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开头的词语
更多- 1、儒博: 1.谓学问渊博。 2.指博学之士。
- 2、儒臣: 1.汉称博士官为儒臣。 2.泛指读书人出身的或有学问的大臣。
- 3、儒党:指儒生之辈,读书人。
- 4、儒典:儒家经典。
- 5、儒牒: 1.委任学官的公文。
- 6、儒冠:古代儒生戴的帽子。表明他们的身份,但不一定有特定社会地位。
- 7、儒馆:泛指古代的学术﹑文化机构。如太学﹑昭文馆﹑集贤院之类。
- 8、儒闺: 1.读书人家的闺阁。
- 9、儒豪:杰出的儒家学者。
- 10、儒厚:温文厚重。
- 11、儒缓:宽柔,柔弱。
- 12、儒籍: 1.儒家的经籍。 2.读书人的户籍。
- 13、儒谨: 1.温良谨厚。
- 14、儒巾: 1.古代读书人所戴的一种头巾。明代通称方巾,为生员的服饰。
- 15、儒俊: 1.才智出众的儒士。
- 16、儒吏: 1.儒生出身的吏员。
- 17、儒侣: 1.儒门友好。
- 18、儒墨: 1.儒家和墨家。战国时期同为重要学派。 2.泛指多种学派。
- 19、儒愞: 1.亦作"儒愞"。 2.柔弱,不刚强。
- 20、儒懦: 1.亦作"儒愞"。 2.柔弱,不刚强。
- 21、儒品:儒士之辈。
- 22、儒棋:古代棋类之一,行于北魏。
- 23、儒柔: 1.柔弱,文弱。 2.指文弱的气质。
- 24、儒雅: 儒雅rúyǎ (1) 风度温文尔雅 例 以经术自辅,其政颇杂儒雅,往往表贤显善,不醇用诛罚。——《汉书·张敞传》 英 cultured;genteel
- 25、儒家: 儒家Rújiā (1) 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 英 the Confucianists
- 26、儒艮:儒艮,是一种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儒艮的身体呈纺锤形,长约3米,体重300-500千克。
- 27、儒林: 儒林rúlín (1) 儒家学者之群 英 academic circles
- 28、儒弱:文弱;柔弱。
- 29、儒学:1.儒家的思想教义。 2.称旧时府厅州县的教官为「儒学」。3.指儒家学者。
- 30、儒彦:才德出众的儒士。
- 31、儒素:儒者的素质,谓符合儒家思想的品格德行。 宿儒,名儒。 泛指儒士。儒术,儒学。指读书人家。 儒雅质朴。
- 32、儒士: 儒士rúshì (1)儒生;孔子信徒;学者,读书人 英 Confucian scholar
- 33、儒医: 儒医rúyī (1) 旧时指读书人出身的中医 英 a physici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o used to be a scholar
- 34、儒风:儒家的传统﹑风尚。
- 35、儒哲:亦作'儒喆'。 指学问才智超群的人。
- 36、儒喆:亦作'儒喆'。指学问才智超群的人。
- 37、儒将: 儒将rújiàng (1) 有文人风度的将帅 英 a general who is an equally accomplished man of letters
- 38、儒硕:博通的学者。
- 39、儒人:儒士。
- 40、儒教: 儒教Rújiào (1) 儒家学派。又称“孔教”。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参看“儒家” 英 Confucianism
- 41、儒儿:强颜欢笑的样子。《楚辞.卜居》:"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王逸注:"喔咿﹑儒儿,强笑噱也。"一本作"嚅唲"。一说,即"嗫嚅"。参阅游国恩《楚辞讲录》。
- 42、儒藏: 1.儒家著作的总汇。与道家之道藏﹑佛教的藏经相应。
- 43、儒服:古代儒者的服饰。泛指读书人的服装。 谓作为儒生。
- 44、儒关:犹言儒学之门。
- 45、儒行: 1.儒家的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 2.指合乎儒教的言行。 3.谓斯文地慢步行走。
- 46、儒效:儒者的作用;儒学的效用。《荀子》有《儒效篇》。
- 47、儒官:古代掌管学务的官员或官学教师。
- 48、儒经: 1.儒家的经籍。
- 49、儒贵: 1.为世所重的名儒。
- 50、儒门:犹儒家。 泛指读书人家。
- 51、儒侠: 1.儒生和游侠。 2.指有侠义之风的读书人。
- 52、儒先: 1.儒生。 2.犹先儒。
- 53、儒衣: 1.犹儒服。 2.指穿儒服。 3.借指儒生。
- 54、儒者: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汉以后泛指一般读书人。
