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开头的词语
更多- 1、史案: 1.指因修史而周纳成的狱案。《痛史》有《庄氏史案》。 2.历史定论。
- 2、史编:史书。
- 3、史部: 我国古代图书四大类中第二大类的名称。又称乙部。
- 4、史裁:谓史事的裁断能力。
- 5、史册: 史册shǐcè (1) 历史记载;史书 例 载入历史史册 英 annals
- 6、史策:史册,史书。
- 7、史抄: 史抄shǐchāo (1) 摘录史书编成的书 英 extracts from history
- 8、史钞:摘抄一史或合抄众史的书籍。《宋史.艺文志》始有'史钞'一门。有专抄一史者,如《汉书钞》﹑《晋书钞》之类;有合抄众史者,如《正史削繁》﹑《新旧唐书合钞》之类。此类史书,博取约存,对读者有一定的方便。
- 9、史臣:史官。
- 10、史宬:即皇史宬。古代的档案馆。始建于明嘉靖年间。
- 11、史聃:即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故称。
- 12、史谍: 1.亦作"史谍"。 2.犹史册。
- 13、史牒: 1.亦作"史谍"。 2.犹史册。
- 14、史稿:未经最终定稿的历史著作。如《清史稿》。
- 15、史阁:即史馆。
- 16、史馆: 史馆shǐguǎn (1) 旧时主持编纂国史的机构 例 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英 historiographers’ institute
- 17、史翰:有关历史的翰墨文章。
- 18、史侯:后汉少帝刘辩的初称。
- 19、史祸:因修史而召致的祸事。
- 20、史迹: 史迹shǐjì (1) 历史文化遗迹 例 年代湮远的史迹 英 historical site or relics
- 21、史绩:历史功绩。
- 22、史籍: 史籍shǐjí (1) 记载史事的典籍 英 history;historical records
- 23、史記: 史记Shǐjì (1)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原名《太史公书》。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公元前104—前91)撰成。司马迁利用史官典籍,博采《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等书与实地采访写成。记述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天汉年间3000多年的历史。后其书有缺,《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列传》、《日者列传》等篇均为褚少孙所补。体裁分传记为本纪、世家、列传,以八书记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通史事的脉络,为后世纪传体史书所沿用。书中《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则记述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史记》不仅仅是史学著作,由于描写历史人物生动形象,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英 Shi Ji(Historical Records)
- 24、史鉴:泛称史籍。《史记》与《资治通鉴》为我国史书代表著作,故用二者为我国史籍的代称。
- 25、史匠:指无史才而只重视文字形式的人。
- 26、史剧:历史剧。以历史为题材的戏剧。
- 27、史局:即史馆。
- 28、史课:研读史书的日课。
- 29、史例: 1.史书的体例。 2.历史的事例。
- 30、史李:古代法官的别称。
- 31、史料: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
- 32、史録:历史的文字记录。
- 33、史篇:《史籀篇》的省称。相传为周代教学童识字的字书。
- 34、史评:评论史事或史书的著作。如王夫之《读通鉴论》﹑《宋论》是评论史事方面的专着;刘知几《史通》和章学诚《文史通义》则多载对史书的评论。旧时图书史部分类中辟有'史评'专目。
- 35、史迁:汉司马迁的别称。司马迁为太史令﹑掌修史,故称。
- 36、史诗: 史诗shǐshī (1) 叙述重大历史事件或英雄传说的长诗 例 音乐舞蹈史诗 英 epic
- 37、史乘:乘,春秋时晋国史书的名称。后用史乘泛指史籍。
- 38、史传:史册;历史。
- 39、史才:修史的才能。
- 40、史笔:历史记载的代称。指史册。 指修史之笔。 指执史笔之人,史官。 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
- 41、史法:修史的法则。
- 42、史学: 史学shǐxué (1) 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英 historiography
- 43、史实: 史实shǐshí (1) 历史上的事实 例 史家为了史实而牺牲生命,传为美谈 英 history;historical facts
- 44、史書: 史书shǐshū (1) 历史书:记录历史的文献 例 据史书记载 英 historical records
- 45、史识:修史的见识。
- 46、史谈:汉司马迁之父谈的别称。谈官太史令,故称。
- 47、史皇:指苍颉。传说最早发明文字的人。
- 48、史巫:祝史和巫觋。古代司祭祀﹑事鬼神的人。
- 49、史官: 史官shǐguān (1) 被任命撰写一个国家、集团或机构的历史或系统地记载它们的人;也指古代朝廷中负责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记录本朝史实的官员 英 historiographer
- 50、史德:指史家守正不阿的品德。
