文经天地,武定祸乱。后多指人既有武功又有文德。亦作乃文乃武。
  • 99、凭空武断:没有事实依据,就根据自己的猜测主观轻率地判断。
  • 100、威武不屈: 威武不屈wēiwǔ-bùqū (1) 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形容不畏强暴 英 not to be subdued by force;no force can bend us;will not submit to force

武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比武: 比武bǐwǔ (1) 比赛武艺 英 demonstration of and competition in military stills
  • 2、辩武: 1.即辩士。
  • 3、布武: 1.足迹分散不重叠。谓疾走。 2.泛指行进,行走。
  • 4、步武:1.指很短的距离:相去步武。 2.脚步;步子。3.跟着前人的脚步。比喻模仿、效法:步武前贤。
  • 5、材武: 1.有才能而且勇武。 2.指才能与武艺。 3.指有材力与武艺的人。
  • 6、豺武:指凶猛如豺的武夫。
  • 7、常武:《诗.大雅》篇名。咏周宣王亲自率师伐徐(淮北之夷)事。《诗.大雅.常武序》:"《常武》,召穆公美宣王也,有常德以立武事。"或谓"常武"是以乐名诗,武王克商乐曰《大武》,宣王中兴诗曰《常武》。后因以谓帝王命师征伐。
  • 8、貙武: 1.貙虎。唐高祖李渊之祖名虎,唐人因避讳改"虎"为"武"。比喻勇猛的武士。 2.形容勇武。
  • 9、慈武:仁爱勇武。
  • 10、麤武:粗率动武。
  • 11、胆武:胆量和勇武。
  • 12、蹈武:舞步。
  • 13、觌武:艺文兴而武道隐。谓尚文之风大盛。
  • 14、东武: 1."东武吟行"的省称。
  • 15、动武: 动武dòngwǔ (1) 使用武力相争斗 英 use force;come to blows (2) 动手打或打仗 英 start a fight
  • 16、黩武: 黩武dúwǔ (1) 滥用武力;好战 例 穷兵黩武 英 bellicose;militaristic;warlike
  • 17、奋武: 1.扬武;用武。
  • 18、刚武:刚健勇武。
  • 19、缟武: 1.白色帽檐。
  • 20、汉武:汉武帝刘彻的省称。
  • 21、豪武: 1.英勇威武。 2.强横勇武。
  • 22、洪武:洪武是年号名,共使用三次。
  • 23、皇武:皇家的武备。
  • 24、继武: 继武jìwu (1) 接上前人的脚印 英 follow the trail blazed by one's predecessor
  • 25、戢武:息兵。阁名。
  • 26、极武:谓滥用武力。
  • 27、健武:刚强勇武。
  • 28、讲武:讲习武事。
  • 29、接武:步履相接。谓小步前进。 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 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步履相接。形容亲近;接近。 步履相接。前后相接;继承。
  • 30、捷武:矫健敏捷之士。
  • 31、赳武: 1.语本《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后因以形容雄健勇武。 2.指勇猛的武将。
  • 32、举武: 1.举足;举步。武﹐步武。
  • 33、卷武:冠缘,帽圈。
  • 34、军武:军事武备。
  • 35、孔武: 非常勇猛。
  • 36、厉武:振奋武备。
  • 37、廉武:廉士。
  • 38、练武: 练武liànwǔ (1) 操练武功 英 practise martial arts;do combat training; train in combat skills (2) 学习或练习军事技术 英 do weapon practice
  • 39、梁武:指南朝梁武帝。
  • 40、烈武:赫赫武功。
  • 41、灵武: 1.威灵﹐威武。 2.地名。汉时县名。故城在宁夏新城西北。参见"灵武之役"。 3.地名。唐置县。故城在今宁夏灵武西北。
  • 42、卖武:靠表演武术谋生。
  • 43、猛武: 猛虎。
  • 44、蹑武:跟踪;追随。
  • 45、甯武: 见“宁武子 ”。
  • 46、怒武: 1.犹威武。
  • 47、貔武:貔虎。唐高祖李渊之祖名虎,唐代因避讳改"虎"为"武"。比喻勇猛的将士。
  • 48、票武: 1.敏捷而勇猛。
  • 49、穷武:谓滥用武力。
  • 50、柔武:谓用怀柔之策收取征战之功。
  • 51、锐武:锐利而威武。
  • 52、睿武:皇帝的武德。
  • 53、尚武: 尚武shàngwǔ (1) 崇尚军事和武术 例 以雅以南。——《诗·小雅·钟鼓》。笺:“周乐尚武,故谓万舞为雅。” 例 尚武精神 英 emphasize military affairs
  • 54、韶武:《韶》乐和《武》乐。亦泛指高雅的古乐。见'韶舞'。
  • 55、绳武:后因称继承祖先业迹为"绳武"。
  • 56、圣武: 1.圣明英武。旧时称颂帝王之词。 2.指圣明而有武功的君主。
  • 57、摅武:犹扬威。
  • 58、司武:司马的别称。
  • 59、嗣武:犹言足迹相连。喻指接续他人的事业。
  • 60、泰武:强大的武力。
  • 61、鼗武:《论语.微子》:"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播鼗武"指殷时摇小鼓的乐师名武的人。后以"鼗武"借指精于本职工作的能人。
  • 62、委武: 1.冠圈。状若凉帽的帽檐。
  • 63、威武: 威武wēiwǔ (1) 威力强大,有气势 例 威武雄壮 英 mighty (2) 声势 例 以助威武 英 impetus (3) 权势压力 例 威武不能屈 英 might