- 55、儒童:明清科举制度,凡应秀才孝试的士子,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别称儒童或文童。
- 56、儒术: 儒术rúshù (1) 先秦儒家的学说、原则、思想 英 Confucian learning
- 57、儒道:儒家的道德原则。 泛指儒家的思想学说。谓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学说。
- 58、儒贤:贤能的儒士。
- 59、儒域:儒学领域。
- 60、儒玄: 1.儒学和玄学。
- 61、儒宫:古代官立学校。
- 62、儒帅:犹儒将。
- 63、儒酸:犹寒酸。形容读书人贫窘之态。
- 64、儒业: 1.指儒学,儒家经学。 2.谓读书应举之业。 3.以儒学为业。
- 65、儒训: 1.谓儒学教育。
- 66、儒秀:指德才兼优的儒士。
- 67、儒装:读书人的装束。借指读书人。
- 68、儒宗:儒者的宗师。汉以后亦泛指为读书人所宗仰的学者。
- 69、儒绅:犹缙绅。
- 70、儒师: 1.博雅淳正的师傅。 2.元明时称官学的教官。
- 71、儒史:儒学和史学。
- 72、儒化:儒家的教化。
- 73、儒科: 1.指儒学。 2.指科举考试之进士科。
- 74、儒客: 1.儒士。
- 75、儒户: 1.读书人的户籍。元代根据居民的职业分户籍为民户﹑军户﹑儒户﹑医户等名目。 2.指具有此种户籍的居民。
- 76、儒书:儒家经籍。
- 77、儒输: 1.迂缓迟钝。
- 78、儒乡:谓儒学发源之地。
- 79、儒修:贤能的儒士。
- 80、儒英:谓饱学的儒士。
- 81、儒职: 1.学官之职。
- 82、儒仙:对容貌慈祥的长寿老人的尊称。
- 83、儒流:儒士之辈。
- 84、儒儒:局促貌。
- 85、儒释: 1.儒教和佛教。
- 86、儒席:儒者席上。犹今言知识界。
- 87、儒肆: 1.学校,庠序。 2.谓儒教。
- 88、儒庠:指古代的官立学校。
- 89、儒硎: 1.秦始皇既焚书,恐天下不服,乃密令冬月种瓜于骊山陵谷温暖处;瓜结实,诏博士诸生往视,因填土杀之。事见《史记.儒林列传》张守节正义引汉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后因以"儒硎"谓读书人遭受的浩劫。
- 90、儒囿: 1.犹儒林。
- 91、儒相:指博通儒学的宰相。
- 92、儒韵:指儒家的风范和韵致,也指中国传统文化的典雅和深邃。
- 93、儒气:儒气的儒指的是儒家,古代科举考试都是以儒家的经典作为考试的内容。儒气就是指参加科举的读书人经常用儒家的道理来指评世事,这之中,有一类人都是以书本知识来指画,缺少实践,说的是空话,有些书呆子味,慢慢地,儒气就演变为专指那些有学问,又桀骜不驯的人。
- 94、儒生: 儒生rúshēng (1) 指遵从儒家学说的读书人。后来泛指读书人 英 Confucian scholar
- 95、儒教徒: 信奉儒家学说的人。
- 96、儒家经书: 儒家经书Rújiā jīngshū (1) 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范围随历代王朝的增设而不断扩大。由最初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和《周礼》、《仪礼》、《礼记》“三礼”,发展为宋代的十三经,即《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和《孟子》 英 Classical Confucian texts
- 97、儒林丈人: 对博学儒士的尊称。
- 98、儒雅风流: 儒雅风流rúyǎ-fēngliú (1) 文雅而飘逸 英 elegant and graceful
- 99、儒魂商才: 指有文化人的底蕴,又有经商才能。
- 100、儒风雅韵: 指风雅淳正、文雅而飘逸。
儒中间的词语
更多>>- 1、旌儒庙: 1.庙名。唐玄宗时建。故址在相传秦始皇坑儒处﹐即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
- 2、坑儒谷: 秦始皇坑杀儒生之处。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城西南十公里之洪庆村。
- 3、愍儒乡:相传为秦始皇坑儒之处。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境。参阅《史记.儒林列传》"焚《诗》《书》,坑术士"张守节正义。
- 4、道儒释:道家﹑儒家和佛家的合称。
- 5、通儒院:清代大学里的研究生院。
- 6、侏儒粟: 亦作“侏儒米”。