- 51、史话: 史话shǐhuà (1) 对某件史事或事物以叙述故事的形式写成的作品(多用作书名),如《淮海战役史话》、《辞书史话》 英 history
- 52、史汉:《史记》《汉书》的并称。
- 53、史前: 指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对这一阶段的历史称史前史,研究史前史的学科称史前学。
- 54、史佐:著作佐郎的别称。南朝宋以后设著作佐郎,参与修史,故称。
- 55、史班:汉代大史学家太史公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
- 56、史功:修史的功业。
- 57、史事: 史事shǐshì (1) 历史上的事情 英 historical event
- 58、史体:史书的编写体裁。我国过去的史书分编年﹑纪传﹑纪事本末三种体裁。
- 59、史文:历史文献。
- 60、史科:唐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
- 61、史君: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史,通"使"。
- 62、史家: 1.史官或历史学家。 2.史书流派。
- 63、史撰:史馆修撰的省称。
- 64、史赞:附在史传后面的评语。
- 65、史职:史官;史官的职务。
- 66、史遗:史书中遗漏的事实。
- 67、史院:即史馆。
- 68、史氏: 史家;史官。
- 69、史胥:掌管文书的小吏。
- 70、史观:即史馆。
- 71、史帙: 史帙shǐzhì (1) 史籍 英 history
- 72、史记: 史记Shǐjì (1)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原名《太史公书》。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公元前104—前91)撰成。司马迁利用史官典籍,博采《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等书与实地采访写成。记述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天汉年间3000多年的历史。后其书有缺,《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列传》、《日者列传》等篇均为褚少孙所补。体裁分传记为本纪、世家、列传,以八书记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通史事的脉络,为后世纪传体史书所沿用。书中《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则记述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史记》不仅仅是史学著作,由于描写历史人物生动形象,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英 Shi Ji(Historical Records)
- 73、史论: 史论shǐlùn (1) 评论历史的著作 英 historical works;historical essay
- 74、史书: 史书shǐshū (1) 历史书:记录历史的文献 例 据史书记载 英 historical records
- 75、史称:历史上称作。
- 76、史晨碑: 东汉碑刻,隶书,汉灵帝·建宁二年立。碑在今山东·曲阜·孔庙内。此碑两面刻,故前碑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后碑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庙碑”。书法古朴厚实,端庄遒劲,为汉隶名碑。
- 77、史氏记:指史籍。
- 78、史阙文:史书上阙而不书或已脱漏的文字。语出《论语.卫灵公》:"吾犹及史之阙文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古之良史于书字有疑则阙之以待能者。"
- 79、史君子:中草药名。即使君子。史,通"使"。
- 80、史达祖: 词语解释⒈ 南宋词人。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曾当过权相韩侂胄的属吏。其词以咏物词成就较大,在描写细致方面有超越前人的独到之处。有《梅溪词》。
- 81、史东山: 词语解释⒈ 电影导演。浙江杭州人。1922年从影。抗战期间在重庆参与创建中国电影制片厂。抗战胜利后回沪参与创建昆仑影业公司。建国后曾任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影协常委。一生编导故事片20余部。主要有《保卫我们的土地》、《八千里路云和月》、《新儿女英雄传》等。著有《电影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几个特点》。
- 82、史量才: 词语解释⒈ 报业家。名家修,江苏江宁人。早年从事教育工作。1908年任《时报》主笔。1912年10月接办《申报》。九一八事变后,主张团结抗日,并改革《申报》,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和申报妇女补习学校等。1934年11月3日,在沪青公路上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 83、史记学: 研究《史记》的学问。
- 84、史鱼秉直:史鱼:名鲉,字子鱼,春秋卫国大夫,以直谏著名;直:正直。史鱼秉性正直。形容人刚正不阿
- 85、史鱼之俦:谓担忧无端受累遭灾。
- 86、史争旦夕: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 87、史蝤尸谏: 卫国大臣史蝤立志为国家推荐贤才,斥退奸佞,活着的时候没能说服国君,死后还以尸谏。
- 88、史前巨蜥: 功夫派一种远古系的灵兽,沉睡在功夫城的远古巨兽,吃晶体,打怪升级。