  • 64、阿武:指唐武则天。
  • 65、广武: 1.古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上。有东西二城。隔涧相对。楚汉相争时,刘项各占一城,互相对峙。 2.指广武君李左车。
  • 66、不武:不算勇武。用作谦词﹐言无将帅之才。不逞勇武。
  • 67、侧武:侧体举步,极言狭窄。
  • 68、大武:周代的乐舞之一。称牛。 强大的武力。
  • 69、渎武: 渎武dúwǔ (1) 黩武,滥用武力 英 militaristic
  • 70、二武: 指汉武帝与光武帝。
  • 71、诘武:犹讲武﹐治兵。
  • 72、齐武:犹齐步。彼此不相上下。
  • 73、强武: 1.亦作"强武"。 2.勇武有力。 3.增强武力。
  • 74、校武:考较武艺。
  • 75、劲武:刚健勇武。
  • 76、进武: 1.唐时南诏语王妃的音译。
  • 77、经武:整治武备。
  • 78、隽武: 1.超人的武勇。
  • 79、龙武: 唐代禁军名。
  • 80、宁武: 见“宁武子 ”。
  • 81、前武:前人的足迹。喻前人的典范。
  • 82、轻武: 1.轻疾迅猛。 2.轻捷勇健之兵卒。 3.古代战车名。 4.谓轻视武事。
  • 83、三武: 1.星名。 2.北魏道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的合称。他们皆禁佛教,令僧尼还俗,佛家称为"三武之难"。
  • 84、汤武: 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 85、神武: 神武shénwǔ (1) 神明而威武 例 将军乃神武雄才 英 epithet of a great conquering general
  • 86、文武: 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 特指武事、军事。 周文王与周武王。 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 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 文才和武略。
  • 87、习武:练习武事;练习武艺。
  • 88、遐武:前人之足迹;往古之事迹。
  • 89、贤武:贤能英武。亦指贤能英武的人。
  • 90、显武:高士。
  • 91、象武:周武王时代的乐舞。
  • 92、骁武:勇猛威武。 勇猛威武的人。
  • 93、孝武:即汉武帝刘彻,西汉皇帝,杰出的政治家。
  • 94、虓武: 1.勇猛威武。
  • 95、熊武:熊虎。古代旗饰。唐人避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讳,改'虎'为'武'。
  • 96、雄武: 1.雄健威武。 2.指雄健威武而有大略之人。 3.雄浑刚健而有气势。 4.宋代禁军所属步兵名。
  • 97、宣武:威武。 城门名。北京旧城有九门,其南之西门,元称顺承,明正统四年改为宣武,俗又称顺治门。参阅《清一统志.京师一》。
  • 98、训武: 1.讲习武事。
  • 99、匽武:崇尚文治,偃息兵戎。
  • 100、偃武: 停息武备。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武组词,武的组词,武字怎么组词,武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武字组词的组词,其中武字在开头的组词有246个,武字在中间的组词有195个,武字在结尾的组词有206个。
  • 拼音
  • 注音ㄨ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GAHD
  • 五行

基本释义

形容词(1)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武大为于大君。——《易·履》孔武有力。——《诗·郑风·羔裘》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2) 又如:英武(英俊威武);威武(武力;权势;力量强大);武色(凶猛的神色);武车(威猛的兵车);武健(勇武刚健);武断乡曲(以威势主断曲直)名词(1) 指干戈军旅之事德不厚而行武。——《韩非子·五蠹》用武之国。——《三国志·诸葛亮传》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神武雄才。(2) 又如:武弁(武夫;武官);武不善作(出力的事不能文绉绉地去做);武训(军事训练);武略(军事谋略);武教(军事教育);武运(武事的气运);武德(武道)(3) 士,兵,卒勇武一人,为三军雄。——《淮南子》文既有之,武亦宜然。——刘勰《文心雕龙》(4) 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周语下》(5) 舞蹈。通“舞”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吕氏春秋》(6) 足迹昭兹来许,绳其祖武。——《诗·大雅·生民》(7) 古州名 。南朝梁置,治所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8) 金属打击乐器始奏以文,复乱以武。——《礼记》(9) 姓动词继承下武维周,世有哲王。——《诗·大雅·下武》量词半步。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夫目之祭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 [查看更多]

W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