- 7、侏儒症: 侏儒症zhūrúzhèng (1) 生长受到障碍的病态 例 由一个隐性基因引起的侏儒症 英 dwarfism
- 8、侏儒米: 见“侏儒粟 ”。
- 9、大儒纵盗:古代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 10、坑儒焚书:坑:活埋;焚:烧。焚毁书籍,坑杀书生
- 11、鸿儒硕辅:学识渊博的学者,功勋卓著的臣士。
- 12、九儒十丐: 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被列为第九等,仅居末等乞丐之上。
- 13、十儒九丐:大元制典,人有十等。
- 14、九儒十匄: 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被列为第九等,仅居末等乞丐之上。
- 15、白面儒冠:犹白面书生。
- 16、燕颔儒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 17、宏儒硕学:指学问渊博的人。
- 18、鸿儒硕学: 指学识渊博、造诣很高的学者。
- 19、诏儒讲经: 本则故事。
- 20、一介儒生: 是旧时读书人的自称。
- 21、钜儒宿学:指学识渊博,学术上有权威的人士。
- 22、风流儒雅:称扬人学识渊博,举止潇洒,很有风度。
- 23、白面儒生: 1.犹白面书生。
- 24、喔咿儒睨:儒睨:强笑的样子。形容老着脸皮,强作欢颜
- 25、以儒诠经:经籍,宣扬伊斯兰教教义,故有此称。
- 26、大儒马融:东汉名门子弟马融自幼聪颖,在严父和四哥马续激励下,痛改纨绔习气,拜终南隐士为师,与才女碧玉几经磨难,终成良缘。
- 27、耆儒硕德:年高德劭的儒者。
- 28、通儒达士: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 29、通儒达识: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 30、通儒硕学:犹言通儒达士。
- 31、温文儒雅: 犹言温文尔雅。
- 32、侏儒一节: 喻指能体现事物全貌的局部。语出桓谭《新论•道赋》引谚语:“侏儒见一节,而长短可知。”
- 33、侏儒观戏: 比喻自己缺乏能力,只好随人行事。
- 34、喔咿儒儿:喔咿:献媚强笑的样子,形容声音含糊不清。形容老着脸皮,强作欢颜。
- 35、耆儒硕望:耆:老;硕:大。盛德高年的儒者
- 36、当世儒宗:当代、现代儒家的宗师。
- 37、拘拘儒儒:有所顾忌的样子。
- 38、耆儒硕老:年高德劭的儒者。
- 39、侏儒梦灶:寓言故事中的侏儒是一个讽谏高手。
- 40、阳儒阴释:阳:表面上;儒:儒家;阴:暗地里;释:释迦牟尼,泛指佛教。表面上阐述儒家学说,暗地里在宣传佛家观点。形容表里不一。
- 41、一代儒宗:儒宗:儒家学者的宗师。指一个时代的城学大师。
- 42、拘儒之论: 词语解释⒈ 拘儒:迂腐的书生。指平庸无聊的言论或见解。
- 43、现代新儒学:也称“现代新儒家”。相对于先秦儒学和宋明理学而言,以继承儒学道统为己任,力图用传统儒家学说融合西学,从文化上探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学术思想流派。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60年代以来这一流派在台、港等地区重新活跃,并有较大影响。
儒结尾的词语
更多- 1、八儒:相传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故称。
- 2、霸儒:强横有势的儒者。
- 3、鄙儒:拘执﹑不达事理的儒生。
- 4、纯儒:纯粹的儒者。
- 5、醇儒:学识精粹纯正的儒者。
- 6、盗儒: 1.口称仁义而行如盗贼的人。
- 7、腐儒: 腐儒fǔrú (1) 迂腐的儒生,只知读书,不通世事 英 pedantic scholar;pedant
- 8、瑰儒: 渊博的学者。
- 9、寒儒:贫寒的读书人。
- 10、闳儒: 1.大儒。
- 11、宏儒: 宏儒hóngrú (1) 大儒。泛指博学之士 英 learned scholar
- 12、洪儒:大儒。学问渊博的读书人。
- 13、鸿儒: 鸿儒hóngrú (1) 博学的人。鸿,大。儒,读书有学问的人 英 great Confucian scholar
- 14、后儒:后世的儒者。亦以指二程朱子。
- 15、兼儒:众儒。
- 16、贱儒: 1.低贱的儒者。泛指下贱的读书人。
- 17、旧儒:犹宿儒。谓年老有名望的学者。
- 18、巨儒: 造诣高深的儒者。 参见:巨儒
- 19、钜儒:儒家大学者。
- 20、畯儒:乡野中的读书人。