- 89、史不絶书: 史不绝书shǐbùjuéshū (1) 指经常发生的那一类事情,历史记载上常能看到 英 same things were very common in history;be again and again repeated in history
- 90、史无前例: 史无前例shǐwúqiánlì (1) 谓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找不到同样的例子;前所未有 例 史无前例的壮举 例 仅仅是十年时间,从工农业生产增长的情况来看,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的提高来看,我们都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就。——《太阳的光辉》 英 unprecedented;have no precedent in history
- 91、史不绝书: 史不绝书shǐbùjuéshū (1) 指经常发生的那一类事情,历史记载上常能看到 英 same things were very common in history;be again and again repeated in history
- 92、史鱼历节:史鱼:名鲉,字子鱼,春秋卫国大夫,以直谏著名;历:历尽;节:节操。史鱼历尽节操。形容坚持操守,忠贞不渝
- 93、史策丹心:丹心:赤诚之心。形容年迈苍老,仍然怀有一颗赤诚之心。
- 94、史里芬计划:德国为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制定的战略计划。1905年由德军参谋总长史里芬制定。其中心是速决战,集中优势兵力,在短期内先击败西方的法国,再全力进攻东方的俄国,力争在三四个月中结束战争。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基本上采取这一战略方针,但最终都告失败。
史中间的词语
更多>>- 1、皇史宬:明代皇家档案馆。在今北京南池子大街。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为砖石仿木结构。
- 2、御史床:亦作“御史床”。相传汉末虞翻为孙策所重,设此床以表贤。 昇明三年, 萧子良为会稽太守,郡阁下犹见此床。其地遂成名胜。
- 3、御史牀: 亦作“御史床 ”。相传汉末虞翻为孙策所重,设此床以表贤。
- 4、刺史州:宋代的行政区划之一,亦为统辖该州之职官名。
- 5、御史骢: 《后汉书•桓典传》:“辟司徒袁隗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后用为御史典故。
- 6、阿史德:古突厥姓氏。唐代有阿史德颉利发。见《旧唐书.突厥传上》。
- 7、内史府: 南唐改中书省、门下省为“内史府”。
- 8、国史馆: 编纂国史的机构。
- 9、讲史书:即讲史。
- 10、旧史氏:即太史。原为史官﹐兼掌星历﹐魏晋以后﹐专掌星历占候。
- 11、历史剧: 指以史实或历史故事为题材的戏剧。如郭沫若的《蔡文姬》、曹禺的《王昭君》等。
- 12、御史娘: 指唐·贞元中宫中御史娘子田顺郎,以善歌闻。后亦用为曲名。
- 13、阿史那:古突厥姓氏。唐代有阿史那忠。见《旧唐书.突厥传上》。
- 14、经史笥: 1.装经籍﹑史书的箱子。比喻博通经史的人。
- 15、连史纸: 原称连四纸、绵连四纸,后讹称连史纸。产于江西、福建等省。原料用竹。纸质细,色白,经久不变。旧时,凡贵重书籍、碑帖、书画、扇面等多用之。
- 16、内史省: 隋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
- 17、青史氏: 1.古代史官名。着《青史子》五十七篇。 2.泛指史官。
- 18、太史公: 汉·司马谈为太史令,子迁继之,《史记》中皆称“太史公”。其说不一:
- 19、太史氏:史官。
- 20、太史令: 太史令tàishǐlìng (1) 官名。掌管天文历算等 例 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例 再转复为太史令。 英 an official who holds astonom and calendar
- 21、太史简: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齐·崔杼弑其君庄公,“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
- 22、野史亭: 金·元好问之亭名。
- 23、异史氏: 异史氏yìshǐshì (1)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一书中的自称。《聊斋志异》里记有许多怪异的事,不同于正史,故称之为异史 英 the auther of Liao Zai Zhi Yi calls himself
- 24、御史台: 御史台yùshǐtái (1) 中国古代监察官署名称,又名“宪台” 英 Yushi Tai
- 25、御史雨: 唐·颜真卿故事。
- 26、南史姓: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记史大夫南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 27、咏史诗: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
- 28、历史观:表示历史上存在过的事物或现象而现实生活中已经消失的语词。如“御史”、“四望车”、“腰斩”等。这些语词只在叙述历史时使用。
- 29、历史画:西方美术史中“历史画”的概念已不仅仅指那些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还包括宗教和神话故事。
- 30、历史学: 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也叫史学。
- 31、历史性: 感性的自然物没有历史性,是因为时间不属于它的本质规定。时间对于自然物是自身独立的。但人的本质属性不是来自外部“命运”的赋形或去形,而必须自己形成自己的本质属性。这种本质属性的自我生成,使人的时间性即构成为人之存在的本质方式。人之作为人的生活,即是一种自我生成的命运。作为事物存在之外再得测量尺度的时间性,并不是该事物的历史性。当且仅当事物本身作为命运生成之过程时,它的时间性就是它的历史性。
- 32、内史杂: 关於掌治京师的内史职务的各种法律规定。
- 33、安史之乱: 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公元755年冬,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攻占洛阳,次年称帝,入长安,并遣部将史思明占河北广大地区。玄宗逃往四川,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帝位。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将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燕帝,克洛阳,不久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唐军屡败叛军,763年史朝义被迫自杀。历时七年的叛乱被平息,唐朝由此转衰。
- 34、野史稗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稗官: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风俗故事,供皇帝看的小书。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
- 35、祝币史辞:祝用币,史用辞。指古代帝王祈求免灾的祭祀典礼。
- 36、彪炳史册: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
- 37、青史标名:在史书上记下姓名。比喻在历史上留下好的名声。
- 38、名垂史册: 名字记录在史册之中。
- 39、历史断层: 在所知的历史中有些时间断没有历史记载或记载很模糊。
- 40、历史潮流: 即历史(或者说社会)的发展趋势。
- 41、御史中丞:官名。
- 42、青史垂名:青史:青指竹简,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垂:流传下去。指在历史上留名,永垂不朽。
- 43、仿连史纸:一种以木材原料为主,和以稻草等造成的纸。质地细嫩洁白,用于印刷及书写。较重者称"海月"。参见"连史纸"。
- 44、青史流芳:指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 45、青史留芳: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 46、唯物史觀: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简称。即“历史唯物主义”(88页)。
- 47、戏嘲史寰:王维写的一首诗,体裁 :七言律诗。
- 48、经史子集: 我国传统图书分类的四大部类。经部包括儒家的经典和小学方面的书。史部包括各种历史书和某些地理书。子部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集部包括诗、文、词、赋等总集、专集。
- 49、以史为鉴:以古代的人、事作为当今人、事的借镜。
- 50、历史语词: 表示历史上存在过的事物或现象而现实生活中已经消失的语词。如“御史”、“四望车”、“腰斩”等。这些语词只在叙述历史时使用。
- 51、历史小说: 小说的一种。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但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必须有一定历史依据。
- 52、青史留名:青史:史书,因古代用竹简记载历史,竹简要“杀青”,因而称之为“青史”。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也作“青史传名”。
- 53、青史不泯:青史不泯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qīng shǐ bù mǐn。
- 54、暮史朝经: 指终日诵读经史。形容读书勤奋刻苦。
- 55、历史评价:评价 píngjià 评估价值评价过低评价历史人物对人或事物所评定的价值
- 56、行御史台: 行御史台xíngyùshǐtái (1) 元朝中央设御史台,掌纠查百官善恶、政治得失。各重要地区设行御史台,以监察诸省 例 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英 an official who administers good or evil of other officials in Yuan Dynasty
- 57、经史百子:意思是指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
- 58、青史传名:青史:史书。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 59、唯心史观:“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简称。即“历史唯心主义”。
- 60、御史大夫: 官名。
- 61、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62、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指的是涉及政治活动规律和政治思想发展变化的重要节点,重点是说明这些节点的关系,包括形成原因、相互影响、实际作用、历史和现实意义,根本中改革开放对企业发展的基本利益出发,突现了历史革命,简称历史沿革!