- 21、阬儒:秦始皇三十五年,以儒生是古非今,于咸阳坑杀四百六十余人。史称"坑儒"。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
- 22、坑儒:秦始皇三十五年,以儒生是古非今,于咸阳坑杀四百六十余人。史称'坑儒'。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
- 23、酷儒:立论苛严的文人。
- 24、魁儒:大儒;大学问家。
- 25、俚儒:见识浅陋的儒生。
- 26、陋儒:学识浅陋的儒生。
- 27、鲁儒:鲁国儒生。亦泛指儒家学说的信奉者﹑儒派学者。
- 28、罗儒: 1.古代传说中的善歌者。
- 29、贸儒:迂儒;腐儒。
- 30、耄儒: 1.老儒。
- 31、瞀儒: 1.愚昧无知的儒生。
- 32、僻儒: 1.见闻狭隘浅陋的儒士。
- 33、贫儒: 1.贫穷的读书人。
- 34、臞儒:清瘦的儒者。含有隐居不仕之意。语本《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相如以为列仙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仙意也。'
- 35、癯儒:隐居山泽的瘦弱清廉的学士。
- 36、犬儒: 犬儒quǎnrú (1) 原指古希腊抱有玩世不恭思想的一派哲学家,后来泛指玩世不恭的人,尤指知识分子 英 cynic
- 37、辟儒: 1.陋儒。
- 38、朝儒:朝中的儒士。指在朝之官。
- 39、大儒: 大儒dàrú (1) 旧时指学问渊博而著名的学者 英 learned and famous scholar
- 40、道儒:道家与儒家的合称。
- 41、拘儒: 1.固执守旧﹑目光短浅的儒生。 2.褊狭。
- 42、浅儒:学问浅薄的儒生。
- 43、寠儒:穷书生。
- 44、老儒:旧谓年老的学人。
- 45、里儒:旧指乡里间的知识分子。
- 46、名儒:著名的儒者。
- 47、朴儒: 务实之士。
- 48、曲儒:浅陋迂腐的儒生。
- 49、三儒:指汉代的董仲舒﹑公孙弘﹑儿宽。《汉书.循吏传序》:"唯江都相董仲舒﹑内史公孙弘﹑儿宽,居官可纪。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一说,指汉代的董仲舒﹑刘向﹑扬雄。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下.三名儒》。
- 50、散儒: 不遵礼法、不自检束的儒生。 平庸的儒者。
- 51、生儒: 1.儒生;书生。
- 52、圣儒: 1.慕圣人之道﹐有儒者之德。
- 53、师儒: 1.古代指教官或学官。 2.指儒者﹑经师。
- 54、硕儒:大儒。
- 55、士儒:文人,读书人。
- 56、世儒:俗儒。 指经师。当代的学者。
- 57、释儒:指僧人和儒生。
- 58、朱儒: 1.身材特别矮小的人。 2.古代权贵好以朱儒为倡优取乐,故亦指朱儒中之充任优伶﹑乐师者。 3.借指未成年的人。 4.蹲跪在梁上短柱上的小木人。
- 59、竖儒:对儒生的鄙称。 有时用以谦称自己。
- 60、宋儒:宋代的儒者。一般指宋代理学家二程﹑朱熹等。
- 61、俗儒:浅陋而迂腐的儒士。和"大儒"﹑"通儒"相对。
- 62、宿儒: 宿儒sùrú (1) 年高而博学的读书人 例 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鲁迅《朝花夕拾》 例 请召宿儒奥学,校定六籍。——《旧唐书·郑覃传》 英 an experienced scholar
- 63、夙儒: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 64、酸儒:迂腐或寒酸的文人。
- 65、通儒: 指通晓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 66、偷儒: 1.亦作"偷懦"。 2.苟且懒惰。
- 67、外儒:道家对儒家的称呼。
- 68、猥儒: 鄙儒。
- 69、文儒:指儒者中从事撰述的人。 指讲求礼乐教化的儒生。文士。
- 70、吻儒:指善谑利口的儒生。
- 71、西儒: 1.旧称欧美的学者。
- 72、侠儒:侠士与儒生。
- 73、先儒:先世儒者;已去世的儒者。
- 74、小儒: 小儒xiǎorú (1) 指眼光狭小的愚陋读书人 英 short-sighted stupid intellectual (2) 又 例 导源于小儒
- 75、雄儒:犹大儒。
- 76、秀儒:谓秀才。
- 77、雅儒:有雅德的儒者。与俗儒相对。
- 78、业儒:以儒学为业。
- 79、遗儒:犹宿儒。
- 80、英儒:犹硕儒。学识渊博的儒士。
- 81、庸儒:平庸的儒者。