- 63、左史右经:官名。周代史官有左史﹑右史之分。左史记行动,右史记言语。见《礼记.玉藻》。一曰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见《汉书.艺文志》。唐宋曾以门下省之起居郎﹑中书省之起居舍人为左﹑右史,分别主记事与记言。复姓。楚有左史倚相。见《国语.楚语》。
- 64、女史箴图:《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
- 65、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hé mǎ shǐ shī (1) 相传是希腊公元前九世纪到前八世纪的盲人诗人,著名的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是他所作,口传于世,后经民间流浪歌手整理加工而成书 英 Homer
- 66、有史可稽: 有历史可以考证。
- 67、经史百家:经: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家:诸子百家之学。指各方面的学问
- 68、良史之才:拥有超过众人的才能。
- 69、历史主义:历史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产生的一种科学哲学思潮,60年代后逐渐开始流行。
- 70、英雄史观: 词语解释⒈ 主张少数英雄主宰和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把英雄人物当作救世主,把人民群众当作群氓。认为英雄人物有“天赋才能”,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个人崇拜是英雄史观的表现之一。
- 71、才如史迁: 才能犹如汉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 72、有史以来:从古代以来
- 73、以史为镜: 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
- 74、历史观念: 历史观念亦可称之为历史观,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般看法。
- 75、民本史观: 民众是国家的根本,作为统治者要敬民、重民、爱民,认识到民众的力量,自我约束,修善德行。
- 76、历史规律:即历史法则,即相信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像自然界那样具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变化轨迹。
- 77、会计史学: 中国会计史有两种定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阐述中国会计发展过程,探讨中国会计发展规律的专业历史学科,全称“中国会计史学”。
- 78、历史学家:指以撰写历史著作为职业或对历史学的创立、发展与应用付出努力的知识分子。以历史为自己学术研究对象的人群,一般都是指在该领域颇有威望的人士。历史学家包括历史记录的编撰者和历史材料的研究者。
- 79、无官御史台:古谓太学生无职而敢言,称"无官御史台"。
- 80、非历史主义: 词语解释⒈ 也称“非历史观点”。脱离特定历史条件对历史的现象、事件、人物和思想进行分析的观点和方法。具体表现为:历史的形式化类比、教条习气、用抽象标准评价历史人物。
- 81、历史辩证法: 词语解释⒈ 即“历史唯物主义”。⒉ 社会历史过程自身的辩证法。即社会历史现象本身所固有的规律。
- 82、历史地理学: 词语解释⒈ 地理学的分支之一。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按研究内容可分为历史自然地理、历史政治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历史地图学等。
- 83、历史目的论: 词语解释⒈ 一种认为历史是某种先定目的的实现过程的理论。是目的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如有的把历史看作由神的旨意所安排,有的把历史看作是“理性”和“精神”的展开和实现。
- 84、历史宿命论: 词语解释⒈ 一种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由不可抗拒的、不可避免的神秘力量(天意或命运)所决定的理论。它完全否定人在历史上的自觉能动性,主张服从天命。
- 85、历史循环论: 词语解释⒈ 一种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周而复始地经历同样阶段的理论。如中国战国末邹衍提出的“五德终始说”,认为历史变化和王朝更替,是土德、木德、金德、火德、水德的相继更替,周而复始循环的结果。
- 86、历史因素论: 词语解释⒈ 一种认为社会历史由多种因素(原因、条件)决定的理论。将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感性、理性等方面的多种因素平等看待,反对区分主要的和次要的、决定的和非决定的原因。认为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在同等程度上影响其他方面并受其他方面影响。
- 87、五城御史司坊: 五城御史司坊wǔchéngyùshǐsīfāng (1) 指五城御史、五城兵马司及其属下十坊的监狱。五城御史,巡查京城内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的官。五城兵马司,指挥、掌管京城地区治安的官。坊,京城分区单位的名称 例 有五城御史司坊。——清·方苞《狱中杂记》 英 cages of five districts,ect.in capital city
- 88、汉文学史纲要:鲁迅著。是作者1926年在厦门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的讲义。共十篇,内容起始于上古,下至汉代作家司马相如、司马迁。是富有开拓性的文学史著作,其中贯穿着反封建的批判精神。后编入《鲁迅全集》。
- 89、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 90、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用唯心主义解释社会历史的哲学理论。
- 91、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二十八篇,系作者 - 年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的讲义。书中对从上古神话到清末谴责小说的中国历代小说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总结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发展和成就,是中国小说史的开山之作。后编入《鲁迅全集》。
- 92、历史非决定论: 词语解释⒈ 一种主张社会历史过程没有因果性、规律性、必然性的理论。认为社会历史是杂乱无章的偶然事件的堆积,任何社会现象都是独一无二的,历史不可重演,历史不能预言。
- 93、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建于1959年。收藏中国古代、近代文物资料,展出中国从一百八十多万年前的原始人类至1911年清朝灭亡时期的历史文物。
- 94、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词语解释⒈ 关于个人与历史发展关系的理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同他在社会关系(特别是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相关,还同他的性格、能力、道德品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和对历史规律的认识程度相关。杰出人物能够推动和加速社会的发展,但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更不能主宰历史。社会历史是由亿万普通个人与其他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创造的。
- 95、南海湾国家历史公园: 词语解释⒈ 在加拿大纽芬兰省北部。考古学家在此发现11世纪古挪威人遗址,证明北欧人比哥伦布早400年到达美洲。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之一。
- 9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国家档案馆之一。前身是1925年成立的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文献部。曾多次更名,1980年改今名。馆址北京。藏有1371年至1911年明清宫廷档案和中央机关档案。
- 9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是中国国家档案局所属的国家级档案馆,集中保管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各个中央政权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档案。
- 98、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 99、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词语解释⒈ 关于人民群众与历史发展关系的理论。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亦即物质资料的生产者人民群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等条件的限制。
史结尾的词语
更多- 1、霸史:指称霸一方的国家的历史﹔僭伪之国的历史。
- 2、稗史:记载民间轶闻琐事的书。与正史有别。
- 3、班史: 1.指《汉书》。因《汉书》为班固所作,故称。
- 4、谤史:旧时指直书统治者过﹑罪的史书。
- 5、备史:犹言全史。
- 6、别史: 别史biéshǐ (1) 不属于纪传体、编年体,记载一代或历代史实的史书 英 historical records on facts
- 7、病史: 病史bìngshǐ (1) 患者本次患病的原因、症状等及历次所患疾病及治疗情况 英 medical history
- 8、仓史:即仓颉。传说为黄帝时史官,故称。
- 9、丞史:丞及史。秦汉时中央和地方官吏的助理官。汉时,丞相有两长史,御史有两丞,合称丞史。太守以下的郡丞﹑长史等佐官,亦总称丞史。
- 10、丑史: 丑史chǒushǐ (1) 丑恶的历史(多指个人的) 英 shameful history(of a person)
- 11、刺史: 刺史cìshǐ (1) 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英 feudal provincial or prefectural governor
- 12、词史: 1.谓以词曲写成的史书。 2.妓女的雅称。
- 13、从史:即从吏。
- 14、村史: 村史cūnshǐ (1) 村庄的历史 英 village history
- 15、代史: 1.指历代史书。 2.即《魏书》。
- 16、丹史: 皇家的史书。
- 17、党史: 党史dǎngshǐ (1) 政党的历史 英 history of a political party
- 18、邸史:郡国驻京邸的记事官。
- 19、典史: 1.主管官吏。 2.官名。元始置﹐明清沿置﹐为知县下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如无县丞﹑主簿﹐则典史兼领其职。