- 82、迂儒: 迂儒yūrú (1) 迂腐不通事理、不切实际;腐儒 例 此迂儒之论也!——《三国演义》 英 readers who know nothing about the society
- 83、愚儒:昧于事理的儒者。
- 84、谀儒: 1.谄媚的儒生。
- 85、渊儒:学识淹博的儒生。
- 86、真儒:真正的儒者。犹大儒。
- 87、侏儒: 侏儒zhūrú (1) 身材异常矮小的人;矮子 英 dwarf;midget (2) 形容个子矮小 英 dwarfed (3) 借指未成年人 英 infant (4) 指梁上短柱 英 short pillar in a proof truss
- 88、棳儒:梁上短柱。
- 89、鲰儒: 1.迂腐的儒士。 2.犹鲰生。自称的谦词。
- 90、耆儒: 耆儒qírú (1) 年高博学的读书人 英 aged scholar
- 91、君子儒:君子式的儒者。儒,为古代学者的通称。
- 92、沈钧儒:字秉甫,号衡山,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
- 93、科目儒: 指追求科举功名的读书人。
- 94、小人儒:指追求名望的儒者。一说指无远大见识﹐只追求眼前小功利的儒者。
- 95、章句儒: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
- 96、朱敦儒: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
- 97、博学鸿儒:学问丰富、见识广博的读书人。
- 98、焚典坑儒: 焚典坑儒fén diǎn kēng rú (1) 指秦始皇焚烧典籍、坑杀儒生之事——亦作“燔书坑儒” 英 burning books and burying Confucian scholars alive
- 99、燔书坑儒: 1.同"焚书坑儒"。
- 100、燔书阬儒: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 拼音rú
- 注音ㄖㄨˊ
- 笔划16
- 繁体儒
- 五笔WFDJ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2)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儒,术士之称。——《说文》通天地之人曰儒。——《法言·君子》能说一经者为儒生。——《论衡·超奇》儒浩居而自顺者也。——《墨子·非儒下》四曰儒,以道得民。——《周礼·太宰》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礼记·儒行》(3) 又如:儒师;儒仙(4) 孔子学说(孔教); 孔子的和他的弟子一家的学说,其特点是强调对孝、仁、义、礼、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实践和修养,该学说在历史上已成为中国大部分伦理、教育、政治以及宗教的基础 。如:儒者(研究儒家学术的人);儒林(信奉儒家的大众或集团);儒教徒(信奉儒家学说的人); 儒化(儒家的教化);儒风(儒家承传下来的风范); 儒门(犹儒家); 儒相(博通儒学的宰相);儒玄(儒学与玄学);儒史(儒学和史学)(5) 儒生。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门徒、学生; 孔子学说的信徒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6) 又如:儒效(儒者的效用,儒学的功效);儒素(儒者的素行);儒侠(儒生和游侠); 儒素(儒者的素质,谓符合儒家思想的品格德行); 儒吏(儒生出身的吏员); 儒先(儒生); 儒效(儒者的作用;儒学的效用); 儒流(儒士之辈)(7) 旧时对学者或读书人的称呼是儒墨之分也。——《荀子·礼论》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 刘禹锡《陋室铭》(8) 又如:儒馆(文臣的居处);儒巾(古代读书人所戴的一种头巾);儒户(读书人的户籍);儒冠(古代儒生带的帽子);儒俊(才智出众的儒士);儒修(才能出众的儒士);儒服(儒衣,古代儒者的服饰);儒官(古代掌管学务的官员或官学教师)形容词(1) 通“懦”。懦弱劳苦之事,则偷儒转脱。——《荀子·脩身》(2) 又如:儒柔,儒弱(柔弱,文弱);儒缓(柔弱,宽柔);儒懦(柔弱,不刚强)(3) 愚昧无知的儒,愚也。——《广雅》(4) 通“濡”。缓慢儒,此言圣人之动静、开阖、诎信、…取与之必因于时也。——《管子》(5) 又如:儒厚(温文厚重);儒输(迂缓迟钝) [查看更多]
R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