- 20、惇史:有德行之人的言行记录。
- 21、范史:《后汉书》的别称。因撰写者是南朝宋范晔,故有此称。
- 22、坟史:指典籍史书。
- 23、府史:古时管理财货文书出纳的小吏。《周礼.天官.序官》:"府六人,史十有二人。"郑玄注:"府,治藏;史,掌书者。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
- 24、腐史: 1.指《史记》。汉司马迁曾受腐刑﹐后人因称其所著《史记》为"腐史"。
- 25、瞽史:乐师与史官的并称。 说书的瞎子。
- 26、鼓史:《周礼.地官.叙官》:"鼓人,中士六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后以"鼓史"指掌鼓的官吏。
- 27、汉史:指《东观汉记》。亦泛指汉代史书。
- 28、侯史:复姓。
- 29、秽史: 1.歪曲历史本来面目的史书。 2.不光彩的生活史。
- 30、记史: 1.指职掌章表书牍的吏员。
- 31、祭史: 1.犹祝史。古代主祭祀之官。
- 32、监史: 1.谓汉廷尉的属官监与掾史。 2.指刺史。 3.监修史书。
- 33、讲史: 宋·元间“说话”四科之一。讲说历代兴亡和战争故事的长篇平话。
- 34、近史:指帝王左右的史官。
- 35、镜史:以历史为借鉴。
- 36、旧史: 1.先前的史书。 2.特指《旧唐书》。
- 37、君史: 1.随侍国君记事的史官。 2.记述君主世系﹑史实的书籍。
- 38、丽史: 辉映于史册。
- 39、历史: 历史lì shǐ 1. 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英 history; 2. 沿革,来历。 3. 过去的事实。 例 他的历史很不简单。
- 40、良史:优秀的史官。指能秉笔直书﹑记事信而有征者。指信实之史书。
- 41、麟史:指《春秋》。
- 42、令史:官名。汉代兰台尚书属官,居郎之下,掌文书事务,历代因之。隋唐以后,成为三省﹑六部及御史台低级事务员之称,位卑秩下,不参官品。至明代遂废。见《通典.职官四》。宋元以来官府中胥吏的通称。
- 43、鲁史: 1.鲁国的历史记载;鲁国历史。 2.指《春秋》。
- 44、闾史: 1.古代闾巷的小吏。
- 45、盲史: 1.《史记.太史公自序》:"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左为春秋鲁史官,曾为鲁国史书《春秋》作传,世称《左氏传》。后因以"盲史"作为左丘明的代称。
- 46、眉史:宋陶谷《清异录.胶眉变相》:"莹姐,平康妓也。玉凈花明,尤善梳掠,画眉日作一样。唐斯立戏之曰:'西蜀有《十眉图》,汝眉癖若是,可作百眉图,更假以岁年,当率同志为修眉史矣。'"后因称妓女及记载妓女的书为"眉史"。
- 47、南史:春秋时齐国的史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后因以为直书史实的良史典型。复姓。见《通志略.氏族四》。
- 48、佞史: 指有所袒护多作谀辞的历史记载。
- 49、潘史:关于潘氏、潘姓、潘的全部涵义
- 50、迁史:《史记》之别称。宋刘克庄《代楮知白谢表》:"新智无穷,岂必谓蔡侯所造;旧闻可辑,或能补《迁史》之亡。"清姚文栋《答东洋近出古书问》:"《迁史》言:始皇遣徐巿发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亦以指其作者司马迁。
- 51、青史: 青史qīngshǐ (1) 古时用竹简记事,所以后人称史籍为青史 例 青史留名 例 永垂青史 英 annals of history
- 52、阙史:唐代笔记小说集。
- 53、儒史:儒学和史学。
- 54、埽史:《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载,魏勃少时家贫,欲见齐相曹参,而无以自通,因每晨早起,潜为齐相舍人清扫门外,遂因舍人得见曹参。曹荐为悼惠王内史。后以"埽史"为夤缘仕进之典。
- 55、僧史: 1.佛教的历史。
- 56、侍史:亦作'侍使'。古代没入官府为奴的罪犯家属中,以年少较有才智的女子为侍史。古时侍奉左右﹑掌管文书的人员。
- 57、安史:唐安禄山﹑史思明的并称。两人为发动安史之乱的首领。
- 58、厂史: 厂史chǎngshǐ (1) 工厂的发展史 英 history of a factory
- 59、秘史: 秘史mìshǐ (1) 旧指未向世人公开的内部秘密历史,也指对个人私生活的记叙,多是统治阶级腐朽的生活 英 secret history;inside story
- 60、曾史:曾参和史鳅的并称。古代视为仁与义的典型人物。
- 61、长史: 长史zhǎngshǐ (1) 官名。秦置。西汉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属官均设长史,后历代相沿 例 尚书长史。——诸葛亮《出师表》 例 长史张昭 英 adjutant; aide
- 62、春史:掌春事之吏。
- 63、卒史:官名。汉代官署中属吏之一。
- 64、大史:官名。殷代天官六大之一。主管祭祀﹑历数﹑法典等。周代大体相同。
- 65、佚史:散失﹑隐没的或正史以外的史事。
- 66、二史: 1.左史与右史。 2.太史与国史。自东汉,史官与历官始分为二职,以后历代相沿,惟辽设国史馆,合二职为一。
- 67、凤史:萧史。相传为秦穆公女弄玉的丈夫,善吹箫。
- 68、公史:诸侯掌典礼之官。
- 69、国史: 原指当代人修纂的本朝实录和本朝历史,后泛指一个朝代的历史。 国之史官。
- 70、许史: 1.汉宣帝时外戚许伯和史高的并称。《汉书.盖宽饶传》﹕"上无许史之属﹐下无金张之托。"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许伯﹐宣帝皇后父。史高﹐宣帝外家也。"后借指权门贵戚。 2.本指晋道士许逊。后亦泛指道士。
- 71、画史: 1.犹画师。
- 72、家史: 家史jiāshǐ (1) 家庭的历史 英 family history
- 73、酒史:古代宴饮时主持酒政的人。
- 74、连史: 原称连四纸、绵连四纸,后讹称连史。产于江西、福建等省。原料用竹。纸质细,色白,经久不变。旧时,凡贵重书籍、碑帖、书画、扇面等多用之。
- 75、马史: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 76、门史: 1.守卫宫门的官吏。
- 77、民史:民众的历史。
- 78、内史: 1.官名。西周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春秋时沿置。见《周礼.春官.内史》。 2.官名。秦官,掌治理京师。汉景帝分置左右内史。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3.官名。西汉初,诸侯王国置内史,掌民政。历代沿置,隋始废。 4.官名。隋文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一员。隋炀帝改为内书省。唐高祖武德初复为内史省,三年改为中书省。后亦用以称中书省的官员。 5.古政区名。秦代京畿附近由内史治理,即以官名为名,不称郡。治所在咸阳(今咸阳市东北)。辖境相当今陕西关中平原。汉景帝时分左﹑右内史。武帝时又分左﹑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三个相当郡的政区,合称"三辅"。 6.复姓。周内史叔兴的后代,以官为氏。见《通志.氏族略四》引汉应劭《风俗通》。
- 79、前史: 1.指《史记》。 2.从前的史籍。
- 80、女史: 古代女官名。以知书妇女充任。掌管有关王后礼仪等事。或为世妇下属,掌管书写文件等事。 对知识妇女的美称。 古星名。
- 81、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唐开元以后,因《东观汉记》失传,乃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为三史。见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三史》。
- 82、信史: 纪事真实可信、无所讳饰的史籍。
- 83、詩史: 诗史shīshǐ (1) 诗歌发展的历史 英 history of poetry (2) 指反映一个时代的面貌、具有历史意义的诗歌,如杜甫的诗歌 英 poetry of historic significance
- 84、十史: 唐时,《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十部正史合称“十史”。
- 85、筮史:筮人。
- 86、士史: 1.亦作"士史"。古代执掌禁令刑狱的官名。 2.兵众,军队。
- 87、书史:记事的史官。亦指掌文书等事的吏员。典籍,指经史一类书籍。
- 88、私史: 私史sīshǐ (1) 私家编写的史书 英 unauthorized history
- 89、司史:主持史书的修撰工作。
- 90、四史:1.传说中黄帝的四个史官,指沮诵、苍颉、隶首、孔甲四人。 2.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前汉书》、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晋陈寿的《三国志》,合称为「四史」。
- 91、廷史:廷尉的属吏,掌书记。
- 92、通史: 通史tōngshǐ (1) 指对各个时期史实连贯叙述的史书 例 《世界通史》 例 《中国通史》 英 comprehensive history;general history
- 93、彤史:彤史,古代宫中女官名。掌记宫闱起居等事。
- 94、僮史: 1.仆隶。
- 95、铜史:指汉张衡所制漏刻仪上的铜制仙人像。 借指漏刻铜壶。
- 96、痛史: 惨痛的历史。
- 97、图史:图书和史籍。
- 98、外史: 外史wàishǐ (1) 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如《儒林外史》 英 unofficial history
- 99、伪史:指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史书。南朝梁阮孝绪《七录.纪传录》列有"伪史"一类。
- 100、尉史: 1.汉代郡尉之属官。
- 拼音shǐ
- 注音ㄕˇ
- 笔划5
- 繁体史
- 五笔KQI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2) 古官名。职别各异史,记事者也。——《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矧大史友内史友。——《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用史巫纷若。——《易·巽》辞多则史。——《礼记·聘礼记》史载笔。——《礼记·曲礼》史狐书贼。——《谷梁传·宣公二年》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礼记·玉藻》(3) 殷代为驻守于外的武官。卜辞:“在北史其获羌。”(4) 在王左右的史官,担任祭祀、星历、卜筮、记事等职迁有良史之才。——《汉书·司马迁传赞》(5) 又如:史巫(祝史和巫觋);史氏(史家;史官);史臣(史官);史职(史官的职务);史家(史官或历史学家);史胥(掌管文书的小吏)(6) 太史令的简称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后汉书·张衡传》(7) 史册,历史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经史多所涉猎。——明· 顾炎武《复庵记》(8) 又如:史鉴(历史书);史文(历史文献);史绩(历史功绩);史录(历史的文字纪录)(9) 古代官府的佐吏或佐之史。——《诗·小雅·宾之初筵》(10) 中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包括各类历史书籍列经、史、子、集四库。——《新唐书·艺文志》(11) 画师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庄子》(12) 姓 [查看更多]
S开头的拼音